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在自己沒注意到的情況下“欺負”自己,對來自外界的打壓很敏感,但對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沒有覺知。
生活裡,有一種尴尬,叫做“想太多”,想得太多的人,經常跟自己的壞情緒作鬥争,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人生選擇,過度思考無處不在。
我們會以為自己的選擇是自由的,如果回到當初那個時刻,有能力做出更正确的決定。
心理學家Leon F Seltzer(2016)指出,一個人的決策往往并不如人們所想的那麼自由。
我們的決策,由一整套“内在機制”決定,這套機制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其中包含了我們的風險厭惡程度、價值排序等各種因素。
我們在某個時刻做出的選擇,其實存在着受限于我們這套内在機制的必然性。
即便時間重來一次,如果你還是那個時刻的你,你很可能還是隻能做出一個同樣的選擇。
所以沉迷過去,憂慮未來的過度思考都在内耗。
過度思考的危害——過度思考會使人精神枯竭。
它會讓你覺得你被困在一個地方,如果你不采取行動,它會對你的日常生活産生很大的影響。
它會很快把你的健康和整體幸福置于危險之中。
“想太多的”沉思使你更容易抑郁和焦慮。
很多人想太多是因為他們害怕未來,害怕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憂慮的把戲:你的大腦如何欺騙你去做最壞的打算以及你能做些什麼》一書的作者大衛·卡本威爾說:“因為我們對未來感到脆弱,所以我們一直在努力在頭腦中解決問題。”
過度思考的原因
1) 敏感
很多人都有一顆敏感的心,而有些人太過敏感,會認為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瞧不起他為前提的。
而有些敏感的心會在孩童時期體現得淋漓盡緻,認為父母的愛都給了優秀的别人家的孩子。
而自己隻是父母一時歡愉的替代而己,進而産生不愛說話,不愛交流,更不願承認自己的生命來自于父母。
而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敏感的思慮越來越明顯,就會處于一種胡思亂想的狀态裡,認為我的存在,給别人帶來的是麻煩。
而在我們常有的認知裡,我們所處在的環境,就成了我們思慮過多,擁有敏感性與衆多元素的原因。
思慮過多的人,他有一個整體表現就是讨好對他有利的人事物。
每個人的幼兒時期,自帶的20%的情緒,這不足以産生那麼多的思慮。
我們漸漸地會被父母的焦慮,親朋好友的質疑所同化,成為一個思慮過多,沒有安全感,考慮事情缺乏主見的人。
這就是我們太過相信頭腦中所産生的信息,這些信息會使我們有一種不安,委屈和彷徨的感受。
而這些感受經由内心的趨向化,傳入身體的一些細胞組織裡,進而産生有形的反應,也就是頭疼,腦脹,疲憊,精神無力。
更有甚者開始懷疑人生,所以每當我們去思考去懷疑自己做的一切時,我們就會對這世界上所有人都持質疑姿态。
2)趨向完美型
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受,每當看見一件事物的時候,我們都有一種錯覺。
除了我沒有人會思考這麼多,除了我誰還會有這麼周全的解決方法?
這是一種完美型人格的特點,他們普遍擁有着完美型人格,可是卻做着與完美不同的瑕疵事兒。
他們對自己和他人太過苛刻,以至于對别人的方案視而不見,他們普遍都靠頭腦裡的思考去做事。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追求完美,對瑕疵不能忍受,對缺點不能認可。
這類人看似有一些強迫,其實他們隻是完美與能力不相匹配的體現。
當這樣的矛盾和沖突出現時,他們就會有自我否定的反應,自我缺失的不安全感。
我曾經在飯館遇見了一對這樣的夫妻,丈夫邋裡邋遢,妻子精細持家。
妻子抱怨丈夫說:你看你出門不注重儀态,進門倒頭就睡,我嫁給你真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老實巴交的丈夫對妻子太追求完美有點忍不了了,對妻子說:你這麼苛責,你得到了什麼?你除了得到我的冷漠,你啥也沒得到。
妻子就在腦子裡腦補了很多種丈夫要抛棄她的假象,于是在妻子慢慢的逼迫,慢慢的嫌棄,慢慢地苛責之下,兩個人終于離婚了。
正念冥想大師李勇老師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思考的路徑。
而過度思考,不僅會讓我們的精力趨向消耗,而且還會使我們的關系趨于緊張。
學會适度的思考
适度的思考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所要搞好的關系。
1)不要苛責自己
在思考過去美好的一個瞬間時,我們要适當地去回憶,不要回憶着回憶着就陷進去了。而我們現在所有的好和所有的不好,都是我們回憶産生的樂或哀。
2)對自己清晰的認知
很多事情都不要過分關注或者過分思想,我們有時候頭腦會有很多個警報系統,而這些警報系統會帶給我們不同的防禦機制。
比如在遇到不該說真話的時候,我們會想到撒謊。
這時候不僅會保護我們一時的安全,而且還會讓我們得到暫時的喜悅。
這樣我們對頭腦的反感就會由内而外的産生,而我們一遇到事情就會說:這個笨腦子太不靠譜了,并不是腦子不靠譜,而是我們在思考的路途中太過依靠頭腦。
3)“保養”我們的頭腦
我們的頭腦需要知識的補充,如果沒有知識的支撐,頭腦也就會如很多動物腦一樣一瞬即逝。
有人說一條魚的腦洞力隻有1/3,而它最久的記憶力隻有三分鐘。
這就像我們很多患了老年癡呆症的人一樣,總是會把記憶最深的那一部分藏在心裡。
而如果我們不加以保留這份記憶,那不讀書也沒關系。
其實做一個簡單的人也不錯,不必想太多。
有時候讀讀書,靜靜心,寫一篇作文。
有時候和自己開個玩笑,開開心心的,去看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比什麼都好。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規避“想太多”,不再陷入過度思考的高内耗?
其實,要做到完全抛開外在的評價,隻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内心,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現在,一種逐漸普及的心理療愈方法——正念冥想,可以幫你接近潛意識的内在渴望。
正念冥想是心理學發源的一種療愈方法,它可以讓你很好地與自我、與外界建立鍊接。
在冥想中,你可以打開自己,放空思維,放下執念,讓生生不息的潛意識自由流動起來。
而且,在一派祥和安靜的冥想環境裡,你還會帶着覺知去感受,自己的潛意識裡,蘊藏着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無論你是煩惱焦慮、悲傷難過,抑郁無助,都能找到對應的法門,調整到正面的最佳狀态。
不管你早起還是睡前,上班還是下班的路上,不限時間地點、無需借助任何工具,更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讓正念真正成為當下生活的一份子。
當你開始練習正念,每天隻花10分鐘,你就會發現全新的世界,以及完整和卓越的自己。
點擊藍色字體:擺脫“想太多”煩惱的根治方法,希望幫助有需要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