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經濟發展的優勢?作 者:浪子來 源:“趵突視角”微信公衆号(ID:baotushijiao),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省會經濟發展的優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 者:浪子
來 源:“趵突視角”微信公衆号(ID:baotushijiao)
8月8日,《德州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發布。敏感的媒體馬上注意到,該規劃明确提出要實質性推進濟德一體化發展,“支持齊河縣、禹城市、臨邑縣全面融入濟南發展,打造縱深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提升德州在省會經濟圈中的戰略地位”。
更受關注的一點是,德州要參與濟南軌道交通建設:“積極參與濟齊有軌電車、濟南地鐵7号線規劃設計建設,協同推進濟德綠色低碳交通一體化進程”。
在此前的7月25日,德州市黨政代表團到濟南考察交流,雙方主要領導出席。在随後召開的濟南市-德州市一體化發展合作推進會上,雙方圍繞濟南都市圈建設、濟德同城化發展等工作深入座談交流。
8月17日,服役近60年的濟南仲宮大橋老橋開始拆除。一座具有曆史意義的老橋的興衰,背後是正在加速建設的省道103旅遊公路,建成後将助力濟南與泰安的互聯互通。
再往前看,今年4月,淄博規劃建設濟淄同城化科創大走廊先行區,濟淄同城化進程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中率先突破。5月22日下午,濟南—淄博同城化合作推進會召開,兩地主要領導出席。會議明确,兩市持續深化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當好引領、做好示範,為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提供“濟淄方案”,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濟淄力量”。
經濟圈的依托,是都市圈。7月15日印發的《濟南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明确,以濟南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編制實施都市圈發展規劃,構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産業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2035年,濟南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現代化濟南都市圈全面建成。
省會老大哥加力賦能,兄弟城市積極響應,省會經濟圈建設的雙向奔赴,正在加速。
同城化,一體化城市化發展的最新階段,是“建群”“建圈”發展的時代。
今年的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穩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也明确表明:健全省級統籌、中心城市牽頭、周邊城市協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到“城市群”16次,“都市圈”9次,“一體化”達21次。
山東建了一個群——山東半島城市群。
山東劃了三個圈,省會、膠東和魯南。
随着強省會戰略的深入實施,以濟南為核心城市的省會經濟圈被寄予厚望。省會經濟圈涵蓋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
交通暢通無阻,産業規模擴大,資源共享加速流動,人才蜂擁而至……省會經濟圈全新增長極正在加速形成。
根據《2021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省會經濟圈2021年實現生産總值3107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常住人口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這7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共為3706.2萬人,占全省總人口(10152.7萬人)的36.5%。
省會經濟圈各兄弟城市積極響應與主動接軌,渴望順應區域經濟發展大勢,通過接受龍頭城市輻射帶動、走一體化發展之路。
淄博位于濟南以東,城市發展基礎紮實,加快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對提升淄博市城市發展能級、優化産業布局、打造經濟新增長極方面都有較強的現實和曆史意義。
泰安有濟南“後花園”之稱。2020年,濟泰高速開通後,泰安到濟南開車僅需半個小時,對泰安融入省會城市圈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泰安市積極融入省會經濟圈,加快推動濟泰同城化。特别是在旅遊業方面,加強省會經濟圈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完善泰山周邊重點區域精品民宿、高端度假設施。
省會經濟圈還有一項明顯的比較優勢不容忽視——山東共有9個沿黃城市,其中除菏澤濟甯“入列”魯南經濟圈外,其餘7座城市均是濟南都市圈的成員。
濱州、聊城、東營抓住省會經濟圈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機會,加強與沿黃城市交流協作,共同發展。
這裡有個知識點需要普及一下:為什麼有些城市是同城化,有些是一體化?
大衆日報曾有一篇文章對此做了解釋:一體化更多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城市一體化,同城化大多是兩個城市;同城化更多是城市化進程自然發展的結構,一體化則需要行政配套引導;同城化城市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一體化的城市之間主城區還會有一定的距離,但在城市分工、産業布局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協同。
就省會經濟圈而言,6個城市就有不同的“身份”。2021年7月,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在官網公示《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以濟南為中心,大力推動濟淄、濟泰、濟德同城化,聯動聊城、濱州、東營等周邊城市一體化發展。
在同城化的道路上,濟南、淄博、泰安、德州既有鑼鼓響,更見真行動;而在一體化的道路上,圈内成員雙向奔赴,共邀明天。
省會強,山東強放眼全國,進一步做強中心城市,使其充分發揮輻射引領帶動作用、支撐帶動所在城市群以及全省加快發展,已經成為衆多省份的選擇。
省會強則山東強,濟南被寄予厚望。
重任在肩,使命光榮。我們不禁要問一句,濟南行嗎?
