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将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今年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會煮飯”成為全國家長學生熱議的話題。除了煮飯,插畫、折紙、種植養殖,甚至做木工、修電器都成為了學生勞動課程要學習的技能。
其實,在深圳勞動課程已經成為各校的“必修課”!今年1月,深圳市教育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指出,中小學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實施意見》2022年3月1日起實施。深圳各校立足勞動核心素養的培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圍繞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勞動建構課程,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起來看看深圳娃都是怎麼上課的?學到了哪些技能?
巧手烹饪,學生廚藝小天地
5月20日,玉龍學校開展了第八屆生活節勞動技能大賽預選賽。本次大賽包含了茶藝、整理、剪紙等内容。在“廚王争霸班級預選賽"上,學生們戴着帽子,身穿圍裙,掌勺翻炒,正在做着一道菜——可樂雞翅。每位參賽學生各自做“可樂雞翅”這道菜,最後由評委投票選出6-8位學生,進入決賽。
玉龍學校學生在制作“可樂雞翅”。
除了玉龍學校以外,深圳小學也帶着孩子們在課堂上巧手制作美味的壽司;南頭小學則在5月開啟了“端午文化勞動周”,包括端午粽子香、香甜水果茶、端午香囊美三節勞動研究課。
插花、織圍巾、綁鞋帶······學生學習技藝
除了廚藝的勞動課程,深圳學校還有技藝課程的學習。母親節前夕,深圳小學四年級4班的毛燕影老師帶着孩子們學習選花、剪枝、養護、搭配和造型等插花技巧。學生按照自己的審美插花,動手創造一份獨一無二的母親節專屬花禮。
除了插花,深圳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們在劉振敏老師的指導下,用一副棒針、一團毛線,一雙小手,正在一針一針地織着圍巾。有經驗的孩子們還擔任小老師,手把手教不會的同學。
5月20日,教科院附屬外國語學校二年級學生在午餐後進行了穿鞋帶練習。孩子們三三兩兩在教室内、走廊上組成練習小組,熱火朝天地操練了起來,穿得快的同學還主動擔任起了小老師的角色,自己完成練習後主動為動作慢一些的同學傳授經驗、固定鞋子。
動物養殖勞動,學生熱情洋溢
馬山頭學校開展了“動物養殖勞動周”系列活動,利用班主任大會,對全體班主任進行《勞動教育課程标準》培訓。此外,馬山頭學校按照學生年齡分為桑蠶養殖、兔子養殖、鴿子養殖三個興趣小組,通過勞動課程教學、勞動實踐活動等方式,使得動物養殖勞動周,深受學生喜愛。學校還以頒發獎狀獎牌的方式肯定學生們的辛勤付出,鼓勵他們把這份勞動熱情延續下去。
播種、殺蟲、種菜······學生從課堂來到土地
前海港灣小學作為“南山區第二批中小學勞技室示範基地”,在張麗紅博士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校内完成了“3 3 3 2”的課程圖譜。學生在班班責任田實施農業生産勞動。學校通過學科、家校合作,制定“好習慣課程”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牽手校外資源,讓學生認識、體驗服務勞動,提升學生勞動獲得感、幸福感。
蔣和勇校長帶頭指導學生播種、殺蟲,重視開足每周每班勞動課,鼓勵孩子們在農莊大賣場,用獲得獎勵的港灣币購買蔬菜、親手烹饪。還有社團選修課、學科融合課,勞技室也是學校融合教育一塊重要陣地。除此之外,學校校“牽手”課程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結對開設“隊長學院”,推進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桂娟表示,以上學校正是目前深圳全市勞動教育常态化開展的印證。一是認真落實勞動新課标,做到一周一課時;二是市、區、校做好勞動教研頂層設計,通過勞動教研推動課堂教學走深走實;三是豐富勞動周、勞動日等課外勞動實踐活動,加強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她認為,勞動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需要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形成良好的勞動文化和勞動精神。未來深圳教育将湧現更多的優秀勞動教育案例,形成可複制的創新經驗,為深圳教育先行示範貢獻智慧和力量。
文:王國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