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草莓種植面積近年來不斷擴大,已超過12萬畝。本報特約記者 呂文正 攝
農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本報記者 楊少明 攝
農民在分揀大櫻桃。本報特約記者 呂文正 攝
大連設施農業生産面積26萬多畝,日光溫室每畝效益3萬元以上。達 農 攝
核心提示
十年星移鬥轉,十年鄉村巨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連深入學習貫徹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農業效益普遍提高,農村社會繁榮穩定,農民收入持續攀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铿锵有力。
截至2021年底,大連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513.3億元,同比增長5.8%,位居計劃單列市首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3元,位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長10.2%,連續15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做強特色産業
都市現代農業領跑全國
眼下,雖說櫻桃季已過,但普蘭店區四平街道顧家社區400多個櫻桃大棚裡,呈現的仍是一派忙碌景象。有的村民忙着給櫻桃樹施肥、灌溉,有的村民加緊對大棚溫控設施進行檢修,為即将進入休眠期的櫻桃樹做前期準備工作。
在村民張德福的兩個大棚中,80多棵櫻桃樹幹粗葉綠。他和妻子正把一筐筐有機肥埋到櫻桃樹根下,再小心翼翼地踩實。
盡管受疫情影響,但他家今年仍收入了15萬多元。和顧家社區300多櫻桃種植戶一樣,櫻桃樹是張德福家的希望,“自從在政府的指導下種上櫻桃樹,心裡老有底了。”
顧家社區地處丘陵地帶,早些年,村民種植的都是老品種蘋果,産量低,效益差。“俺們是在政策支持下,發展壯大櫻桃産業的。扣大棚給補貼,缺錢有貸款支持,村民幹得有信心、有熱情。” 顧家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傳輝說。目前,櫻桃已成為當地支柱産業,年産值達3000多萬元。
顧家社區的變遷,是大連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連在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持續穩定糧食生産的同時,緊緊圍繞“提質增效”這一核心,劃定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因地制宜,優化調整農業結構,扶持和引導農業生産向特色化方向發展,走出了一條适合自然禀賦特點、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的農業發展之路。
政策層面,大連相繼出台30多項扶持政策,以特色優質農産品開發為主攻方向,積極運用宏觀調控手段,推動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資源向水果、漁業、畜牧等特色農業集聚,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廣大農民發展特色農業的熱情持續高漲。
大櫻桃、蘋果、桃、藍莓、草莓産業不斷壯大,“五朵金花”全面綻放之勢已然形成。水果種植面積目前達142萬畝,産量174萬噸,産值160億元,總體生産規模居全省首位。其中,大櫻桃産業規模穩步擴大,實現量質同增。從10年前的面積10萬畝、産量4.7萬噸,發展到今年的36萬畝、26.5萬噸,市域栽植面積位居全國首位。
海參、鮑魚、扇貝等海産品,是大連現代都市農業的另一塊特色招牌。10年來,大連加快養殖方式轉變,年年實施增殖放流,放流規模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大力建設海洋牧場,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有25處,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去年底,水産品年産量達220萬噸以上,漁業經濟年産值超700億元,占農業總産值超40%。
在畜牧産業方面,大連加快構建現代畜禽養殖、動物防疫和加工流通體系,高标準推進畜牧産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争力。去年,全市肉蛋奶總産量116.5萬噸,畜牧業産值216.9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23%。
伴随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大連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農産品地标數量從10年前的24個增長到61個。大連大櫻桃、大連海參、大連蘋果、遼參和莊河藍莓5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大連海參”“大連大櫻桃”獲批國家農産品優勢區。在國内主流市場,“大連”農産品已成金字招牌。在農業農村部對全國36座大中城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進行的綜合測評中,大連位居第5。
打赢脫貧攻堅
128個低收入村共同富裕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
莊河市長嶺鎮大華村黨總支書記王文德回憶起前年全村如願脫貧摘帽時,還是忍不住落了淚。
大華村地偏土瘠,曾是大連128個低收入村中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如今,全村建起240多個草莓大棚,成了村民增收的錢袋子。“政府給政策給專項資金,幫扶單位出人出錢,脫了貧,俺們幹勁越來越足。”王文德對大華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大連将脫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重點民生工程來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督導,全市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各部門合力推進、‘第一書記’駐村指導、各界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系,為打赢農村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結合市情,大連出台了10個政策性文件,提出2020年前實現“兩個确保”:确保128個低收入村全部退出;确保全市農村特殊困難群衆實現低保兜底。大連設定了“人均可支配收入1.4萬元以上”“村屯、屯屯通油路比例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以上”等10項量化指标作為低收入村退出的必要條件,并制定一套嚴格認定程序,确保低收入村真實退出。
要脫貧也要緻富,産業扶貧是必由之路。大連積極總結扶貧模式,推出“扶貧車間”“黨建 電商”等十大模式,為鄉村振興發展明方向、增動能。
為加快推進産業項目在低收入村落地見效,大連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8億元,并出台政策文件,鼓勵其他類型财政專項扶持資金、社會幫扶資金與産業扶持資金整合使用,進一步加強了産業扶持項目的資金規模。到2020年,128個低收入村使用扶貧資金發展産業項目145項,村村皆建成長效産業,“造血”機能持續提升,數萬農戶直接受益。
