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有意思的武漢話

有意思的武漢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8 20:04:26

有意思的武漢話?轉眼間,我已在武漢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遺憾的是二十多年我也不會說武漢話,因為我根本沒有嘗試過說武漢話,語言不實踐是不可能說好的沒說過武漢話,并不代表我對武漢話沒有發言權,好歹我在武漢呆了二十多年,這幾天突然心血來潮,對武漢話産生了興趣,我對武漢話作了一個小小的研究,從表象上總結了一些武漢話的特征和規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有意思的武漢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有意思的武漢話(趣說武漢話)1

有意思的武漢話

轉眼間,我已在武漢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遺憾的是二十多年我也不會說武漢話,因為我根本沒有嘗試過說武漢話,語言不實踐是不可能說好的。沒說過武漢話,并不代表我對武漢話沒有發言權,好歹我在武漢呆了二十多年,這幾天突然心血來潮,對武漢話産生了興趣,我對武漢話作了一個小小的研究,從表象上總結了一些武漢話的特征和規律。

武漢話好聽嗎?我認為至少不難聽,不過我覺得沒有長沙話好聽,但又比我老家的方言好聽。

相比我老家比英文還難懂的湖南小地方的方言,武漢話很容易聽懂,記得我第一次到武漢就基本上聽得懂武漢話,武漢話應該屬于北方語系,判斷一個語言是否是北方語系,我跟你們講一下我發現的一個規律,那就是看這個語言絕大部分發音能不能用拼音打出來,如果能就是,否則就不是,比如我老家的方言發音,大部分無法用拼音拼出來的。而武漢話大部分的發音跟普通話的區别就音調不同,許多詞語就是把普通話換一個聲調說,同時把卷舌音變成平舌音。另外,如果把普通話中的"很"換成"蠻","那個"換成"樂個","沒"換成“冒”,沒有換成"冒得"(湖南話跟武漢話一樣,也把沒有說成”冒得"):,"給我"換在"把我",”非常“換成“幾多”,“為什麼”換成“為麼斯 ”,"吃早餐"換成"過早","怎麼樣"換成"麼樣","不怎麼樣"換成"不是那個事".表示同意的“是”換成“就是說撒”,"知道"換成"曉得","不知道"換成""找不到","厲害"換成"狠","現在"換成"這蒙",什麼時候換成"幾蒙",那就基本上能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話變成武漢話了.比如我虛拟一個對話:夥計,你蠻不是那個事,七完飯,錢都沒把我.你個人幾壞哦!"另一個說:"個闆(注:武漢的語氣助詞),我幾蒙七飯沒把錢啊?再說就幾塊錢,還怕老子冒得錢把你!" 另外武漢話經常用倒裝句,比如:正在幹什麼事,武漢話喜歡把"在"放最後說,比我正在吃飯,武漢話說"吃飯在 ",“我先走”說成”我走先“,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倒裝句,估計是跟武漢話學的。

雖然武漢話屬于北方語系,但還是有許多詞受到南方語言的影響,下面說一說武漢話和我家鄉話中一些發音和意思都相同的詞。比如都管“上面”叫“高頭”,比如“桌子上面”武漢和我家鄉話都說成“桌子高頭”,“裡面”都叫“肚裡”,不過武漢話發音的更像“豆裡”。另外一個跟我老家的發音和意思基本相同的詞:造業 。 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可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作孽”。武漢還有幾個字的發音跟我的家鄉相同,“去”念“克”,“講”念“廣”。

我覺得武漢話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在名詞後面加子,尤其是跟生物以及生物器官有關的名詞,比如狗子,貓子,雞子,鴨子,腿子,胯子,條子,眼子,竈媽子 (蟑螂)等等。

武漢可能是中國四季最分明的城市之一,夏天象火爐,熱得人死,冬天不說象冰窟,但也冷得人跳!所以武漢人的性格也有點火爆,武漢人喜歡“火”,在武漢人眼裡“火”是運氣。中了獎是因為“走火”,萬一要是中了500萬的大獎,那就不僅僅是“有火”、“火好”、“火賊”的問題了,那真是“門闆都擋不住”的“火 ”。因為天氣熱,武漢人脾氣也大,經常把"老子"挂在嘴上,動不動就對人說"婊子養的!",尤其是“老子”,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幾乎是說三句話就蹦出來一句。

武漢話把吃早餐叫“過早”,說到“過早”就不得不說熱幹面,熱幹面是武漢的特産,熱幹面的做法是頭天晚上将水切面用寬水扯成25cm左右的長度。上籠屜(要用籠布或牛油紙墊在面條下)隔水蒸至面條9成熟。 熱幹面最重要的配料:芝麻醬。熱幹面好不好全靠芝麻醬調得好不好!第二天早上吃的時候先将熱幹面裝入漏勺中在煮鍋中過開水3分鐘,至面條全熟撈出瀝幹水分,放入碗中後調入調味料汁和芝麻醬汁,撒上榨菜碎和香蔥碎。調料拌勻後就可以了。熱幹面好吃不好吃主要在于芝麻醬,最大的問題是芝麻醬的做法沒有統一的标準,以我在武漢生活這麼多年的經驗,一百家熱幹面有一百個味道,熱幹面好吃的是真好吃,難吃的是真難吃,即使是同一碗熱幹面,不同的人感覺也可能天差地别,覺得好吃的,恨不得天天吃,覺得不好吃的,第二口都吃不下去。

十多年前武漢有一個特産那就是“麻木”,武漢人管那種由摩托車改裝成用來載人的三輪車叫麻木,不知道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我臆想想也許是人坐上去時間久了腿會麻木吧!後來因為麻木到處穿行一個不安全,二個影響市容(武漢以前一直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鄉鎮),所以武漢下了最大決心把麻木禁了!

