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寫紅樓夢的一個手法是“草蛇灰線,伏脈千裡”,很多看似不重要的小人物,不經意的小細節,可能都隐藏和暗示很多沒有寫出的故事。
所以,紅樓夢裡有很多情節,乍看之下似乎沒什麼,但仔細品味,卻會發現隐藏在文字後的深意,這些令人細思恐極的情節,真是越想越覺得不簡單。我們不妨以原文中的五個情節為例來說明。
第一、壞了事的義忠親王老千歲
秦可卿死亡一回,因為賈賈敬不願意回來過問俗事,于是賈珍就更加恣肆奢華,一定要給兒媳找一副上好的壽材,看了不少杉木的都不滿意,後來薛蟠就送來了幾塊好闆,但這個闆子卻大頭來頭。
薛蟠說:“……這還是當年先父帶來,原系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因他壞了事,就不曾拿去。現今還封在店裡,也沒人出價敢買。你若要,就擡來罷了。”
薛蟠說的義忠親王壞事,自然是指他被罷官免職,褫奪了爵位,甚至犯了案下了大獄,更甚者可能被處死,所以他沒有資格享用這“恐非常人可享”的樯木了。
既然是因為壞事,導緻了棺材無人敢買,自然都是怕受牽連,但賈珍為了把秦可卿葬禮辦的風光,竟然全不顧及這些,問題就出在這裡。
一則,以秦可卿的身份,她隻是一個五品诰命,沒有資格享用這樣名貴的棺木,這屬于僭越;二則,這副棺木是壞了事的老親王千歲曾經預訂的,賈珍直接拿來用,很可能引起難以想象的後果。
我們不妨揣測一下,八十回後賈府壞事的時候,會不會将這一段“公案”牽扯出來呢?甚至賈珍用此不合身份的壽材,被人看在眼裡,成為日後導緻賈府被抄家的罪狀之一?
當然,秦可卿身份一直是個謎,曹公對秦可卿的棺木如此交代,是否也在暗示其非同小可的身份呢?越想越覺得事有蹊跷。
第二、賈瑞臨死前照的風月寶鑒
賈瑞本可以不死,如果他聽從給他風月寶鑒治病的道士的交代,隻看背面,不看正面,也許就好了呢,但他偏偏一直看那正面。
這個風月寶鑒有什麼奇異之處呢?它的正面是鳳姐在裡面招手,反面是一個骷髅頭,曹公這麼安排,是何用意呢?脂硯齋引用唐伯虎的兩句詩給出了答案,他說: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紅樓掩面人。
原來風月寶鑒的正反兩面就是人這一生的生前和死後,正面是生前的“紅樓掩面人”,背後即是死後的“青冢骷髅骨”,其實賈瑞看到的鳳姐和骷髅骨,正是王熙鳳的生前和死後,完全就是一個人。
通過這面鏡子,曹公想告訴我們: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因為正面皆是虛幻,背面才是本真,所以他借道士之口說: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也在甲戌本凡例中說道: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當然,風月寶鑒似乎還有另一層深意,這鏡子的正面,象征着金玉其外的賈府,是假語村言,而那背面卻是早已敗絮其中的甄家,這才是隐去的真事。
這個風月寶鑒正反面皆可照,既然它在賈瑞之死時出現了,如果不出意外,八十回後,風月寶鑒應該還會出現,甚至與寶玉和群芳發生關聯,也未可知。
大膽揣測一下,寶玉在真正出家前,會不會從道士手中得到這面鏡子,然後他從正面看到了钗黛等人昔日在大觀園裡追蝶葬花的情景,而反面則由大觀園變成了一片青冢?
