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蜻蜓fm商業模式

蜻蜓fm商業模式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23:20:29

時代周報記者 陳婷

5G和AI等技術的日漸發展,正為有着“耳朵經濟”之稱的長音頻賽道帶來新機遇。

作為最早入局者,蜻蜓FM(下稱“蜻蜓”)正試圖借機打造新的競争優勢。

“目前音頻行業的市場滲透率在40%左右,這與視頻、圖文行業近乎100%的滲透率仍有很大差距。”近日,蜻蜓内容副總裁陳強在某論壇廣播專場上表示。

據陳強透露,為提升市場滲透率,蜻蜓正全力打造全場景音頻生态。

“在物聯網、5G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蜻蜓平台通過接入智能音箱、互聯網電視、智能手表等多種智能家居設備,推動音頻進入更多元和細分的全場景時代。”陳強說道。

蜻蜓fm商業模式(月活不及喜馬拉雅一半)1

不過,高打着新戰略的蜻蜓也在面對越發艱難的競争局面。

今年以來,互聯網巨頭們開始紛紛加碼長音頻賽道。

9月8日,網易雲音樂宣布正式上線全新内容版塊“聲之劇場”,主打年輕IP改編的廣播劇與有聲書;在此之前,騰訊音樂(TME .NYSE)和字節跳動也分别推出 “酷我暢聽”和“番茄暢聽”入局長音頻市場。

不僅如此,在與老對手的競争中,蜻蜓也并未占上風。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6月,喜馬拉雅、荔枝(LIZI .NASDAQ)的月活躍用戶穩居市場領先地位,分别為7319.2萬人,3226.8萬人,蜻蜓位列第三,月活躍用戶數為2158.8萬人。

“目前競争還是處于白熱化狀态,尚且看不清彼岸在哪。”9月11日,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直以來,賽道内的玩家都在對盈利模式的探索中試錯。

在此局勢下,近年來在三強競争中落後的蜻蜓,是否還能抓到機會重新領跑?

9月10日,時代周報記者聯系蜻蜓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暫不方便回複。

放慢腳步

資料顯示,蜻蜓上線于2011年9月,是國内首家網絡音頻應用。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蜻蜓已經完成8輪融資,但從2017年以後,便沒有披露過融資金額。

9月10日,有業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長音頻賽道的發展初期,蜻蜓處于領先地位。

2015年7月,蜻蜓對外宣布,已擁有2億用戶,日活躍用戶數為1000萬。當時蜻蜓的自我介紹,還是“以電台聚合起步,通過生産PGC内容,聚合全球3000家中文電台” “全國1000家高校電台” “1000名合作明星” “10000名電台主播”等。

然而,這樣的發展勢頭未能延續,不知不覺中,蜻蜓的步伐慢了。其中關鍵,或許與對知識付費風口的把握有關。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的元年。當年12月3日,喜馬拉雅舉辦首屆“123知識狂歡節”。公開數據顯示,喜馬拉雅當天的銷售額達5088萬元。其中,馬東的《好好說話》以555萬元成為單品銷量總冠軍,相當于淘寶“雙十一”第一年銷售額。

在起初的猶豫之後,蜻蜓也開始布局知識付費市場,先後推出《蔣勳細說紅樓夢》《矮大緊指北》《局座講風雲人物》等熱門IP。

蜻蜓fm商業模式(月活不及喜馬拉雅一半)2

然而,從具體數據看,在知識付費領域,蜻蜓仍落後喜馬拉雅。

據易觀2017年底發布的報告,截至2017年11月21日,2017年暢銷付費内容平台分布情況表中,喜馬拉雅獨占57%,而蜻蜓僅為9%。

結果的差距或許與二者的生态搭建有關,喜馬拉雅與蜻蜓都宣稱主打UGC(用戶生成内容) PGC(專業生産内容)的PUGC模式,但兩者的差别在于,喜馬拉雅在UGC上積累更深,蜻蜓則在初期以PGC為主要模式。

