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辦法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辦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09:59:37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辦法?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創稿,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辦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辦法(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1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辦法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創稿

五月好春光,正是武夷岩茶的采摘旺季。

位于福建省南平市的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态茶園裡,春風搖曳,滿山茶樹如綠毯,茶樹間,黃燦燦的油菜花冷不丁地“冒出頭”來。“90後”茶企負責人方舟站在自家茶園裡,望着剛從茶樹上采摘下來的茶青,心裡頭暢快,享受着豐收的喜悅。

要問武夷山有什麼?土生土長的武夷山人會自豪地掰着指頭細數:這裡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産,是世界同緯度保存最完整的一塊綠洲,是世界茶鄉……擁有如此多的“标簽”,意味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武夷山在生态文明建設上步子邁得又快又穩。

在去年10月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首批中國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武夷山位列其中。随之升級的還有更科學的生态保護,更高效的開發利用,以及更精準的産業發展,讓這片“綠洲”的特色更特、亮點更亮、優勢更優。

武夷山國家公園。劉達友攝

科技賦能 護好每一片山水

采茶時節,九曲溪畔,武夷山國家公園巡護員鄭由昌在茶園間輾轉忙碌。

巡護中,鄭由昌像往常一樣從平闆電腦進入巡護員巡護系統,他需要根據地圖上顯示的點位來确定生态是否因茶園違規種植而遭破壞,“最常遇到的是茶園的擴種和複種兩種情況”,一旦發現違規,他需要立即處理。随後,鄭由昌将“掃盲”的結果第一時間錄入巡護系統。

鄭由昌口中的“掃盲”就像織起一張網格化的巡查網,巡護員們需要利用後台大數據結合圖層信息,進行研判分析,找出日常巡護工作中的“盲區”和“死角”。

巡山有時一天要走上十幾公裡,好在如今有了無人機、平闆電腦、衛星地圖等科技“好幫手”,讓“鄭由昌們”能夠有的放矢。

鄭由昌說,在傳統人力巡護的基礎上,對于人力難以攀爬的山場,使用無人機巡護、衛星圖比對的方式進行核查,并通過智能設備在後台登記,同時利用紅外相機對可疑點位開展全天候布控。

鄭由昌一天的巡山路線和巡護情況都會通過智能設備上傳到智慧管理中心的後台,智慧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點開就能看到巡護情況。

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劉達友攝

這是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态保護智能化的成果。據福建省林業局副局長、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林雅秋介紹,武夷山國家公園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建立嚴格系統的管護新模式。一方面,運用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建設智慧國家公園管理平台,建立集功能展示、預報預警和數據分析為一體的生态資源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嚴格實施分區管控,強化哨卡管理,建立健全“網格化”巡護機制,強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監管。

作為首批國家公園,生态保護是首要,用科技“織密”防護網的需求更加迫切。

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主任張惠光介紹說,自去年以來,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平台增加了兩個功能模塊,其中一個是管理局智能監控平台,一共新接入235個監控設備,實現視頻監控的智能分析和識别,提高了智慧管理平台的智能水平;另外一個功能模塊是生态保護決策支持系統,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三維地圖等方面提供輔助決策。

作為同緯度保存最完整的一塊綠洲,生物多樣性是國家公園的另一“瑰寶”。

2020年4月,武夷山國家公園啟動兩栖爬行動物資源本底調查。一年後,武夷山國家公園全面開啟了為期三年的生物資源本底調查。

經過“摸底”,國家公園裡新發現的“寶貝”不少。在今年1月7日,林雅秋介紹,自進行生物資源本底調查以來,發表了武夷林蛙、武夷山毛泥甲等6個新種,還調查到12個中國新記錄種以及100多個武夷山新分布種。加上體制試點期間,陸續發現的5個新種,累計發現11個新種,極大地豐富了武夷山的物種紀錄。

今年2月27日,武夷山國家公園西區迎來首次聯合科考活動,更多生物正待“揭開面紗”。

茶旅融合 走好“點綠成金”發展之路

今年元旦假期第一天,武夷新區旅遊觀光輕軌正式開通運營,輕軌從南平火車站開往武夷山景區南入口,遊客們領略了沿線途經成片的茶山後,便進入武夷山境内,四處可見的生态茶園和精品民宿、觀光工廠等元素相結合,搖身一變成熱門旅遊打卡點。除此之外,茶旅小鎮、茶博園等茶旅綜合體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正值采茶季,茶農們在忙着采茶。武夷山國家公園供圖

