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日,而孤獨症卻仍是一個尚未被社會完全知道、了解的病症。據統計,最新的發病率統計數據為1.68%。但由于大衆對該疾病的認識不足,使得部分孤獨症孩子沒有得到及時的康複治療,延誤病情。在此我們對家長們關心的幾個方面進行科普介紹。
一、什麼是孤獨症?怎麼就得了這種病?是家人陪伴少嗎?
孤獨症又被稱為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迄今為止病因還不完全清楚,遺傳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另外,早産、出生體重低、孕婦感染和孕婦營養以及高齡父母等都對孤獨症的發病有影響。
當孩子被診斷為孤獨症後,很多父母會有自責的情緒,總懷疑是因為自己在對孩子的陪伴少,教養方式上犯了什麼錯誤,比如把孩子交給長輩撫養,而長輩性格又很保守、内向;或自己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玩等。其實孤獨症是神經發育障礙所緻的疾病,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并無直接關系。
二、家長怎麼能早點發現孩子有孤獨症傾向?
孤獨症通常在三歲之前發病,以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不良或退化、行為重複、刻闆等為主要特征。早期我們也可以通過以下方面來評估孩子的情況:
(1)孩子到了六個月的時候:沒有燦爛的笑容或者是高興的表情;
(2)到了九個月的時候:沒有和周圍人互動的聲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
(3)到了十二個月的時候:對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少反應、沒有嬰兒語、沒有和周圍人姿勢上的互動,比如:指東西、讓别人看一個東西、伸手去拿東西或者是招手;
(4)到了十六個月的時候:沒有語言;
(5)到了二十四個月的時候:不會說有意義的兩字短語(模仿别人或者是重複别人說話的不算)等。
如果孩子有上述表現,家長就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般由專業醫生進行評估診斷。
三、得了孤獨症怎麼治?吃什麼藥?
孤獨症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目前國内外公認康複訓練是改善患兒核心症狀、提高患兒生活質量的最有效的方法。要以行為矯正為基本手段,常用的教育訓練方法包括:應用行為分析法(ABA)、結構化教育課程(TEACCH)、人際關系發展幹預法(RDI)等。
滕州市婦幼保健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了有效幫助孤獨症孩子康複訓練,專門成立了孤獨症診療中心,有專業人員對孤獨症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理能力、運動能力等進行康複訓練,為各地患兒提供康複教育服務。
兒童康複二科
孟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