記得第一次來武漢,坐公汽,司機老說:“後面上的過來投bei。”于是有許多人從後面擠過來往投币箱裡“投bei”,我一下明白了原來武漢把投币說成投bei,有意思的是我老家把"備"說成bi,比如"劉備"我們那叫"劉币(bi)","準備"叫"準币",剛好與武漢話相反。武漢話中的“币”字,真要追究一個“通假”極有可能是 “貝殼”的“貝”字,貝殼不就是古代的貨币嗎?“投币”不就是“投貝”嗎?不過你上車如果真的“投貝”恐怕司機是不會幹的,他也許會死盯着你,對你不斷的說:“搞麼斯唦,聽到冒,投貝”。

岔巴子:武漢話裡的“岔巴子”,是說這個人不管碰到什麼人、什麼事都要去“岔 ”幾句,屬于愛管閑事的“熱心小市民”,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又常常辦壞事的主兒,讓人又愛又恨。武漢著名笑星田克兢的外号就叫岔巴子。

武漢話中“掉”和“丢”是有區别的,凡意外遺失為“掉”,被小偷偷了100塊和打麻将輸了100塊一樣,都是“掉了”100塊,而主動抛棄才是“丢”。所以武漢人不說“丢面子”,而說“掉底子”,雖然兩者的意思很接近。武漢人常說:“掉得大。”是指虧得很厲害的意思。

稱呼方面:武漢話跟普通話相差很遠,比如管奶奶叫家家,哥哥叫拐子,外甥叫外外,爸爸叫“老特”,嶽父大人叫老親爺 ,嶽母大人叫老親娘。

武漢人管腦子不好使的人、傻子、弱智叫“苕”,苕在我們老家叫紅薯,北方人管紅薯也叫地瓜,但是地瓜在武漢指的是另一種農作物,我老家叫涼薯。我想武漢之所以管傻子叫苕,可能是苕煮熟後裡面是糊的吧,比喻人的腦子也是糊的,長沙人和老家管武漢叫“苕”的那種人叫“寶”,長沙人如果對你說你有點寶,你就得反思自己了!不僅如此,他們在程度上還有區分,依次是:“寶”、“大寶”、“鄉裡寶”、“ 鄉裡大寶”。我們老家管做傻事叫發寶,如果一個人那做些常人看來有點不正常的事或者引人發笑的事,别人就會說這個人寶裡寶氣!所以發寶的人一般都具有喜劇天賦!

與苕相對應,武漢人說一個人聰明一般用“靈醒”,而長沙人用“靈泛”。

如果對某件事表示驚訝,可以用武漢一句歇後語來表示:“非洲爸爸跳高---黑(吓)老子一跳”。“黑”和“吓”兩個字的普通話讀音差着十萬八千裡,在武漢它們卻是同音字,都讀如“赫”,這個發音跟長沙話發音是相同的。武漢人日常說得最多的表示驚歎的詞可能是“你赫我”,用普通話就說就是“你吓我!” 武漢有一個很有名的漢味喜劇《你赫我》。

“我信了你的邪”也是武漢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我老家也常說,而且和武漢話是一個意思,那就是:對對方的行為表示不可思議、不理解、無奈或者不滿。武漢還有首歌在網絡上很流行的歌叫《我信了你的邪》,裡面有句搞笑歌詞:”我信了你的邪,紅的像個番茄“ 。

武漢人說:“你太過細了。”是誇你很細心很體貼。但是武漢人說“你過細點。”那就不是要誇你了,而是要你仔細點,當心點。人家提醒我們做事認真點,過馬路小心點,吃東西注意點是好心。但是這句話要發生在争執的時候,就有點來者不善,話也沒那麼斯文,說起來可能會變成:“你跟老子過點細。”聽到這句話,千萬不能“癱腔”,記住一個武漢的标準答案:“老子還過點粗呢?”以示不屑。

什麼人可以不用“過細”,可以“過粗”呢?隻有“膽子粗”的人。武漢人量膽子不論“大小”,隻論“粗細”,既有大的意思,又包含着“不精細”的無窮意味在裡面。至于有多粗,起碼也要比腰粗,因為武漢有句話“膽量超過了體重”。

普通話裡有“一闆一眼”,“有闆有眼”這樣的詞,武漢話裡的“闆眼”卻完全不是這個意思,一是指能幹,二是指事。“有闆眼”就是能幹,“冒得闆眼”就是不行;“搞麼闆眼”就是搞什麼名堂,“是麼闆眼”就是“是怎麼回事”。

闆眼加上形容詞又能産生幾個新詞,如“歪闆眼”、“尖闆眼”和“巧闆眼”。“歪”表示能幹得不在正道上;“尖”表示特别、稀奇、古怪,可以說武漢話的“本意 ”指特殊才能,也可以說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巧”就是巧,隻是有時候巧得不正常,巧得讓人難以置信,“巧闆眼”就巧得有名堂。

“鬧眼子”是武漢另一個常用的詞,一般指不靠譜,瞎胡鬧的人或事情。比如你答應了别人的事沒做到,或者是做了欺騙别人的事。說的很好,做出來卻沒有預想效果,别人就會說你鬧眼子。一般生活中說到“眼子”,可以理解為輕程度上的“騙子”,不過一般這都是相熟人的玩笑話。

以上就我個人對武漢話的一點粗淺理解,畢竟是一個外地人,說的不對地方還請大家多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