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是對脫貧攻堅成效的根本要求。2016年以來,大連連年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标準,高于國家、省貧困線标準;完善聯控聯保工作機制,農村無因貧辍學情況發生;改造危房10241戶;将大病專項救治範圍擴大至30種疾病,有效遏制因病緻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30項,全面保障農民供水安全。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黨中央最關心的一件大事。去年以來,大連出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5年過渡期内,将保持責任機制和主要幫扶政策不變,扶持力度不減。持續實施原低收入村産業扶持政策,投入7100萬元實施産業發展鞏固提升項目19個,投入5430萬元扶持集體經濟薄弱村54個。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态監測機制,現有農村低保對象全部實現應保盡保。
吹響改革号角
全面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我家土地實測面積是17畝,比原合同面積多近5畝地,多出來的地按照村民代表大會的議定重新發包給了我家。” 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老虎山村村民王海提起土地确權這件事,打心眼裡高興。在新增加的土地上,他種了大櫻桃,一畝地淨收入近4萬元。
“土地确權給農民吃了定心丸。過去村民無償占用的集體土地,全部收歸村裡統一管理使用,增加的集體收入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村民們修建了田間作業道,興建引水灌溉工程,保證大櫻桃的持續發展。” 老虎山村有關負責人說。
農村承包地确權登記頒證工作,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事關農村長遠發展和每一位農民的切身利益。大連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我省有關工作要求,在任務部署、技術路線、督導落實、政策指導、經費保障等多個方面,落實做細每個環節,确保各項工作符合标準規範、得到農民群衆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
2014年以來,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在全省率先頒證、率先提交數據庫、率先提交報告。大連因此獲評全國農村承包地确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大連市農業農村局農村改革處獲評全國先進集體。
在對承包地确權登記頒證的同時,大連在全省率先推出另一項影響深遠的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财産性收入方面意義重大。大連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挂帥,成立市、縣、鄉、村四級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堅持統籌推進,整市聯動,着力整合、盤活農村土地資源、集體資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大連創新集體成員确認模式、創新股份量化模式,各村均按計劃順利完成集體資産清産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确認,将集體經營性資産量化到本集體成員,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登記賦碼,依法賦予“特别法人”資格,為進一步增強集體經濟治理功能,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合法權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共清查集體資産總額達454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産185.1億元,确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55萬人,完成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村達1014個,占行政村(涉農社區)總數的99%,順利完成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
為探索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補齊農村土地制度短闆,完善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眼下,大連又向農村宅基地制度吹響改革号角。旅順口區成為全國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盤活流轉,發展鄉村休閑觀光、民宿、創客基地等新産業新業态,增加農民土地财産性收入,讓更多群衆共享美麗鄉村建設的“紅利”。對大連市行之有效的制度探索,農業農村部作為經驗做法已多次向全國推介。
建設美麗鄉村
補齊短闆風景這邊獨好
傍晚時分,在距莊河市50多公裡的鞍子山鄉山海豐村,村民于澤成晚飯後就來到村頭荷花池邊散步。池塘水清澈見底,水面上綠荷葉挨挨擠擠,上百朵荷花點綴其間。不遠處的水中涼亭裡,有的村民在垂釣,有的村民在練歌。村内,景觀樹随處可見,農舍前後找不到任何垃圾。“環境治理得好,處處有風景,不比城裡公園差。” 于澤成自豪地說。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内容。近些年來,大連統籌城鄉環境協同發展,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基礎工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闆,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評比位居全省首位,農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農村人居環境要實現真正改觀,垃圾治理是首要任務。大連建立起縣、鄉、村三級一把手抓垃圾治理的聯動機制,推進“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置體系建設。落實保潔員補助政策,建立村莊保潔長效機制,2017年以來累計撥付村莊保潔經費1.9億元,基本保證屯屯設置保潔員。目前,村莊保潔體系和監督、評價、考核體系已全面建立;配置各類垃圾收集容器6.2萬個、收集轉運車輛3246輛,建成中轉站51座,規劃建設暫存點12個、低溫熱解處理設施13套,垃圾處置體系已覆蓋全部行政村。
小廁所聯結大民生。大連建立起政府推動、部門協作、全民參與、城鄉統籌的廁所改造工作機制,出台了一系列規劃、方案,指導實施進程。對新農廁的建造、設計、質量、選址等,制定标準,以确保戶廁無害化處理功能、使用壽命、舒适度等達到要求。截至2021年底,按照“應改盡改、願改盡改”原則,改造農廁281108座,在我省排名第一,96.3萬農民群衆直接受益。
針對農村污水治理,大連根據不同村莊的人口數量、地形地貌、排水方式等現狀,一村一策,選擇适宜的治理模式和處理技術。通過争取上級投入、提高市縣财政投入傾斜比例、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等方式,不斷加大污水治理資金投入力度。大連大力開展農村黑臭水體調查及治理,截至目前,已整治完成農村居民聚集區房前屋後的各類小型黑臭水體173處,農村黑臭水體基本得到有效治理。
提升村容村貌被稱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穿衣”工程。除了每年要開展數輪聲勢浩大的全市性村莊清潔行動,大連通過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着力提升美麗宜居品質。截至2021年底,累計在94個鄉鎮、638個村開展了村級公益事業村内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投入市級及以上财政資金超過20億元,硬化道路4100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6.35萬盞,受益人口超過100萬人。
目前,大連已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示範村)324個,農村美麗宜居水平獲得整體提升,優美鄉村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