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從來不公開承認生母?朱棣是“朱三多”,即說不清楚的謎團多,幹出的大事多,遭受的争議多。他的出生,就屬于“三多”裡面的“謎團多
元朝末年的至正二十年(1360)的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當時的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關于他出生的現場情況,被後人描述十分神奇——雲氣滿室,光彩五色,照映宮闼,連日不散,這些都被看做是朱棣以後當皇帝的吉兆。中國古代有一個傳統,凡是名人、富貴之人出生時必定會有不同于平常人之處。這些迷信說法,都是人為制造或者附會的。
那麼朱棣出生時到底是什麼一個情形呢?當時他的父親朱元璋還沒有取得天下,隻是占據着應天府以及周邊和浙江一部分地區。這至多隻能算是元末群雄割據中一支較大的勢力,但談不上是實力最大的一支。那時候朱元璋還是元末農民軍小明王的部下,官職是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
朱棣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當然也算得上是個貴家的公子。但是他這樣的貴家公子在當時還是命運叵測。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那個時候與朱元璋為敵的上遊有陳友諒,下遊有張士誠,都虎視眈眈的,想滅掉朱元璋。朱元璋天天忙于跟他們打仗。後來足智多謀的朱元璋在這場争鬥中逐漸強大起來,最終消滅了這兩支與他争奪天下的最強的勢力。現在我們在這裡用寥寥數語來說這事,好像這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但在當時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不過這些都是朱元璋承擔的事兒,這時的朱棣還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出生時,上面已經有了三個哥哥,是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同父,就是父親都是朱元璋;異母,就是說朱棣跟他的哥哥們不是同一個母親生的。那麼,朱棣的生母是誰呢?
關于這個問題,《明史·成祖本紀》裡面是這樣記載的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後”。
也就是說,他的父親是明太祖朱元璋,生母是孝慈高皇後。誰是孝慈高皇後呢?孝慈高皇後就是朱元璋的元配馬皇後。
那麼朱棣究竟是不是馬皇後生的呢?有人可能要說了,那不是《明史》上明确記載的嗎?難道還會有錯?可是大家要知道,曆史上的那些正史記載,往往是記給後人看的,史官往往會有意要掩蓋一些曆史的真相。關于朱棣生母這件事,就有着一段曲折的隐情。什麼隐情呢?其實朱棣的生母并不是史書中所記載的馬皇後,而是另有他人。那麼這個被曆史的迷霧遮掩起來的女性究竟又會是誰呢?
許多前輩曆史學家都曾對朱棣的生母問題做過考證,考證的結果是朱棣的生母很可能是一位蒙古族的女性,她的姓是碽氏,也有傳說她姓翁吉剌氏或者是翁氏,因為是少數民族的姓氏,“翁”、“碽”發音相近,其實說的就是同一個人。
這個碽氏是一位在正史中不見記載的人物。我們不知道她的來曆,不知道她長得是什麼樣子,也不知道她是怎麼出現的,怎麼死去的。但是我們不妨可以想象一下:這位碽氏一定是一位美麗大方的蒙古族姑娘。在她身上一定會表現出那種隻有北方少數民族姑娘才具有的獨特魅力,才會一下子被朱元璋看中。
雖然這位碽氏在史書中沒有留下什麼記載,但是她确實曾得到過朱元璋的喜愛。我們為什麼這樣說呢?她懷孕生朱棣的時候,正是朱元璋跟陳友諒、張士誠争奪天下最為激烈之時。朱棣出生剛滿月,不就發生了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龍江戰役嗎?後來又發生了決定生死的鄱陽湖水戰。那幾年朱棣的老爸朱元璋幾乎天天打仗,而且勝負難蔔。就在戰事頻仍的情況下,朱元璋不僅能跟她生下朱棣,而且在朱棣出生的第二年,又生下了後來被封為周王的朱。可見朱元璋當時對她是十分親近的。
可是這位碽氏的命運後來挺凄慘的,傳說她生下兒子後便被賜自盡了,而且還曾受到過鐵裙之刑。這種刑罰從字面上看,就是穿鐵裙子。究竟什麼是鐵裙之刑,我們現在也不得而知了。總之碽氏真的是很可憐,她為朱元璋生了兩個兒子,死後卻什麼名分都沒有,顯然屬于非正常死亡。
看起來朱棣的身世還真有些悲劇色彩。一位美麗的蒙古族少女,神秘地出現在朱元璋的生活中,生下兩個兒子。幾年後,她又更加神秘地從人間蒸發了,幾乎沒有留下任何信息,那樣撲朔迷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樣一來,就有了關于朱棣生母的一些傳說。例如,說她本是元順帝宮裡的一個宮女,被朱元璋看中後六個月就生下朱棣,這顯然說明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兒子,在當時按律得受極刑,多虧馬皇後仁慈,将朱棣收養下來。朱棣的生母臨死前把一幅自畫像交給朱棣的乳母,讓她等到朱棣成年後再告訴他自己的身世。朱棣長大當了燕王後,乳母把他生母的畫像交給他,朱棣才知道自己的來曆,于是引出他起兵奪位的事。這些傳說,虛虛實實,真假難辨。其中最為可信的一點,就是朱棣不是馬皇後所生,而是碽氏生的兒子。
說到這裡,又引出了一個問題。朱棣既然是碽氏所生,可他為什麼一直自稱是馬皇後所生呢?他是不是不知道自己生母的事情呢?關于這一點我可以告訴大家,不是的。朱棣當然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馬皇後,而是碽氏。至于他是怎麼知道的,是不是他的乳母告訴他的,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了。那麼這個傳說可不可信呢?如果這個傳說不可信,那又會是誰告訴他的呢?這些史書中都沒有明确可靠的記述,我們也不好去猜測,但有一點,朱棣是确實知道他生母的事情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朱棣奪位當了皇帝以後,在當時的京城,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修建了一座大報恩寺。這座寺廟大門内有一座正殿,平日大殿的門緊閉,所以也都不知道裡面到底供奉着什麼。在朱棣當了皇帝以後明朝的二百多年間,外人從來沒有人知曉。直到清軍入關,它的神秘面紗才被揭開。這座大殿被人打開來一看,原來裡面供奉的是碽氏的牌位。朱棣修大報恩寺,原來是想報生母碽氏的生育之恩。朱棣既然知道自己的生母是碽氏,并且也想報恩,為什麼又要隐瞞這件事情呢?