第三、黛玉吃鮑太醫、王太醫的藥
黛玉天生體弱多病,“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藥物從未斷過,這一點在原文中也有多處提到,黛玉一進賈府,賈母就說“我這裡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
黛玉深得賈母疼愛,給她配藥的醫生,自然得是賈母放心的,畢竟偌大一個家族,明裡暗裡各種勢力拉鋸,若不小心,被害了可能還被蒙在鼓裡,所以給黛玉配藥的醫生,最初應該是賈母指定的,就是太醫院的王太醫。
奇怪的是,通過原文王夫人和林黛玉的一次對話,給黛玉的配藥的王太醫後來被換掉了。二十八回裡有這樣一段對話:
王夫人見了林黛玉,因問道:“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過這麼着。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
紅樓夢裡王夫人很少主動關心黛玉病情,這裡忽然問起黛玉病情,且點出鮑太醫,可見黛玉換太醫一事她是知情的,甚至說正是她用鮑太醫換掉了王太醫。
很多人據此認為,王夫人可能利用鮑太醫在黛玉的藥裡動手腳,使黛玉病情加重,這樣寶黛姻緣也就沒了可能。王夫人會這麼做嗎?我認為不會。
賈母何等睿智,此時身體還很硬朗,王夫人也不傻,她不會如此明目張膽,而賈母之所以讓黛玉繼續吃王太醫的藥,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鮑太醫的醫術不如王太醫。二是鮑太醫是王夫人所薦,且跟賈府交情遠不如王太醫,賈母不放心。
但無論如何,從黛玉換太醫吃藥,我們可以确定一件事,黛玉的病情是越來越重的,可能吃了王太醫的藥很長時間都不見效,所以才換了鮑太醫,後來發現還不如王太醫,于是又換了回來。
黛玉的病情也正是在這悄悄的換太醫之間,暗示了其不壽早夭的結局。
第四、賈政生日賈母等人的惶惶不定
元春封妃和省親,是賈府的一件天大的喜事,是無上的榮耀,但在元春封妃的消息确認之前,賈府卻不是這樣的。
十六回說到一件事,即賈政生辰,“榮二處人丁都齊集慶賀,熱鬧非常”,大家正開心的慶祝着呢,忽然就聽聞了一件事,把賈政等人吓得不輕。原文說:
忽有門吏忙忙進來,至席前報說:“有六宮都太監夏老爺來降旨。”唬得賈赦賈政等一幹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戲文,撤去酒席,擺了香案,啟中門跪接。
不管怎麼說,賈府都是國公府,一個太監來傳旨,為什麼賈赦賈政朝中為官者都唬的不輕呢?甚至就連賈母等人,在賈政被宣召入宮後,也是驚魂不定,“賈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飛馬來往探信。”
一個赫赫揚揚已近百年的國公府,為何對一個傳旨的太監,如此的懼怕,似乎最怕宮裡來人傳旨?曹公為什麼這麼寫?其實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一回已經交代了。
如今的榮甯二府,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也就是說,賈府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所以對于合府之人來說,宮裡傳來的消息,大多都不會是什麼好消息,尤其在“不知是何消息”的情況下,更是令人擔驚恐懼。
從寫作手法上來看,曹公這是欲揚先抑,欲寫元春封妃一篇熱鬧非常的文字,必先讓賈府之人因不知是何消息而緊張驚懼,前後對比,更能看出加速衰落中的賈府衆生相。
對賈赦、賈政、賈母等人來說,也許他們最怕的消息就是抄家,但似乎又時時在等這樣一個消息到來,他們的驚懼,其實正是一種等待宣判的忐忑心理。最可怕的不是你知道明天會死,而是你知道你早晚會死但卻不知道何時死。
第五、王熙鳳的奪錦之夢
王熙鳳做過不少夢,衆所周知的是秦可卿托夢,其實後文還有一次,雖然王熙鳳當作一個玩笑說了出來,細思之下,背後卻是令人心驚膽戰的大伏筆。
鳳姐道:“……昨晚上忽然作了一個夢,說來也可笑,夢見一個人,雖然面善,卻又不知名姓,找我。問他作什麼,他說娘娘打發他來要一百匹錦。我問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說的又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給他,他就上來奪。正奪着,就醒了。”
這個夢在王熙鳳的眼中,就是很平常的一個夢,甚至像秦可卿托夢如此重要的大事,後來她也并沒有放在心上,更不要說這個一個奪錦之夢了。
其實我們知道,紅樓夢裡隻要是宮裡的事情,多半都跟元春有關,無論是元春省親,端午賜禮,還是宮裡老太妃薨逝,又或者是宮裡太監來賈府借銀子,其實寫的都是元春之事。
王熙鳳的這個奪錦之夢,其實正暗示了元春的失勢,賈府的錦繡前程已被奪走,随後發生的夏太監打發人來賈府借銀子,很好地佐證了元春在宮中的失勢,不然誰敢去貴妃的娘家借銀子呢?
此時的賈府,也早已日薄西山,賈琏辦事連銀子都要去當賈母的箱籠了,可見賈府已經到了傾頹的邊緣,而這一切跟元春失勢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綜上我們看,曹公在布局紅樓一書時,各方勢力和關系相互交錯,明裡暗裡都在發生着争鬥,很多情節他并沒有詳細交代,但我們通過前後文的串聯,很容易得出結論,這也是紅樓夢“不寫之寫”的偉大之處。
作者:夕四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名著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