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名城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名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19:38:05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名城(打春海上絲綢之路上的)1

《打春》 張淳 著 廣東旅遊出版社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名城(打春海上絲綢之路上的)2

素馨花

近期,廣州本土作家張淳長篇小說《打春》出版。“打春”是北宋習俗,指鞭打土塑春牛的一個儀式,寓意勉力于春耕,共盼收獲。宋朝曾在中國古代海洋史上留下驚豔的鏡頭,《打春》則選取了北宋前期作為橫截面,以長篇小說的形式講述平凡人的奮鬥史。該書展現了千年之前海上貿易的盛況,也融入了北宋經濟史中的幾個典型素材,尤其是小說中關于廣州的部分值得一讀,比如介紹素馨花來自外蕃,廣州的仕女們都流行戴素馨花。宋時廣州白田鎮,遍地素馨花田,成為花城廣州早期的花市基地。故事以素馨進行點染,讓那些離愁别緒變得克制,平淡而悠長。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波

書中的“交引鋪”離“證券交易所”有多遠?

北宋東京可能存在“證券交易所”嗎?《打春》沈家交引鋪有幾分史實?

據曆史記載,在成都發行官方交子之前,北宋政府其實還發行過其他有價證券:交引。一類是進口品提貨券,宋朝廷壟斷了進口品香藥犀象的批發專營,一開始是把東西從廣州綱運到河南的東京城,由于綱運不斷出事,東京改變做法,隻賣香藥鈔,商人拿着香藥鈔到廣州提貨;一類是軍需抵換券,例如茶引,起端是西北邊境軍需後勤保障不斷鬧幺蛾子,宋朝廷覺得又是采購又是運輸太麻煩,就鼓勵各地商人運輸糧食到邊境。軍隊收到糧食後發給茶引,商人憑茶引去湖南等地提茶。

但是後來擴大化了,交引的種類遠不止這些,跟軍需、進口無關的都有。百姓也可以買賣交引。一些百姓去邊境賣糧獲得香藥鈔、茶引,但他們并不做這個生意,如是北方人,又不想跑去南方拿茶葉,就把券賣給交引鋪。甚至,宋朝廷缺乏銅錢,還給士兵發香藥鈔當工資,結果還是得去交引鋪。

這個交引鋪,就有了“炒作”這些有價證券的可能性。

小說中,女主人公沈阿契的二哥沈志武在得知“交引”即将大行于世之後,察覺先機,在東京城的“金融街”界身巷開了一間交引鋪,來福和得财兩個夥計成了忙碌的櫃台人,買賣交引的人常常排長隊。排長隊的人中也包括手持假的茶交引、上當受騙的老人。

呈現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嶺南風”文化符号

嶺南荔枝

在小說裡面,嶺南荔枝(果脯)是重要的外貿商品,女主人公沈阿契最小的弟弟沈志榮就是一個荔枝農,他們也與蕃商打交道做生意,并且号稱:“我的荔枝全大海最好。”

潮州宋瓷

小說對潮州宋瓷的筆墨是比較多的,不少情節都跟它有關。

潮州瓷在曆史上的第一個高光時刻就是百窯村時期,主要是唐末至北宋,至今潮州韓山師範學院的後山上還留存有一條80多米長的宋代龍窯遺址。百窯村出土的瓷器中有“小洋人”“哈叭狗”等,外貿特征極強。

黃埔祈風

我們都知道,廣州黃埔至今有“波羅誕”這張跟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的民俗文化名片。在《打春》裡面,它的呈現方式是扶胥鎮(黃埔宋稱)的祈風大會。在《打春》中,演繹廣州五羊傳說的歌舞演員,就是被盧彥昵稱為“菩薩蠻”的高麗舞者“小蠻”。

韶州千年岑水場

岑水場(今廣東韶關)是盧彥和沈阿契“人生若隻如初見”的地方,也是故事情節發展中解決“銅錢荒”問題的開端。曆史上,韶州岑水場供應韶州永通錢監、惠州阜民錢監兩大錢監,是一塊大寶地,也是一個不應被遺忘的貨币史文化符号。

楮紙

楮紙造紙工藝已被列為非遺。《打春》中,最令人唏噓的就是沈家谷桑林(谷桑樹即是“楮”)的命運。沈阿契的父母在對谷桑林的持久守候之中,最後敗給了自己的心理戰。

小說将不平凡的敢為人先者與平凡人的“人之常情”進行人格疊加,提出了一個問題:樹皮可造紙,紙可造币,紙币作為弱小的新生命,如何與堅硬的銅錢走向平起平坐?我們看到,個體的命運總是圓圓缺缺,而無數的圓圓缺缺卻推動了整體事情一點一滴地前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