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化,有人怕冷,有人怕冷,有人兩者都怕,如果你屬于後者,那麼不妨再伸出舌頭照照鏡子,看看是不是上面發白,下面發紅,還覆蓋着一層白色或黃色的舌苔。
從全局來看,患者通常額頭、頭皮、頸部容易出汗,而且嘴巴容易幹,有異味,臉上有火瘡和痘痘,但是他們的下半身又表現出相反的狀态,比如說膝蓋和腳怕冷,喜歡穿厚襪子,腸胃比較虛,喝涼水會感覺不舒服。
可能你也會疑惑,為什麼身上會有截然相反的兩種症狀?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說的“上熱下寒”,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在女性身上很常見,如果身上出現了,說明内部陰陽不協調了,要及時調理,時間長了對身體損害比較大。
上熱下寒的人,多半會有五種“醜态”,自查看看有沒有中招?
第一種是老寒腿
兩條腿特别怕冷,因為上面的火氣無法引下來,所以膝蓋以下就像放在冰櫃裡,摸起來是冰涼的。而且對空調比較敏感,天熱時别人都在吹空調,患者也感覺身上燥熱,但是隻要空調吹久了,腿就會疼痛、發麻、抽筋。
第二種是容易頭暈
因為陽氣都往上沖了,所以大腦會感覺被塞滿了東西,發脹、發蒙,還會頭重腳輕。人有七竅,陽氣悶堵在頭部會想辦法出來,如果彙聚到耳朵,會出現耳鳴,彙聚到嘴巴,則長潰瘍,到眼睛時,會影響視物,彙聚到鼻孔,則會流鼻涕。
第三種走路沒有勁
兩腿行走不是光有關節就行了的,還要有推動力,它的來源就是陽氣、氣血,可是現在火氣都跑到頭上了,兩條腿就失去了動力,變得沉重疲軟,走路費勁。若是經絡也被寒氣淤堵,還會出現痙攣、僵硬、跛行等情況。
第四種臉上有痘痘
火氣往上跑,咱們的皮膚會受到影響,變得更加油膩,油脂一多毛囊就遭殃了,會長痘痘,有的還有長膿包、疖腫,一碰就疼。這類人的臉總是泛着紅,就像更年期臉上潮熱,一陣陣冒火。
第五種肚子容易脹氣
腹部是上下的交界點,可以說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上熱下寒的人多半脾胃運化不好,稍微吃點食物就會腹脹,還沒吃飽也吃不下了。如果吃點西瓜、甜瓜或冷飲,那麼多半要拉肚子。
你經常做的三件事,可能在背後推波助瀾
中醫認為體内的水和火是相互接濟和溫暖的,誰也離不開誰,但是如果水多了或火少了,就會出現極端現象,要麼越來越熱,要麼越來越寒。但是究其原因,其實主要和人的情緒(肝郁)、飲食(脾虛)、生活習慣(腎虛)三點有關。
情緒(肝郁)
經常把不開心挂嘴邊,仿佛别人欠了錢,做什麼事都很消極,這類人很容易出現肝郁、肝氣郁滞的情況,氣都不通暢了,血液和津液也不能順暢運行,中焦就會慢慢堵起來,上下的道路不通了,于是發展成上熱下寒。
調理方法:首先要清熱降火,解除心火,吃些清涼爽口的食物,并用清上溫下的中藥調理。食療和藥補雙管齊下,讓上面的火慢慢降下來,不再越燒越旺。同時自己也要放松、調節,從煩心事中走出來,不要憂慮太多。
飲食(脾虛)
有的人每天都喜歡吃燙的、辣的食物,體内的火氣比較旺,而有的人則貪涼,愛喝啤酒吃海鮮,還喜歡吃冷飲,這兩種極端飲食都會損傷脾胃,導緻它的運化能力變差。津液過度消耗或不足,水火失去平衡,最後寒氣就變多了。
調理方法:燥熱、寒涼的食物少吃,補充平性的食物,可改善過涼或過熱的狀态。例如豆類、綠葉菜等。注意食物的溫度,火鍋和冰淇淋這些明顯溫差比較大的食物不要放在一起食用,被冷熱一刺激脾胃功能就會減弱。
生活習慣(腎虛)
中焦不通有時也是大家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比如說經常勞累加班,背負的壓力比較大,腎精被過度消耗,時間一長就虛了,而腎精對身體非常重要,腎精不足機體運轉減慢,上下通路就容易淤堵。再比如說運動少、性生活不節制,本身産生的腎精就不多,還拼命消耗,久而久之也會腎虛。
調理方法:首先要滋陰養液,保證津液充足,能夠和陽氣制衡,避免被過度壓制,其次是引火歸元,把火氣慢慢往下引,需要用溫補腎陽的中藥進行調理。最後健脾祛濕,多吃補脾健脾的食物,多喝水多排尿。
說到底,身體會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還是大家自己造成的,平時沒有控制好情緒,飲食起居也不注意,結果讓體内的陽氣和津液失去平衡,在了解這些壞習慣後要及時糾正,同時在醫生指導下滋補腎陰、調理脾胃、引火歸元。
正值秋季,溫度剛剛好,現在調理身體很快就會恢複,如果放任不管,等到冬季下寒的症狀會更明顯,到時候會更痛苦。但是,不管怎麼調理,一定要有耐心,等到脾胃強健了、腎精充足了,器官功能強勁,身上的症狀自然會消失。
,參考資料:
[1]什麼是上熱下寒!一分鐘教你分辨,附帶五種治療方法,收藏吧·養生基礎金方.2022-06-25
[2]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怎麼調?專家教您三招暖陽氣、散寒氣·北青網.2021-10-05
[3]長沙四旬女子口舌生瘡又手腳冰涼,中醫支招上熱下寒證·潇湘晨報.2021-11-0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