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多爾衮為何扶持福臨,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就是,多爾衮與其母孝莊有私情,所以多爾衮為了愛情,甯願放棄皇位,選擇扶持福臨登基。這也讓多爾衮在許多人心中,樹立起一個深情重義的形象。
但筆者隻想說,如果至今你仍然這樣認為,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多爾衮之所以選擇扶持他人,正是因為他自己在當時的局勢下,是無法順利登基的。至于他會扶持福臨,确實與其母孝莊有關,但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皇太極駕崩後,沒有留下遺诏,他一共有十一個兒子,由于中宮皇後哲哲有女無子,所以皇太極沒有嫡子。在這種情況下,其長子豪格的優勢最大,同時弟弟多爾衮也有實力一争。
多爾衮與豪格雖是叔侄關系,但多爾衮甚至還比侄兒豪格小3歲。兩人都軍功顯赫,不僅自己手中握有部分勢力,還得到八旗其餘部分勢力支持,所以一時間二人争得不可開交。
我們先來看看雙方背後的勢力支持,首先是豪格這邊,他本人掌管的是正藍旗,由于他是皇太極長子,所以由皇太極親自統領的兩黃旗,也是支持他的。
另外掌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之侄),也是傾向于擁立豪格的。還有執掌兩紅旗的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嫡次子),也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
至于多爾衮的背後,則主要是兩白旗的支持,他的同母兄弟阿濟格和多铎,自己也會助其一臂之力。而在另外幾旗當中,也有部分選擇擁立他。因此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也都知道對方不會主動妥協。
所以說,多爾衮并沒有絕對優勢,也就根本不存在他主動放棄皇位一說,因為他自己都知道,如果強行繼位并沒有十分的把握。豪格也知道多爾衮不會服他,就算真的打起來,也不能說就是穩赢。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才都不得不妥協,最終協商決定,共同擁立皇太極其他兒子繼位。因此并不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多爾衮擁有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他主動放棄皇位,這明顯是不可能的,那你把其餘勢力放在哪裡?
接着我們再來說說,就算豪格無法繼承皇位,那麼皇太極還有諸多兒子,為何最終就選中了皇九子福臨。正如前面所說,選福臨也不是多爾衮一人可以決定的,是大家商議之後的結果。而之所以選福臨,與其母的身份和地位是分不開的。
都知道皇太極的後宮中,有著名的“崇德五宮”。她們的排位先後是:中宮皇後哲哲、宸妃海蘭珠、貴妃娜木鐘、淑妃巴特瑪·璪、莊妃布木布泰。這五位妃子皆姓博爾濟吉特,不過并非出自同一族。
自努爾哈赤起,滿蒙就開始聯姻,其中科爾沁部是蒙古最為尊貴和富庶的一支。在皇太極的崇德五宮中,皇後哲哲、宸妃海蘭珠以及莊妃布木布泰三人,都是來自科爾沁部的,而且皇後還是宸妃與莊妃的姑姑。
至于貴妃娜木鐘和淑妃巴特瑪·璪,則是來自阿霸亥部,這二人原本是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的妻妾,由于皇太極收服林丹汗統治的部落,她們才被收入皇太極後宮。也就是說,阿霸亥部的勢力和地位都比不上科爾沁部。
皇太極一共十一個兒子,其中三個幼殇,除去長子豪格,就還剩下七個。這時候要擁立誰登基,就要看他們生母背後的勢力了。如果從這方面考慮,那麼七位皇子一下就隻剩下兩位,最具有競争力了。
一個是莊妃所生的皇九子福臨,另一個就是貴妃所生的皇十一子博穆博果爾。但是剛剛已經說過了,科爾沁部的勢力和地位都高于阿霸亥部,因此莊妃之子福臨,自然就比貴妃之子更值得擁立。
這就是筆者一直說的,多爾衮之所以選中福臨,确實與其母有關。不過現在看來,并非因為什麼二人有私情,而是與背後的蒙古勢力緊密聯系。在有記載的多爾衮七位福晉中,就有四位是來自科爾沁部的,說明多爾衮本身,就與科爾沁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另外筆者也解釋了,要擁立誰為新君,也不是多爾衮一人能夠決定的。其他人必定也要考慮這一點,所以都會認為福臨比博穆博果爾更為合适。
不過這兩位皇子都還年幼,不管誰是新君,都必須有人輔政。因此衆人商議後,決定讓濟爾哈朗與多爾衮共同輔政,實際也是為了讓他們相互制衡。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這一切并非多爾衮一人可以說了算的。
所以說,不管多爾衮與孝莊的私情傳得多麼沸沸揚揚,但隻要根據實際情況一想,就知道多爾衮因私情放棄皇位,所以擁立福臨登基是經不住推敲的。多爾衮的确勢力強大,也可以輕易做到以皇叔的身份輔政,但還沒有到他一個人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
當然,如果皇八子還在世的話,問題就容易解決多了。皇八子除了有與福臨相同的母族背景之外,還子憑母貴,因為他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宸妃所生。皇八子出生後,皇太極頒發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猶如嫡子待遇。
隻可惜,皇八子還沒來得及取名,便夭折了。也就是說,如果他還在的話,綜合各方面來說,是比福臨更具有優勢的。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