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有張圖傳得非常熱鬧,就是下面這張:
最新指示:房屋交易中介費不得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
2020年,深圳的社會平均工資是11620,按這張圖片的說法,深圳中介的傭金最高也隻能是3.5萬。
雖然看起來也不少,但買過二手房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已經打了骨折價!
現在中介費都是按房屋總價來收的,一般是總價的1%-3%。鍊家貝殼要貴一些,一般是2%-3%,我愛我家這類中小機構,為了增強競争力,往往采用低傭,傭金一般在1%-1.5%左右。
但無論是1%還是3%,都遠比這3.5萬要高。以深圳二手房總價中位數550萬為例,1%的中介費就是5.5萬,2%中介費就是11萬。
網傳的這一方案幾乎是打了對折的對折,這套方案有實施的可能性嗎?中介費為什麼要這麼貴?定價真的合理嗎?
首先,這個消息已經确定是謠言,目前鍊家等中介機構,均表示沒有收到相關通知。
但中介行業被整頓的可能性還是很高。
今年樓市調控明顯進入2.0 模式,回看過去一年,不僅是對房價上漲過猛的城市進行調控,也在制度上對樓市極易暴雷的風險區,開始加強制度規範。
比如害怕開發商爛尾,那就打擊開發商的高負債運營模式,為開發商融資拍地劃上紅線,限制高負債開發商融資。
比如害怕樓市金融泡沫,那就禁止資金無序流入樓市,對銀行房地産貸款比例進行限制,今年出現的利率上調,房貸緩慢都是因為這項調整等等。
730政治經濟會議後,樓市氛圍更加緊張,8月2号,更是4城連打樓市補丁,此時出現這樣的謠傳,整頓中介行業,很可能也是下一步的動作。
此前,深圳就放出,未來可能要探索實行雙邊代理制,建立歸屬政府的房産交易網站,可能已經收到消息。
今年,二手房已經成為樓市調控的主戰場,中介的日子已經不太好過,這個時候還要調整傭金比例嗎?傭金最高隻能是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到底有沒有可行性?
我先表明我的觀點:
為服務和認知付費,這是我一直認可和倡導的。
但目前中介行業的問題是,付費後可能享受不到相應的服務,甚至還有被坑的可能。
說到這一點,很多購房者應該都深有感受。
首先,買家支付的中介費不算低。目前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日益高昂,買幾百萬房子的人,還真就是掏空6個口袋的剛需,幾百萬總價的房子,傭金怎麼也得小10萬,這也是正常家庭大半年的積蓄了,真不算小錢。
其次,中介的套路實在太多,部分人唯利是圖,大有把整個行業搞臭的傾向。
去年深圳就爆出德祐某中介,兩頭吃差價吃了近60萬!跟賣家談低價,跟買家談高價,兩邊同時制造緊張氛圍,不告知買賣雙方真實價格,最後全部收入自己囊中。
既拿兩邊傭金,又拿兩邊差價,誰見了不得說一句市場上竟有這等好生意呀。
除了吃差價,部分中介為了盡快促成買賣,往往是不管房産好壞,都是隻說好的部分,更有甚者連房子産權有問題,這麼緻命的問題,都裝作睜眼瞎不告知。
再或者,隻有成交沒有售後,不見得買房能幫你砍下多少錢,但後續一旦出現問題,是真的連影子都找不到。
原本中介是促進房産交易便捷化的一個行業,但近年來卻有壟斷化的傾向。一旦你要賣房,中介就是一頓電話轟炸,讓你把房子放在他們那賣,甚至部分平台,還會要求你簽獨家,才給你足夠的曝光等等。
這些亂象堆疊,中介被罵,有些時候真不無辜。
買家需要支付的中介費不算低,但卻沒有享受到與價格匹配的服務,找了中介,還要擔心被中介訛,該操心的一樣不少。
很多時候,購房者不爽的不是1%-3%的傭金,而是服務匹配不上傭金,貴了!
