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麗敏
在泉州人的眼裡,擁有金子表示财富,穿金戴銀“金铛铛的”,表示貴氣。金錢是生活的必需。關于金子和金錢在泉州話有幾種意義及組詞都有特色。
金,隻有一個讀音[kim¹],帶有鼻音韻尾,屬純鼻音。除了指黃金外還有表示金錢等。“金仔”,即普通話的黃金,也特指金制的首飾,如“金钗、金針”是古代女子頭上的一種金飾。金钗十二,形容女子有許多的金首飾。“金手指”泉州方言詞,是普通話的金戒指,“金鍊仔”就是金項鍊,還有“金手環”、“金手鍊”等。這些金制的首飾都是泉州人婚嫁中必備的重要物品。諺語“闶金成狗屎”(“闶”藏)。比喻像金子一樣貴重的東西,若是放着沒發揮它的作用,最終變得一文不值。諺語:“無知識,金包草;有知識,草包金。”外表裝飾得很耀眼,草包還是草包。而有才學的人,可以用知識創造财富。
“金箔”是用金子捶成的薄片或塗上金粉的紙片。我國金箔技術曆史悠久,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後,包入烏金紙,竭力揮捶打成。”
金箔又輕又薄,常用于裝飾。泉州一帶宮廟佛殿都用金箔裝飾。諺語:“人靠衫妝,佛靠金裝。”人靠衣服裝飾,佛靠金箔包裝,顯得金碧輝煌,比喻外表包裝的重要性。也可說“人着衫妝,佛着金裝”。除了佛像,過去舊床裡所雕的花草飛禽都有安金。諺語“安金使漆,趁錢無人捌”,金飾和油漆,兩個行業賺錢多。
古時用金屬制作的打擊樂器“金鼓”,常用于行軍儀式或盛大典禮。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後退。成語“金鼓連天”、“金鼓齊鳴”、“金鼓喧天”,都是形容戰鬥激烈的場面。“鳴金收兵”,用敲打金鑼等發出信号撒回軍隊。近代戰争中是以号角指揮,但也說是“鳴金收兵”。
為了顯示貴氣,用金色的字印在紅聯紙上叫“金字”,而不是傳統的用墨水寫的黑字。有雙喜、壽字,都愛用金色的字,看上去金光閃閃,非常貴氣。“金字招牌”,原指商店中張挂的用金粉塗字的招牌,現在比喻氣派體面的稱号,或者在大衆中名聲顯著的稱号。“金龜”是一種昆蟲,身體是墨綠色的,有光澤。泉州話把墨綠色叫做“金龜綠”。金龜除了指動物,在唐代還是官員士大夫的一種配飾。而“金龜婿”則是形容條件良好的丈夫。
“金錢”指通用的貨币,各個曆史時期的貨币都不相同。比如古代用金錠、銀錠、銅錢等。現在是用紙币。梨園戲《李亞仙》:“三千兩金費去盡空,今旦流落隻蘇州。”南音《去秦邦》:“去秦邦我不第返來。一去三年,百兩黃金亦都用盡。”“百兩黃金”、“三千兩金”,在古代表示一大筆金錢。
“金紙”是冥紙、錫箔的統稱。不同的儀式上燒不同的金。“金烌[hu¹]也叫"金爐烌”,金紙燒完就變成金灰。由于金紙是錫箔,上面塗一層薄錫,有的還加金粉,所以就有收購金烌的行業.
泉州話形容眼力敏銳叫“目睭金”,還引申指“識相”。諺語:“目睭無金,骹手無勤,做鬼仔也讨無金銀。”一個人若是眼力不敏銳又懶惰,必然會一事無成。“金金相”是睜大眼睛認真的看。常用于辨認。重疊使用,放在某些動詞前,有“明明、清楚”的意思。比如“我昨暝金金看見伊和一個男的在公園裡散步。這裡的“金金”,就是“明明”的意思。
錢,在泉州話常用的是白讀[tsĪ²],文讀[ tsian²]比較少用。錢在人們的生活中是最熟悉的詞,泉州話有許多相關的方言詞。
“銅錢”是古代的錢币,泉州話也叫“銅牁”或是“錢仔”。銅闆鑄成圓狀,中間穿一四方孔。銅錢一般都是外圓内方,根據它的形狀,也把銅錢雅稱為“孔方兄”。銅錢的價值一般都比較小,每一千個銅錢于一貫,一貫等于一兩白銀。
“錢貫”本義是指雙股的小麻索,以前是用來串錢的。“錢貫痕”是形容見錢如命的人,常比喻說“規面計錢貫痕咧!”(形容滿臉都是錢貫的痕迹)俗語:“年頭厾厾算,年尾一條錢貫。”年初想得很美,一年下來,隻剩一條串錢的麻索。“錢币”是貨币,泉州話也叫做“紙字”。諺語:“錢找人财旺,人找錢發狂。”會賺錢的人,錢财都會找上門;而一味追求錢财的人,必然會失去理性。也說“錢找人哙(容易),人找錢惡(難)”。
在泉州話指不用花錢說“無錢”,是普通話的“免費”。諺語:“無錢舀尿嫌厚車蛆”(“車蛆”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蟲)。農村糞坑都是留給自己用,免費讓你舀了,還嫌人家糞坑孓多。免費提供的東西,還是有人會嫌東嫌西的。“無錢消膏鬥貼”,形容免費的東西大家争着要。這是一種貪便宜的普遍心理。“無錢”更多的是指經濟條件較差。諺語:“無錢娶老某。”意謂條件較差就得将就。諺語:“無錢虱母規褲頭。”在過去,人們都将錢貫或錢包結在褲頭上。“虱母”在這裡也比喻麻煩的事情,或是需要花錢的事。諺語既形象又幽默。
泉州特色方言詞“錢水”、“錢聲”指錢款,也指财力。如“你的錢水真飽”(你真有錢)。“錢空”裝錢的孔洞,也指可以賺錢的門路。“鑽錢空”形容整天沉迷于如何賺錢,說“按錢空累鑽落去”。“錢尾”零星錢。“錢頭錢尾”比喻剩下的少數錢款。
“利[lai⁵]錢”也叫“子金”即“利息”。“本錢”本金,是用來盈利、投資、生息、賭博等的原始資本。諺語:“買的算利錢、賣的算本錢。買方和賣方都希望自己不吃虧。“利錢”指買物件講價省下來的錢,跟“利息”還是有區别的。“中人錢”即中介費。舊稱買賣産業或商品時的傭金。“倒踏錢”有的叫回扣、抽頭。經手采購或代賣主招攬顧客的人向賣主索取的傭金。這種錢實際上是從買主支付的價款中扣出的,所以叫回扣。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地取得錢财叫“食錢”,是接受賄賂,即貪污。所以貪官也叫做“食錢官”。“錢糧”舊時征收田賦時,既征糧食,又征銀錢,總稱錢糧。是特定曆史時期的産物,離現代生活都比較遠了。
過去泉州人大都有勤儉節約的美德,常用成語“抾錢做堆”就是“攢錢”。俗語“飼豬蝕本,飼大是金銀”。養豬就是“抾錢做堆”,賣出去就有一筆較大的收入。但有的人則是“合[kap⁶]錢無隔暝”,形容有錢就愛花光的人。還有的是“拿錢免彎[ã⁵]腰”,形容有的人不是花自己辛苦賺的錢也就不會珍惜。“錢乃沙螺殼”,“掠錢無做錢用”,都是用來形容有的人揮霍無度。這些語句都非常生動形象,又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