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存貨的計價方法及特點

存貨的計價方法及特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6:51:23

大家好,我是Henry老師。

有不少同學對存貨的計價方法有些不熟悉,今天Henry老師和大家聊聊發出存貨的4種計價方法。接下來會分開兩次為大家介紹這4種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存貨的計價方法及特點(存貨的計價方法這樣理解很通俗易懂)1

首先各位要弄明白這個問題:發出存貨時,是按照實際成本核算呢?還是按照幾乎成本核算呢?

答案是按照實際成本或者計劃成本計價都可以。

如果發出的存貨是采用實際成本計價的,可以選擇個别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計價。這些同時也是今天Henry老師所要講的重點内容。

另外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了解一下“後進先出法”。

當然,你也可以不采用實際成本計價,采用計劃成本計價。隻不過到了期末要對存貨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進行調整,将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個别計價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及特點(存貨的計價方法這樣理解很通俗易懂)2

個别計價法的假設前提就是實物的流轉和成本的流轉是一樣的

如果采用個别計價法核算成本的話,是需要單獨登記不同價格購進的商品。比如A産品的進價是20元/件,20元/件就是A産品的成本。

采用個别計價法的優點就是計算準确,但是“單獨登記不同價格購進的商品”,就意味着工作量大。因此,一般就是價格昂貴的産品才會采用個别計價法核算,好比如珠寶首飾。

先進先出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及特點(存貨的計價方法這樣理解很通俗易懂)3

先進先出法的假設前提就是先購進的存貨先發出

Henry老師打個比方,企業9月1日庫存C材料500千克,實際成本為4000元,9月8日購入C材料1000千克,實際成本為7500元,9月10日購入C材料500千克,實際成本為1500元,9月12日發出C材料1000千克。

先進先出法的思路是:9月12日共發出C材料1000千克。

這1000千克分别是由先發出期初9月1日結存的500千克,和後發出9月8日購入的1000千克中的500千克組成。

即:500千克(9月1日結存的) 500千克(9月8日購入的)=1000千克(9月12日共發出的)

采用先進先出法的優點就是:随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

缺點就是:步驟繁瑣,特别是遇到存貨的單價上下波動大,不穩定時,工作量會劇增。


Henry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如果采用先進先出法核算存貨的成本,利潤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

大家可以這樣思考一下:“利潤高”就意味着“成本低”;“物價上漲”就意味着“成本高”。先進先出法的前提是“先進來的存貨先出去”,先進來的存貨成本是低于目前市場價格的。

這裡舉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E産品采用先進先出法核算成本,物價上漲前的價格是50元/件;物價上漲後的價格是55元/件。這裡的55元/件就是最接近當前市場價格的。

先進來的存貨成本“先出”,去向是“利潤表”。這時的成本低于市價,就意味着成本低,利潤高,因此在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如果采用先進先出法核算存貨的成本,利潤是被高估了的。這個結論大家可要記住!


後進先出法這裡隻是作為一個拓展而已,Henry老師向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國會計準則會禁用“後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是指後來購進的存貨先發出

存貨的計價方法及特點(存貨的計價方法這樣理解很通俗易懂)4

後來購進的存貨成本是最接近市場價格的,“先發出”的存貨成本,最終是去了“利潤表”當中;留下來的存貨成本就成為了曆史成本歸集到資産負債表當中,這就導緻了資産負債表失真了。與我國會計準則所倡導的“資産負債表觀”背道而馳。

以上内容僅供參考。

今天就聊到這裡。關注Henry老師,備考不迷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