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0年陸續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号授權發布
尤其是《源氏物語》,可以說從古至今,是日本小說的頂峰。即便到了現代,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和它媲美,這在國際上也是衆所周知的。
——川端康成
《源氏物語》手抄本
日本平安時代出現了紫式部的《源氏物語》(げんじものがたり),不僅代表着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對後世文學影響至深,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第一部長篇小說。
第一部長篇小說物語(ものがたり)是日本特有的文學體裁,意即故事或雜談,它是由口頭說唱逐漸演變形成的文學作品,這大緻與中國同時代的唐代傳奇、宋代話本相類似。日本的“物語”主要流行于平安時代至室町幕府時期,除了《源氏物語》之外,還有《平家物語》、《伊勢物語》和《竹取物語》等等。
紫式部由于受到父兄的影響,她自小就受到漢文化的長期熏染,其作品中也常見到對中國曆史文化典故信手拈來,甚至以漢文格律創作詩歌。
《源氏物語》誕生于11世紀初,研究者推定創作時間在1001至1008年間,作者是當時的宮廷女官紫式部(むらさきしきぶ)。“紫式部”并不是她的名字,傳統上日本古代女性是沒有名字的,紫式部出身于世家藤原氏,她的兄弟擔任式部丞,當時慣例以父兄官位給女子命名,所以她應叫藤式部。後因《源氏物語》大獲成功,主角紫姬更為讀者所愛,藤式部遂稱“紫式部”,其生活年代大約在978至1015年間。與《源氏物語》的内容相比,它所誕生的背景更值得探讨。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日本曆史上一個關鍵時期開始了。
自從紫式部的《源氏物語》誕生以來,不斷地吸引日本藝術家創作插圖,這套木版畫作品根據《源氏物語》中的54章創作而成,共54幅,由川面義雄監制,京都派畫師海老名正夫于1953年執筆完成。每幅作品都由文學作品的某一章節中戲劇化的一幕提煉而成。
平安時代的最大特征是天皇權力漸衰,取法自中國的律令體制崩解,以藤原氏為首的公卿把持朝廷大權,導緻攝關與院政的交替。失去了公權力的天皇逐漸轉向私人領域,這個時期的宮廷生活近乎衰頹而漸趨文藝化,從而奠定了宮廷文學的底色。
這個時代的優美陰柔的藝術氣質并不利于宮廷重回政治中心。但這并不影響《源氏物語》的世界文學影響力,這部誕生于11世紀初的長篇小說,比中國最早的長篇小說要早300多年,而文學價值與之比肩的《紅樓夢》更要等到700多年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