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道門兒的打坐法,又叫“采氣兒”,與現在道教通行的打坐法以及佛教的打坐法都是不同的,可以說現在的道教的打坐法,完全是抄襲佛教的。并不是原始道家的打坐法。原始道家的打坐法,有三個顯著特點:
一,原始道家打坐是跪坐。衆所周知,唐之前的坐姿都是跪坐,并沒有盤腿坐。盤腿坐在唐之前叫“箕坐”,被視為,最為“無禮”的一種坐姿。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們穿的是開裆褲,這種坐姿是很不雅的。荊轲刺秦失敗後,就是用這個姿勢對着秦王大罵的。
二,文始道門兒的初級階段,要求專注于用意念導引氣息在沖脈、帶脈、任督二脈路線上流轉。到了一定層次,氣息不用意念導引,能夠自行運轉的時候,就把意念“虛守”某一處。再進一步,就是忽略一切念想的“坐忘”。與現代道教和佛教的一開始就要求“制心一處”是不同的。也與瑜伽冥想一個舒适的環境也是不同的。
那麼為什麼道家典籍裡總不談基礎的入門功法呢?因為在先秦時代,黃老之術盛行,誰不會入門的這些淺顯功法啊!那都是常識。古人對于“立言”是很重視的,惜墨如金,要寫的都是重要的東西,對于這些常識性的知識點,是不會寫到書上的。可是後來呢?反而是常識的東西失傳了。留在書裡的都是玄虛難以理解的高層次理論了。
就像太極拳站樁,都說要意守丹田,對嗎?也對也不對!你如果一開始就意守丹田,你啥玩意兒也練不出來。我的老家在楊武太極拳發源地永年廣府城附近,初中時曾師從太極拳名家翟文章老師。他就曾經說過這個問題,一開始站樁,兩手要拿住“扶漂木”的勁兒,也就是說兩手要感覺在扶着一截漂在水裡的木頭,不能讓它浮起來、也不能讓他沉下去。就要拿捏着這個勁兒。當我們習慣了、不用刻意去拿捏時,再去意守丹田。你一開始就意守丹田,兩隻手傻呵呵地在前面伸着,啥也練不出來。
對于道法導引而言,也是同樣道理,你得一個一個穴位串聯起來,讓意識過去,就像自行車的鍊條轉起來。當你不用刻意去撥動每個鍊條子兒,就能夠自行運轉的時候,這個時候再去意守某一處。而所謂的意守某一處,其實也是統攝全部穴位氣脈的流轉。就像騎自行車,你的注意力雖然注視着前方,并沒有盯着車鍊子,但也不耽誤你腳下用力蹬轉鍊條。忘情時,你都忘了自己在騎自行車。這就是坐忘。
三,手型姿勢也是不同的。現代的道教和佛教都是在盤腿基礎上,兩掌伸直重疊,拇指相對,置于腹前。文始道門兒裡有兩種手型姿勢:一,負陰抱陽;二,陰陽交爻。且對于男女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男性——負陰抱陽:在跪坐姿勢基礎上,右拳虛握,左手掌虛抱右拳,兩拇指相交,右拇指壓左拇指。
女性——負陰抱陽:與男性相反。在跪坐姿勢基礎上,左拳虛握,右手掌虛抱左拳,兩拇指相交,左拇指壓右拇指。
男性——陰陽交爻:兩手相交,右拇指壓左拇指,其他指依次交叉,這種姿勢是内勞宮穴兩兩相對的。
女性——陰陽交爻:與男性相反。兩手相交,左拇指壓右拇指,其他指依次交叉,依然是内勞宮穴兩兩相對的。
總的原則是:兩手自然放于大腿上,兩前臂貼近腹部,松肩墜肘。把自己的身體想象成一件衣服,頭頂一條線吊起,衣服就會自然下垂且輕盈自在。就像吊木偶那樣,不是脊柱挺起,而是頭頂的線把身體吊起,這條線直通“道境”。再者,男性跪坐時,兩腿不能夾太緊,不能讓陰部有擠壓感,以舒适為度。女性可以适當并攏些,也要以舒适為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