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産品分為三個階段,并且針對各個階段的特征分析各自的用戶運營目标,以及目标拆分下的運營任務與要點。
因為标題中提到了産品運營,估計很多人會問,産品運營和用戶運營之間的關系,這裡我先說明一下我個人的定義:
産品運營:是一個從内容建設,用戶維護,活動策劃、産品推廣四個層面來管理産品内容和用戶之間關系的工作,所以可以理解為産品運營是運營的統稱,我們做的産品都是給人提供服務,最終都是在跟人打交道,實際上我的理解是産品和用戶是密不可分的,相互成就。
接下來進入正題說一說用戶運營,到底什麼是用戶運營?
從字面意思來解釋就是運轉經營用戶,以用戶行為數據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營銷舉措、内容、能力、體驗等等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延長用戶生命周期,并發揮出用戶的最大價值。
其實我們做的産品就是做給人使用的,歸根結蒂我們是在分析人,人與人各有不同,但我們如何從大千世界中總結歸類,找到我們自己的目标客戶群,為他們提供服務,吸引他們,留住他們,并發揮他們的最大價值,這就是用戶運營。
那麼用戶運營要做哪些事呢?
我一般會分先分為下面3個大階段,每個階段再細分成不同的目标:
是一個産品的規劃階段,是沒有真實的用戶可以研究的,需要通過尋找、發現、定位潛在的目标用戶,這時用戶運營主要是調研分析定位用戶。
可能是偶然間、也可能是他人分享、或是經過市場調研發現一個産品需求(即用戶痛點),例如疫情期間,很多小微企業受到重創,從新聞上以及身邊創業的朋友處發現,這些小微企業有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繼續資金周轉以及沒有渠道了解幫扶政策,那麼這裡就發現了一個用戶痛點:咨詢來源 貸款。
分析這個需求是否為一個群體性特征需求(翻譯成白話就是,你的确認你做完的東西得有人用),這一步需要通過一些手段來實現,專家訪談、線下調研、電話調研等等,确認這個需求有一定的廣度,是某一部分人群的共性需求,這裡估計要有人問,專家那裡來?被調研的對象哪裡來?這個不用多解釋吧,既然要做這類的産品,相信都有一定的資源可以使用(白嫖除外)。
分為兩步:
扮演真實用戶在我們規劃搭建的場景中進行體驗,确認是否核心能力都解決了用戶的需求,延伸産品能力給用戶帶來的更好的産品體驗。
根據産品的定位,描繪出目标人群的畫像,分為外在屬性和内在屬性
根據第五步中我們圈定的虛拟人物畫像,找到一些真實符合畫像的用戶,通過訪談法、觀察法、焦點小組訪談法、可用性測試法等等,這點我細說了大概解釋一下,網上一搜一大把,但是核心要記住,是為了驗證我們的産品核心能力是否解決了用戶痛點,周邊産品能力是否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根據第6條中收集的問題點進行産品的優化改進,上線測試
二、産品的1到10階段是一個産品初期種子用戶獲取階段,這期間通過種子用戶對産品的使用,積累一定的用戶行為數據,可以進行分析研究用戶,驗證産品,這期間用戶運營主要是驗證用戶,給産品的優化叠代提供依據。
為了滿足快捷、高效、豐富的數據應用而做的用戶行為過程及結果的記錄,是一種常用的數據采集方法(相信各位所在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埋點方式)。
常規平台埋點用戶行為監控流程:
激活APP:
在APP投放時需要在自己的安裝包進行分包,俗稱包名(package name),用來監控各個應用下載平台帶來的用戶,這一步主要記錄下載率、激活率,用來分析該應用下載渠道的用戶群是否與産品的目标群相符(下載率低或激活率低則間接證明,渠道用戶群不符,如何判斷下載或轉化率低需要單獨來看數據)。
用戶注冊:
一般的用戶習慣是進入産品後,先浏覽一些内容,看内容是否有興趣,如果有興趣用戶才會進行注冊行為(當然這裡提高用戶的注冊有很多手段,以後的文章中會寫),此時主要監控注冊率,注冊率的高低直接反應了産品内容是否勾起了用戶的興趣。
