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朝鄭和西洋行曆史

明朝鄭和西洋行曆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18:58:44

秦朝時,秦始皇派徐福航行海外尋求長生不老藥;唐朝時,僧人鑒真曾六渡日本講經傳佛法;明朝時,戚繼光在海上擊退倭寇保衛國土等等。一直以來中國人都在探索神秘的海洋,對它抱有美好的期盼。

而在中國古代史中,規模最大、航行最遠的對大洋的探索就是鄭和下西洋了。鄭和曾經七下西洋,一生有二十多年的時間都在下西洋。

明朝鄭和西洋行曆史(印度洋撈出明代石碑)1

鄭和每次下西洋都要耗費巨額的錢财。有記載說鄭和攜帶的船隻中,大的船隻長44到4尺,寬18丈;中等的船隻長37尺,寬15丈。每艘船的造價就要成千上萬兩白銀,更何況船裡還載滿了絲綢陶瓷等各色物品。

到底是怎樣的原因,才能讓鄭和,在開銷如此大的情況下七下西洋?

明朝已時代久遠,鄭和也故去無法發聲,相關史料對其記載并不是很詳細。或許在印度洋打撈出的石碑能讓我們找出一部分原因。

靖難之役許是因

靖難之役是非常激烈的一場帝位争奪戰,這場戰役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身上。

朱元璋在治理國家時犯了與漢高祖劉邦一樣的錯誤,那就是重拾分封制。重拾分封制的原因是,保障權利能夠牢牢掌握在一家之中,以此來達到,家族對整個天下的控制和皇位能夠永世傳承。

明朝鄭和西洋行曆史(印度洋撈出明代石碑)2

前人劉邦死後的一系列事件就證明了分封制的時代早已過去,當然朱元璋再次重拾分封制帶給其後代的并不是安甯與和平。更何況朱元璋還給了藩王們“清君側”的權利,這也為靖難之役提供了理由。

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繼位後,藩王們的勢力日益擴張。俗話說得好,“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藩王勢力的壯大已逐漸影響到了皇權,于是建文帝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削藩。

朱允炆在削藩的過程中碰到了一個硬骨頭,他就是朱棣後來的明成祖。朱棣看着朱允炆的一系列削藩行為,明白自己要是再不作為也難逃被削藩的命運。于是他打着“清君側,靖國難”的口号直接起兵。

朱棣骁勇善戰,一路打至京城。但建文帝朱允炆卻在戰亂中離奇消失,後來朱棣雖然成功稱帝,但始終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對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有諸多傳說,其中一條就是他流亡海外。所以也有不少人認為,鄭和下西洋其實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當然這也隻是衆人的一種猜測。

明朝鄭和西洋行曆史(印度洋撈出明代石碑)3

宣揚國威才是真實目的

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十分的聲勢浩大,因此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并不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尋找建文帝,用如此浩浩蕩蕩的陣勢,非常不合理。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宣揚國威。

明朝早期的外交,傾向于和平外交模式,但這并不意味着絲毫不會使用武力。明朝早期的外交秉持着,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基礎,盡量以和平的方式威服衆國,建立一個以大明朝為中心的國際秩序。

所以鄭和下西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宣揚國威,并與他國建立友好的外交關系。其實早在鄭和下西洋之前,明朝政府就已多次派使節出使周邊的其他國家。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時間,在極大地恢複了中國經濟的同時,手工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再加上逐年積累的航海經驗、羅盤在航海中的使用以及造船技術的進步。都為鄭和下西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朱棣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他以天朝正統自居。令鄭和多次下西洋,給他眼中的諸多蠻夷之國秀秀肌肉,讓這些國家不敢生反叛之心,每年都忠實上貢。這樣的目的似乎更加貼合實際。

明朝鄭和西洋行曆史(印度洋撈出明代石碑)4

鄭和七下西洋後,确實擴展了明朝的朝貢體制,當然這種擴展并不是霸權的。鄭和是明朝的和平大使,因鄭和下西洋,明朝也與諸多國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

當然也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同時鄭和帶回來的一些産品工藝也促進了國内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他也促進了伊斯蘭教在印尼與東南亞的傳播與發展。

在印度洋中打撈出的明朝石碑更是證明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在印度洋撈出的石碑上刻有三種文字,分别是中文、泰米爾文與波斯文。

文字大意是與諸國結交,并贈與他們絲綢、金銀、以及一些中國的特産。就此看來,這樣的行為十分符合當時明朝的外交政策。因此對于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更多人認為是宣揚大明朝的國威。

後記

從鄭和能七下西洋,與諸國建立友好外交關系來看,當時明朝的軍事與經濟實力在世界上都是比較強大的,畢竟弱國無外交。

明朝鄭和西洋行曆史(印度洋撈出明代石碑)5

鄭和聲勢浩大的七下西洋,帶來的是明朝與諸多國家有了良好的外交關系。清朝閉關鎖國,卻還是被洋人入侵欺辱。

這其中差的就是軍事實力,明朝的軍事實力足以藐視衆國,所以鄭和即使再招搖,也沒人敢攻打明朝時的中國。清朝時的經濟比明朝更加繁榮,但軍事能力不夠,财富隻能招來災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