泰山巍峨,黃河奔流。濟南這座城市在長高,變快,在加速“生長”。
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一舉明确。
同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賦予濟南先行先試的改革權、試驗權、先行權。
2021年4月,國務院批複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
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彙疊加,“強省會”戰略深入實施,濟南的曆史發展機遇前所未有。
如今的濟南,城市市域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裡,GDP過萬億元,人口達到1000萬,進入了特大城市行列,“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可以說,濟南近年來的發展成就巨大,有目共睹。
當前,濟南具備了發展的“十大優勢”:戰略紅利交彙疊加、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科技創新實力雄厚、數字賦能勢頭強勁、人才保障基礎堅實、金融服務優勢突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生态宜居優化提升、人文環境厚重淳樸。
難以掩蓋的是,今年上半年濟南的經濟數據,曾遭遇質疑。
濟南上半年的GDP達到5481.26億,增長2.70%,低于全省的3.6%。但細看數據還是發現,濟南增長不乏亮點,比如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石化工業增長30.7%;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1.2%;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7.6%。
濟南官方給出的結論是: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延續逐步恢複态勢,承壓前行中彰顯韌性。
濟南市委常委會會議更是直面問題,“我們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績,也要清醒認識到存在的問題,既要看到面臨的機遇,也要看到面臨的挑戰”。因此,要“進一步增強信心決心,紮實推進工作,推動下半年全市經濟實現更快增長。”
有能力也有意願帶動圈内成員共同發展,還需要有條件,交通基礎設施就是其中最重要一環。
近期,《濟南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構建省會經濟圈“1 6”城市高鐵、高速“雙高”通道,圈内城市将互通高鐵。
規劃得到圈内各地市響應。
泰安市将積極争取與濟南軌道交通網聯通,探讨共建省會軌道交通圈;
淄博謀劃建設淄博至濟南市域鐵路,研究推進與濟南城市軌道交通銜接,促進濟淄同城一體化發展等;
德州将進一步打造市域軌道和城市軌道網絡,構建“多網融合、快網服務”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支撐德濟一體化、濟齊一體化;
濱州将按照“東融青煙威、西進省會圈”的發展方向,打造濟濱 德濱、濟青高鐵網……
“軌道上的都市圈”,已然起步。
看南京,問濟南改革發展,時不我待。
放眼全國,至2022年3月,獲國家發改委批複的已有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等五大國家級都市圈。
在五大國家級都市圈中,南京都市圈的規模和體量最大,範圍包括江蘇、安徽的8個地級市全域,以及常州市部分區域,總面積6.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3529萬。
從體量上看,與五個國家級都市圈相比,總面積6.09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706萬人的省會經濟圈與南京都市圈最為接近。
盡管一南一北,濟南和南京有很多相似點。
濟南背靠黃河,南京坐望長江。兩座城市都是曆史名城,作為省會城市在本省的首位度都偏弱。濟南2021年本省經濟首位度隻有13.76%,南京也隻有14.06%。在山東,濟南的經濟實力不如青島。而在江蘇,南京的GDP也要比蘇州差一截。而江湖更戲稱“散裝江蘇”,“十三太保”個頂個實力強勁。
雖然在江蘇省内是個偏弱的大哥,但由于曆史及地理關系,南京對于安徽部分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則絕對沒的說,安徽的廣大地區長期是南京的經濟腹地和人口輸出地。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疫情前馬鞍山、亳州和安慶,三座安徽城市移民就占了南京流入人口的33%。
因此,南京江湖上又被戲稱徽京。
也因此,南京都市圈成為我國最早啟動建設的跨省都市圈。
南京輻射安徽多地不僅因為地域接近,還因為文化相通。江蘇的南京與揚州、鎮江是江淮話地區,融入上海經濟圈的則是吳文化占主流的地區。多年的跨區域發展中,南京對安徽的輻射作用已有顯現,如現在的滁州、馬鞍山、蕪湖都已有來自南京的企業、商業、技術和人才的輸入。
2021年,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舉辦“2021年南京都市圈創新合作大會”等活動,“都市圈創新生态圖譜”一批重大成果上線運行;南京與馬鞍山、滁州“甯博創智谷”“南浦合作産業園”等合作園區正在加快建設……
此外,在文化、旅遊、民生等方面,南京都市圈“8 2”成員城市聯動,打造一批具有示範性的精品文旅線路,通過組建醫療集團、醫聯體、專科聯盟等形式,在都市圈内廣泛開展三甲醫院之間的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
由此看,濟南省會經濟圈與南京都市圈的融合度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不過,省會經濟圈正在迎頭趕上。
2021年,濟南與泰安在審批服務上推行了“濟泰一體化”工作模式。推出證照互通互認互發、簡化企業登記、便利企業遷移等12項一體化便民利企舉措。在兩個不同城市之間的全面融合通辦在全國尚屬首次。
2021年11月,濟南市召集省會經濟圈公積金工作第二次聯席會議,打造省會經濟圈一窗通辦總門戶。
2022年1月,省會經濟圈7市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聯合開展“平安一号”集中行動,合力打擊市際道路客運、出租汽車客運違法違規行為。
2月,省會經濟圈2022年求職招聘直通車(濟南站)暨就業服務主題交流活動在濟南舉行,省會經濟圈7市組團到山大挖人才。
5月,濟南市市場監管局與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濟甯等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簽訂《山東省省會經濟圈暨黃河流域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注冊協同合作協議》,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注冊實現“八城同辦”。
此外,省會經濟圈暨濟南優勢産品博覽會将于9月23日至25日在濟南國際會展中心(高新區)舉行,展會将設立“6 1”省會經濟圈優質産品展示區,攜手打造省會經濟圈優質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展覽展示平台。
……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濟南與周邊城市拆壁壘、降門檻、同提升,正努力開啟都市圈深度融合的新時代。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張蕾 見習編輯 王之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