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艾灸灸痕,判斷寒濕輕重
大部分人做完艾灸後,很少會去注意自己的灸痕。但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艾灸後幾乎總會留下一些或淺或深、或淺黃或紫紅的灸痕。
其實體内寒濕輕重,通過灸痕就可以判斷的:
1、紫黑而黯:一般表示體有血瘀,如行經不暢、痛經或心髒供血不足等,受寒較重,也會出現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數日不退,則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療一段時間。如出現大面積積黑紫印迹時,則表示風寒所犯面積大,應對症處理以驅寒除邪。
2、發紫伴有斑塊: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呈散紫點,深淺不一:表示為氣滞血瘀之症。
4、淡紫發青伴有斑塊:一般以虛症為主,兼有血瘀。如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如在脾俞部位則系氣虛血瘀。此點常伴有壓痛。
5、鮮紅而豔:一般提示陰虛、氣陰兩虛,陰虛火旺也可出現此印迹。
6、呈鮮紅散點:通常在背部大面積出現,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則預示該穴所在髒腑存在病邪。
7、灰白,觸之不溫:多為虛寒和溫邪。
8、表面有紋絡且微癢:表示風邪和濕症。
9、水汽、水珠: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10、水泡:說明體内濕氣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熱濕毒的反應;水腫水汽過多者,揭示患氣證。
11、出現深紅、紫黑或丹痧,或觸之微痛兼建身體發熱者,提示患熱毒證;身體不發熱者,提示患淤症。
12、皮色不變,觸之不溫:提示患虛症。
13、汗毛聳立:風、濕、寒均重。
02
觀察灸泡顔色,辨體内濕氣情況
很多人在艾灸的時候,通常也會灸出水泡(這裡的水泡不是燙傷)。實際上,灸泡的顔色不同,說明體内寒濕情況也是不同的。
下面就來教大家一下,如何通過灸泡來辨别你體内濕氣的輕重。
實際上,艾灸後如果出水泡,說明你體内濕氣較重:
水泡出現後,一般會有輕微疼痛感,有的人則沒有任何痛感。
其實,遇到水泡後,不用害怕,不用擔心,也不用考慮說要停灸多久,大可以繼續在水泡的位置施灸,數次後水泡就會自行潰破。
潰破後,仍然可以繼續施灸,直到結痂。結痂後,還可以施灸,這時會有液體狀的物質從痂體下滲透出來。
事實上,以上的種種表現均為艾灸後的排病反應,而流出來的液體狀物質也大多為人體瘀滞的廢物,這些廢物的不斷流出,會加速身體的康複。所以,艾灸出現灸泡是件好事!
溫馨提示
灸泡出現後,也不會化膿,所以一般不需要消炎藥水消毒。如果盲目消炎,反而是畫蛇添足。
此時應當相信你身體的自愈能力。不久水泡破裂後,就會很快結痂,基本上不會出現化膿發炎。
但是患者傷口如果接觸了不幹淨的物質或在不潔的環境中活動,那就另當别論了。
03
艾灸後皮膚瘙癢,體内有風寒濕邪
除了出水泡,還會有灸友艾灸後感覺灸過的部位發癢,有的還會伴着出現疹子,瘙癢難耐,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體内有風寒濕邪。
因為,艾灸可以幫助人們促進體内毒素的排洩,其中有一部分會通過皮膚外排出去,這些排到皮膚上面的毒邪就會刺激到皮膚,導緻皮膚發癢。
并且毒邪在排出去的過程當中,皮膚上面就會出現不同症狀的疹子。這就是常常說的排毒以及排病的反應。
對于這種現象,隻要可以忍受,我們就不用理會。如果不能忍受,我們就需要暫停艾灸。
1
有些患者瘙癢難耐,甚至可能會流黃水,越是瘙癢,證明毒氣越重,對患者的血液以及器官存在更嚴重,那麼大家艾灸的時間可能就需要久一點,千萬不能太過焦慮。
2
當然有的時候癢得非常厲害,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消失,那麼也可能是對艾灸過敏,這樣的話這些人就不适合繼續艾灸了,不過這類過敏體質的人,在臨床上比較少見。
3
艾灸後瘙癢如果頻繁發作,那麼證明體内的寒邪比較嚴重,艾灸的熱量還不能完全攻克寒邪,并且經絡還沒有完全疏通。
在體量上仍然會表現出騷癢、紅疙瘩的症狀,體寒重的人在艾灸過程當中會頻繁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自己也屬于這種人群,那麼我們就需要有耐心堅持下去。
實際施灸過程中,會有不少灸友發現自己灸後瘙癢難耐,其實這大多是因為病氣外排,瘙癢的程度非常劇烈,那麼證明人們體内的寒邪之氣比較嚴重。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會得到緩解,除了那些過敏性體質的朋友,對艾灸過敏,那麼這時就需要立即停止施灸。
說到底,艾灸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去風去寒去濕,提高正氣,增強免疫力!而關于灸後的種種不适,隻要我們足夠了解,就完全不用擔心和惶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