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會用存款來衡量一個家庭是否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這樣來判斷感覺有些片面,在當前存款已經不能代表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隻是衡量家庭财富,貧富程度的一個參考指标,而不是唯一的标準了。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有貸款,沒有負債個幾百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有錢人,這些因為房産而負債的家庭可能沒有多少存款,難道就能說沒有達到小康生活嗎?
很多家庭買房買車,而且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品質很高,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但是賺的錢都是用來還貸,雖然沒有什麼存款但是生活質量超過了大部分人,你能說他沒有達到小康生活水平嗎?所以說存款隻能是衡量标準中相對次要的标準,真正衡量一個家庭是否達到小康水平,個人覺得主要還是看資産,因為國人現在的資産是越來越複雜和多元化,存款,房産,汽車,股票,債券,基金等等。
以當前的房價為标準,如果在工作所在的城市有一套房,并且每個月的房貸隻占家庭收入的50%以下,那麼就能算作是小康水平。因為在還完房貸每個月的收入還能足夠一個家庭的生活開支,有的會略有剩餘,當做家庭的資金儲備,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但是這也隻是一種理想狀态,當前還是有很多人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很多人每個月的房貸就占據了家庭收入的50%以上,加上家庭的日常開銷,教育成本,一個月下來并沒有多少存款,個别的還會負債,這樣的狀态我認為還不能算是達到小康水平。
房子已經透支了中國大部分人的财富,如果沒有房子的壓力問題,我想國人都會活得很幸福,大部分人都能達到小康的水平。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會發現一部分達到小康水平的家庭是之前父輩已經打下基礎,很早就在城市裡落腳,也讓下一代比較容易有自己的房産,下一代自己賺的錢就負責自己的生活開支和子女教育支出,在不需要供房的情況下,兩個人的收入完全能達到小康水平。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靠自己,就比如2015年之前靠自己的努力存下一筆錢,付了首付,提早上車的人,在2015年後房價迅速上漲,讓很多人提早過上小康的生活水平。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隻要在自己工作的所在城市擁有一套房,家庭有20到30萬存款,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已經算是達到小康水平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