大家知道,在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個男人可以娶幾個老婆,所生的子女,也就有嫡庶之分。大老婆生的叫嫡出,小老婆生的叫庶出。雖然都是兄弟姐妹,但嫡庶有别,在家庭中的地位與待遇是大大不一樣的。朱棣自稱是馬皇後所生,那就屬于嫡出,身份地位要在庶出的藩王之上。
如果真如朱棣在《天潢玉牒》中說的那樣,隻有他跟周王是馬皇後親生兒子的話,那麼按照明朝的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制度,就應該讓他當太子,而不是讓老大朱标當太子了。因為朱标雖然年長,卻是“諸母所生”,不是馬皇後生的,不能算是嫡出。真是欲蓋彌彰啊,小聰明用得不當反而會适得其反。關于生母一事,朱棣在《天潢玉牒》中編得有點過分了,反而露出了馬腳。
其實馬皇後從來就未曾生育過,太子朱标、秦王和晉王,的确都不是馬皇後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朱棣和周王朱也都不是馬皇後所生。隻是他們自出生起,就由馬皇後撫養,隻認馬皇後為母親,所以在他們小的時候,隻知道母親是馬皇後,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母是誰。等到長大成人,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情況,可是誰也不敢去問,也不敢講,其實也不願意講,因為他們都知道嫡出與庶出的區别。好端端地去自認庶出的身份,那不是有毛病啊?那等于自降級别。更何況如果惹得朱元璋、馬皇後不高興了,還不知自己會倒什麼樣的黴。但是實際上當時人們是知道這些情況的。後來朝廷怕朱棣起兵造反時諸王會追随他,就首先把周王抓了起來,理由是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兄弟。朱棣哪裡能咽下這口氣,他為此與朝廷打起了一場口水戰。最後他打下天下,當了皇帝,這件事也就再沒有人提起了。
一般來說,兒子做了皇帝,母以子貴,親生母親不論原來是什麼身份,即便是死了,也都可以被尊為皇太後。可是朱棣的生母卻一直都沒能享受這樣的待遇,不僅如此,甚至連公開的場合都不能出現。
這實在是一幕悲劇,我們不妨想一想,人世間母子之情是何等珍貴?朱棣明明知道自己親生母親是誰,卻迫于錦繡前程不能公開承認,隻能修個寺廟,秘密祭奠。讀史每到此處,我心裡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之感,感慨權術淩駕于親情的悲哀。
朱棣為奪取皇位,殺人如麻,他甚至可以被評為中國曆史上殺人最多的皇帝之一。那時候他幾乎是殺紅了眼,絕對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了。可是到了要認自己的生母了,他卻遮遮藏藏,欲蓋彌彰,軟弱得讓人難以理解。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我認為不外乎下面這幾點:
一、保皇位。朱棣費盡千辛萬苦搶來皇位很不容易,他的做法在人們心目中被視為篡位。名不正則言不順,因此他若要保住皇位,就得拼命掩蓋篡位的惡名,想盡千方百計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可這事又萬萬不能對外人講,也就隻好把母親的牌位放到寺廟裡,在心裡默默請求母親原諒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坐穩皇帝的寶座,他隻能忍痛這樣處理了!
二、争正統。馬皇後是正牌皇後,因此說是她生的,身份自然就是正統的了。同時也就可以為朱棣的奪權找到借口——當初朱元璋和馬皇後原本就是想把皇位傳給朱棣的,隻是因為有人出壞主意,才傳給了皇太孫朱允炆。另一方面,朱棣說自己是馬皇後生的,也就比太子妃生的朱允炆的地位更正統了。
三、怕輿論、要面子。朱棣的生母碽氏是一位蒙古族的女性。在今天看來,這當然算是一件好事,因為少數民族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會有一些優待政策。可在當時,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朱元璋是從蒙古族統治者手中奪得天下的,當時元朝殘餘勢力雖然退到大漠以北,可仍然苟延殘喘地與明朝對峙,雙方還在打仗。朱棣若承認是碽氏所生,就等于承認自己是蒙古族的後代。
朱棣生母這件事對于朱棣的性格和一生的所作所為産生了巨大影響,而這種影響,若悲觀地看,是消極的——它使朱棣的性格有點扭曲。比如,他過早成熟,城府很深,自負,做事果斷但有時偏執,不計後果。
朱棣不公開認生母一事雖然有許多曆史原因,但不管怎麼說,還是主要因為在他的眼裡,皇帝寶座重于親情。從小浸染權欲的朱棣,終究無法擺脫權力這枚糖衣炮彈的利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