搜索行為&進入欄目:
兩者是用戶進入産品看到内容後的一個行為分支,當當前頁面展示的内容&欄目分類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或者無興趣時,用戶将會進行搜索行為,此時需要記錄搜索行為or進入欄目的用戶占比、搜索的關鍵詞、搜索次數、進入欄目的類型等等,這裡可以分析出用戶的需求是什麼、對那些内容感興趣、需求高低程度(同一種信息通過不同關鍵詞的搜索,我理解為用戶對該内容需求高)。
詳情頁:
需要分别記錄從搜索和欄目到達詳情頁的跳轉率(詳情頁UV/(搜索UV 欄目UV)),以及最終到達詳情頁的到達率(詳情頁UV/點擊跳轉UV),跳轉率顯而易見,用戶對内容産生了興趣才會點擊跳轉,跳轉率自然就高,如果用戶對内容沒有産生興趣,跳轉率自然就低;到達率可反應産品的硬件實力,跳轉體驗是否順暢。
最終轉化:
需要進行分支,内容平台和電商平台看的數據不相同
還是老辦法通過訪談法、觀察法、焦點小組訪談法、可用性測試法等等手段來收集産品信息反饋,進行産品叠代優化,因為手段相同,不再進行贅述。
三、産品10到100階段是産品的爆發階段,期間用戶可能會爆發式增長,用戶運營要做好的是用戶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監測,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用戶生命周期通常分為五個階段: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休眠期、流失期。
其實就是獲客階段,我們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廣告投放、利益引導、内容引導、産品流程引導等等)觸達我們的目标用戶,APP(下載、激活、注冊),公衆号(關注),小程序(打開小程序、授權注冊)
界定方式看用戶是否完成了産品的完整體驗(有的看付費,有的看内容浏覽),比如電商完成首次購等等,信息平台看首次信息浏覽等等(産品的不同階段界定指标不同),指标為首次XX轉化率,間接影響指标APP訪問次數與購買轉化關系(例如平均訪問3次,完成首次轉化)、興趣愛好與購買轉化關系(例如某類内容經過N此訪問後,完成首次轉化);
此階段用戶已經産生一定的習慣和依賴,并進行了多次重複性行為(購物、查閱、觀看等等),以及有固定的訪問頻率(比如每周訪問頻率,月訪問頻率),此時可以通過交易、活躍、社交等能力用戶價值的最大化,或延長用戶的成熟期,從而延長用戶為産品帶來的價值,核心關注指标複購率、客單價、人均購物數、ARPU等等;
對産品熟悉的用戶此時可能産生疲倦,訪問頻率,購物頻率,訪問時長等等指标均在下降,以至于最後用戶流失,此時用戶運營需要定義休眠/流失用戶,分析用戶流失的關鍵指标,用戶幹預和引導。
定義休眠/流失用戶:
需要根據業務而定,用戶的某項或多項指标低至某個阈值,定義為休眠用戶,為0時定義為流失用戶,例如某電商平台用戶月均訪問次數為10次,當某用戶連續N月訪問低于10次時,或該用戶月均訪問次數為5次,連續N月訪問次數為2次時,定義該用戶為休眠用戶,若連續N月未訪問則定義成流失用戶。
分析用戶流失的關鍵指标:
監控數據,進行預休眠/流失用戶的建模。結合用戶休眠/流失的原因,将休眠/流失用戶定義或标記出來。
用戶幹預和引導:
降低用戶休眠和流失情況,結合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用戶流失原因,進行幹預和引導。
實際上休眠期和流失期是貫穿整個用戶生命周期的,無論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都有自己的階段的用戶休眠和流失情況。
總而言之,運營就是跟人打交道,分析人的心理,不斷去想用戶所想,提供用戶所需,抓住的用戶的心理,并落地在産品上,才能真正的抓住用戶,留住用戶。
本文由 @Vinson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