“山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的背後,折射出的是關于生态文明建設的思考。

“綠水青山不會自然而然地變成金山銀山,而需要有一個轉化的路徑。”武夷山市委書記楊青建說,“我們将文旅經濟作為‘兩山’轉化的重中之首,重點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全要素提升,大力發展文旅、農旅、工旅、智旅等新業态,創新打造‘山盟海誓’産品。”

武夷岩茶聞名遐迩,國家公園的開發利用離不開一個“茶”字,武夷山也因此在茶旅融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去年年底,武夷茶世界項目正式開啟。到了今年早春時節,武夷茶世界迎來一批批前來訂購春茶的茶客。茶世界為推進“三茶”統籌提供了新平台,包括洽談、品鑒、茶文化交流、沉浸式演出等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會。

據介紹,“武夷茶世界”由政府主導,規劃有品牌茶企、茶衍生産品、茶研學基地、茶道體驗館等,集餐飲、休閑、娛樂等業态為一體,緻力于打造“景區、園區、社區”三區融合的武夷茶産業及文化新區。

同時,當地還開發了茶宴、茶膳、茶日用品等新産品;推進建設一批茶主題精品酒店、民宿,積極引導酒店民宿營造“住有茶香”氛圍;推出生态茶園景區旅遊專線;打造國内首部茶文化主題光影秀……圍繞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打出茶特色牌,着力在每一環節推進深度融合。

打破保護與發展“相悖”的命題,南平市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作答,以實現生态資源最大化。

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以國家公園為重點保護區,将國家森林公園、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公益林等未納入國家公園紅線的部分納入保護協調區,在保護協調區外約4公裡的地方設立發展融合區,統籌協調外圍地區适度發展生态旅遊,保障國家公園内群衆的生産生活需求。

據介紹,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涉及南平的武夷山市、建陽區、邵武市、光澤縣,串聯起黃坑、麻沙、星村、五夫等多個重點鄉鎮,輻射洋莊、莒口、寨裡、水北等一系列節點鄉鎮,形成區域網絡,提高整體資源能級和旅遊吸引力。

目前列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重點項目共計93項,總投資39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5.6億元。

生态種茶 做好“一片葉子”的文章

這些天,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劉國英在茶園裡、車間裡忙進忙出,正值武夷山的采茶季,為了把茶做得更好,他把大把時間花在研究制茶工藝上。

“領着農民幹,就要幹給農民看。”在劉國英看來,科技特派員要推廣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和新的研究,最重要的是打通跟農民之間的“最後一公裡”。

除了研究制茶工藝,劉國英還去各個茶企尋找科技小發明,看能不能應用到提升茶品質中,如果覺得合适,自己和其他的科技特派員就會當起“推廣員”。

“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茶科技班子,開了個現場會,把每個地方的小發明全部集中起來進行評價。有些小到制茶設備裡一個輪毂的改動,雖然達不到申請專利的程度,卻會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劉國英說。

正是有了“劉國英們”,讓小發明、小創造有了大用處。去年,武夷山市選任省、市、縣三級216名科技特派員和104個團隊,其中,涉茶62人、43個團隊,“茶産業物聯網實用技術開發及示範”等7個項目獲省科技廳立項支持,争取了240萬元資金支持,項目實施可帶動新增産值近7000萬元、新增利稅900萬元,輻射帶動1200餘戶農戶增收緻富,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4%。

這些年,作為科技特派員的劉國英肩上多了個“推廣生态茶園”的擔子,“茶農、茶企種茶觀念的轉變,讓生态茶園發展得很快。”

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态茶園裡一半以上的茶園都是方舟家的。從2018年開始嘗試“大豆套種”的生态種茶方法,方舟生态茶園的經營思路愈發清晰。“犧牲小部分茶園面積作為景觀,還能建立生态鍊整治生态蟲,待發展成熟後,就會形成一個一二産促三産,三産又反哺一二産的模式。”

燕子窠生态茶園。武夷山國家公園供圖

生态文明建設促使當地茶農茶企觀念轉變,方舟的理念正是基于此應運而生。目前,武夷山市11601戶茶農、1683戶茶企自覺向社會承諾少用農藥化肥,去年全年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别減少6噸、195噸,均下降2%。

去年8月10日,武夷山全面啟動了全域生态茶園建設,生态茶園如雨後春筍般地在茶山上“長起來了”。“十四五”期間,近15萬畝茶園将基本建成高标準生态茶園,推進茶産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實現因茶緻富、因茶興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