一、西裝起源17世紀的歐洲,有傳言說是西歐漁民穿的,也有資料認為,西裝源自英國王室的傳統服裝,至今已無法考究,現在的西服則形成于19世紀中葉。
二、中國第一套國産西裝誕生于清末,是“紅幫裁縫”用哔叽布為辛亥先烈徐錫麟制作的,而今,紅幫裁縫在老一輩的眼裡依然代表着精湛的技藝。
三、男士西裝和女士西裝的門襟扣位置相反,男裝在右,女裝在左,原因是17世紀的歐洲女士由仆人伺候穿戴,仆人通常是右撇的,主要是為了順手,結果一不小心,這個習慣保留到了現在。
四、西裝袖子上的扣子,來源拿破侖在一次檢閱中,他發現手下的兵将不時會用袖口擦鼻涕、口沫,從而讓軍服的袖口處布滿礙眼的污垢,為了鞏固軍威,他就命人在軍服袖口釘上醒目的三粒扣子,以免士兵再用袖子擦鼻涕,法國的服裝設計師看到後大受啟發,就把它轉移用到了民服之上,後來延續至今。
五、西裝中最莊重的禮服即背後開叉的黑色燕尾服,同樣出身貧寒,它起源于中世紀歐洲馬車夫的上衣,而馬車夫上衣後背開叉,主要是為了騎馬方便。
六、口袋巾在14世紀時,法國貴族會在口袋巾上噴灑香水兒,在經過有異味的街道時,用來優雅遮掩口鼻,毒打灰塵和異味,18世紀全面普及正在成為奢侈的象征。
七、左臂原則,目前婚禮場合比較多,這個簡單的傳統來自于中世紀,那時的城市治安不好,左臂挽着姑娘才可以迅速的用右手拔出劍反擊敵人。
八、脫帽表示尊重,中世紀時期騎士們盔甲包裹得嚴嚴實實,很難區分對方是敵是友,作為友好地表示,騎士們相遇時通常要解下頭盔,讓對方看清自己的臉,後來,逐漸演變成見面脫帽,以表示對别人的尊重。
九、最後一顆扣子不扣傳聞于愛德華國王七世,肚子太大扣不上,既然扣不上,他老人家心也大,幹脆就解開,結果不明覺厲的貴族争相效仿就變成現在的紐扣法則,單排兩粒扣上不扣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