但如果你因此認為,中介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為中介付費也完全沒有必要,那也是淺薄了。
中介行業,很多功夫都花在背後。
二手市場,遠比新房市場複雜得多,說個易懂得比喻:
新房市場就像是超市購物,公開透明,房子都是新房,産權清晰,量也更大,問題少,即使不幸出了問題,也能最快找到超市老闆扯皮。
二手房市場更像是一場相親。中介服務的不是房子,而是兩個人,兩個家庭。不僅得了解雙方的情況,還得盡可能多的為雙方尋找合适的對象,深挖雙方背後的家庭情況,确定是否真實般配。
整個過程極為繁瑣,沉沒成本非常之多。
需要尋找和維護足夠多的房源,跟優質房源賣家搞好關系,隻有這樣買家上門,才能有足夠多的房源可以對比。
同時也需要尋找客源,在帶看過程中,車費、水費、飯錢可能都需要中介自己去支付,最終還是無法成交;
一旦有意向成交,還得調查産權、砍價、簽訂合同、辦理貸款、辦理過戶手續等等,有時候看起來簡簡單單砍價兩個字,協調雙方達成共識,也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事。
哪怕到了最後一步,還有不少購房者直接跳單。
購房者支付的傭金雖然不少,但除去平台抽成、帶看中介、管鑰匙中介、維護房源中介等等各方之後,幾萬的中介費到手也隻有幾千了。
很多購房者,覺得自己目标明确,買房速度很快,是為其他購房者分攤了服務成本。
确實,當你能如此快地成交,已經享受到這套運營模式的好處,并且節省了時間,那就有義務為這台模式的成本付費,畢竟中介在陪你看房的服務過程中是不收費,甚至是倒貼錢的。
1%-3%的傭金标準,應該是平台綜合各項成本後計算出來的傭金。那把中介服務傭金壓到3倍社會平均工資現實嗎?
客觀來說,一刀切的定價方式并不合理。很多人會說,不都是同樣的購房流程和手續嗎?
但是我們都知道,中介和中介的區别不僅是專業知識,比的還是人脈和資源。房價越往上走,找到買家和賣家的難度更高,維護關系的成本也越高,如果将利潤空間也削弱,就會導緻高總價的房子沒人願意做,反而會導緻購房者的不便。
買房動辄牽扯到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事,真指望三兩千中介費就能搞定?我相信,你的房子越值錢,你就越害怕,省下的中介費,恐怕連填坑都不夠。
中介行業真正問題,不是在傭金高低,而在提供與傭金匹配的專業服務。
在日本,房屋中介的傭金遠比我們高,大概是房屋總價的6%左右。但他們的房屋中介準入門檻也非常高,入行有專業的資格考試,房屋中介的社會地位也非常之高。
所以說,出問題的可能不是傭金的高低,而是魚龍混雜的中介行業,中介整體專業度高不高。
如果正要整改中介行業,我認為未來可能有兩大方向:
1、利用智能化科技手段,比如建立政府背書的交易平台,提高房産信息的透明化,讓确認房屋産權、租賃等情況更加簡單,精簡購房手續流程,讓普通人也搞得明白是怎麼回事。
2、規範中介行業,提高中介服務水平。比如雙邊代理機制,讓中介完全代表買賣一方的利益,同時提高準入,加大違法懲治力度,吃差價這類行為,嚴厲打擊。
當然,這些改革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對于我們購房者,此刻應該如何選擇中介呢?
我也總結了,過去我的幾個經驗:
1、找中介之前,一定要對房産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優先确定自己購房的區域。每個中介都有自己的服務區域,區域内他是專家,但是區域之外就不一定。因此先确定購房區域,再去選擇區域内的金牌銷售,更能保證你找到靠譜專業的中介。
2、買房有幾項是非常關鍵的,比如房屋的産權信息,是否被多次抵押,戶口是否遷移、學區範圍是否如實、是否正在出租,一定要确認清楚。因為最新民法典規定,房屋買賣是不影響租約的,萬一租客簽訂的是十幾年的,那你這套房子基本是白買了。
3、選擇中介時,可以多找幾個進行對比,但确定中介之後就不要跳單了,最新民法典已經規定,跳單也是必須向中介支付酬勞的。
4、比起中介傭金,更應該提高自己判斷中介專業度的能力。真正專業老道的中介,不僅能更快地促進成交,幫你砍價,在房源上獲取上可能都有自己的渠道和優勢,這樣帶來的房産增值,要比省下的中介費更值錢。
最後再說一次: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沒有錯的。
關鍵是如何讓行業内專業的人更多,渾水摸魚的更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