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珍藏着一件極其“特殊”的文物,它并非金銀珠寶,也不是陶瓷瓦罐,而是一瓶黑乎乎的油狀液體。有不少去故宮遊覽的遊客都會被這瓶神秘的液體吸引,但是少有人知道裡面盛裝的液體究竟是什麼。
難道盛放液體的瓶子沒有确切的說明嗎?有,瓶身貼着一個豎紙條,上面寫着5個字:巴爾撒末油
從名字來看,“巴爾撒末油”不像是中國本土所産之物。的确,它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早在唐代就傳入了中國。由于是音譯,“巴爾撒末油”在書寫時有多種稱呼,如“巴爾撒莫油”、“拔爾撒莫油”、“拔爾薩摩油”等。
清朝時,香料藥油在宮廷極受歡迎。進入清宮的香料藥油,有外國使團、使節饋贈、傳教士進獻等幾種渠道,形式也比前代更為靈活。其中,“巴爾撒末油”因有治刀傷的療效而備受軍營歡迎,康熙帝還曾将此物賜給軍營。雍正十二年正月二十日,喀爾喀副将軍策淩奏稱巴爾薩木油在軍前甚為有用,祈請朝廷多多賞賜,二月初六,造辦處将20斤共40瓶巴爾薩木油發往西北軍營。
“巴爾撒末油”在明、清的古書記載中頗多,不少明清之人都在著作中介紹了“巴爾撒末油”的真實來曆。如明代《華夷雜木考》記載: “産拂林國,長一丈餘,皮色青白,葉細,兩兩相對,花似蔓菁,正黃。子似胡椒,赤色,斫其枝,汁如油,其油極貴,價重千金,油塗疥癬即愈。” 清代《坤輿圖說》記載: “(巴爾撒末)木名,出白露國,此樹生脂膏極香烈,可入藥,敷金刃傷,一晝夜肌肉複合如故,塗痘不瘢,塗屍千年不腐。”
文中所說的“拂林國”,是古代的東羅馬帝國,而文中所描寫的植物,則是現代秘魯所産的秘魯香膠樹,“巴爾撒末油”正是秘魯香膠樹所分泌出來的植物汁液。正如古代的典籍所言,“巴爾撒末油”就是一種極為神奇的藥物,它既可以治療皮膚病,又可以用于治療刀傷,甚至還能用于屍體的防腐。
在如今的醫學條件下,專家們通過科學測定,發現了“巴爾撒末油”具有一些藥性,但副作用也不小,因而在現代藥物完備的情況下,這種清代的“神藥”被迫“退居二線”,開始充當制作香膠以及化妝品的輔助原料的角色。
但是從曆史角度來看,“巴爾撒末油”的發展,與清王朝和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關系是分不開的。它的曆史價值,不僅在于其本身的藥效,更是東西方文明相互交流的重要見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