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108句佛教經典禅語名言

108句佛教經典禅語名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1 06:11:49

108句佛教經典禅語名言?坐石看雲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108句佛教經典禅語名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108句佛教經典禅語名言(108句佛教經典禅語名言句)1

108句佛教經典禅語名言

坐石看雲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

一切無心無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衆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隻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執著之病。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解:一切含有靈性的衆生,從無始到現在,被無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認自己是物體。

一切衆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淨。

欲得一如,但佛與衆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于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于一毫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裡轉大□□。

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隻自知。

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禅師訴苦,禅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隻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着那山高。

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将質礙水洗無為身。

月影松濤含道趣,花香鳥語透禅機。

源乎源乎,千山勢到(山獄,按:’山’在上,’獄’在下)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真心應物,不生分别。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終日拈花擇火,不知身是道場。

衆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别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複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衆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隻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内燈光,不能顯現。

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名一行三昧。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學道須是鐵漢,着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一個人幾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時間太少,再勤勞的人也隻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隻這語聲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現前,步步極樂家鄉,何必遠企十萬億土。

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随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醜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貴人,禮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執着心。

悟門了當,澈見聖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盤不二,有情無情不二。

現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緣造成的,同樣,現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無始。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應得的福分,所得的收獲又是無緣無故的,那麼多是有人故意設下的陷阱,此時若眼光短淺就會落入圈套。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妄生取舍者,這個病根拔盡。生死海裡浮沉,真是無出頭時。

妄言、绮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麼處相見。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若頓悟此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培養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歡歡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動辄求蔔問卦,心若迷時會很苦,苦在自己無法做主。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裡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知見。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殒。

三教聖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說。

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7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人的身體有殘缺不算苦,人性的殘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間的災難禍害大都是由手腳完好、心靈殘缺的人造成的。

7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7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7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起見生心,分别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菩提無是處,佛不得,衆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衆生,即菩提相。

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念佛人心清淨,淨心念佛淨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淨定。

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于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佛陀卧于恒河畔,不進食不沐浴,想通過肉體痛苦悟道。終無果,終明白:肉體修行仍将受困于肉體,執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佛雲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僞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裡心自然解脫自在了。

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恐懼不會産生智慧,隻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離俗家與出家相應,去業障與道人相應,去習氣與工夫相應,去煩惱與清淨相應,此數相應,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好。

離妄想颠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隻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能善分别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你硬把單純的事情看的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慧者須臾頃,親近于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衆苦果。

100、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見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号斯存,理量雙銷,佛眼之功圓着。

1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記住家和萬事興,無須終日口不停;愛護家庭如愛己,不妨坦白與忠誠;一點笑容最可愛,家裡立時見光明;忍耐任由風雨過守得雲開見月明。

1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财産,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1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1荊棘習慣依附别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境緣無好醜,好醜起于心。

1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随為色空,周遍法界。

1佛是衆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病(病字頭裡面一個 差 )藥除佛魔俱掃。始于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