模式的區别也反映在主播數量的多寡上。今年1月16日,喜馬拉雅宣布,平台主播數已突破1000萬。而9月9日陳強的表述是,蜻蜓的認證主播數超過35萬名。

9月10日,互聯網行業分析師丁道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UGC和PGC目前并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也并不是喜馬拉雅在知識付費上拉開和蜻蜓差距主要原因。

“我有團隊、可以生産相對專業化的内容,但我完全按照個人的思路來做事,那我算UGC還PGC呢?”丁道師說道。

“一個平台要想發展,應該讓一大批的參與者來獲利,單靠幾個人是支撐不起一個平台的生态發展。高曉松這類能帶來流量的大V是其關注重點,其帶來的收益同時成本自然也更高。”丁道師表示,蜻蜓缺乏對草根主播的扶持。

上述業内人士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除大V高昂的成本之外,蜻蜓偏向人文類内容,這或許也是其在知識付費戰果上稍遜一籌的原因。

“這類選擇有利有弊,PGC的模式會帶來更精品的内容,在UGC模式下,内容魚龍混雜,也成為侵權的重災區。”該人士表示。

巨頭入局

對蜻蜓來說,如何實現盈利,是其當前面對的一道難題。

蜻蜓fm商業模式(月活不及喜馬拉雅一半)3

9月10日,互聯網行業分析師于斌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長音頻賽道盈利模式主要是用戶付費及廣告收費兩個方面。

上述業内人士表示,從行業整體來看,一直以來都處于對于盈利模式探索的試錯階段,玩家們都尚未實現全面盈利。

Wind數據顯示,荔枝上半年營業總收入7.21億元。其中,淨利潤為-7026.30萬元,同比減少26.55%,可見虧損還在加大。

此外,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巨頭們在此時入場,說明長音頻領域的競争已到了一個新階段。

“以前都是小打小鬧,先讓它們去折騰,打出一條路,要麼收購,要麼合作,要麼就自己也做一個。巨頭對新領域一貫都是如此。”9月11日,互聯網産業時評人張書樂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在張書樂看來,長音頻屬于未來場景,目前是合适的入局時機。

但于斌則認為,互聯網巨頭們的入局成功率并不高。

“因為目前長音頻行業已有相對完善的内容壁壘和生态壁壘,巨頭入局缺乏垂直細分領域的資源支持,對行業影響不大。”于斌解釋道。

面對行業變化,蜻蜓也在積極調整。從蜻蜓今年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全場景生态的打造及随之而來的B端業務似乎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2019年1月,蜻蜓發布全場景生态1.0,宣布與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今日頭條、百度網盤等超級APP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生态合作夥伴;以及智能音箱、互聯網電視及OTT、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設備等物聯網、車聯網廠商達成生态合作,完成對用戶“傾聽24小時”的覆蓋。

據媒體報道,與小米的重新合作,被蜻蜓視為其戰略藍圖中的關鍵。2016年,小米曾兩度投資喜馬拉雅。今年3月,蜻蜓獲得小米的戰略融資。

蜻蜓fm商業模式(月活不及喜馬拉雅一半)4

此外,4月2日,高德地圖與蜻蜓FM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蜻蜓FM成為高德地圖首個音頻平台合作方。

“當你買的手機上面有音頻相關的内容,消費者是願意為好内容付費的,它是為手機等設備本身價值的一種賦能。”張毅認為,與硬件商的合作能為蜻蜓帶來一定盈利空間。

也就是說,今後蜻蜓有機會通過場景定制内容向B端收費,還有可能從智能硬件的C端銷售中抽取會員分成。

不過,想要從衆多終端上達成用戶的付費,有價值的内容依然是關鍵。

“如果内容生态建得好,版權成本會壓下來,以後的競争重點是放在誰能以最低的價格去生成更好的内容。”張毅表示。

就長音頻市場來看,未來依然有不小發展空間。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将達5.42億。其中,近六成網民有明确音頻内容付費意願,超七成網民有過音頻付費行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