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佛教的五種智慧圖解

佛教的五種智慧圖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5 12:47:45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講修行,分為兩種,即覺悟前的修行,叫方便修,但那不是真修,真正的修是第二種:“悟後起修”,也就是說,覺悟之後的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修行。那麼,真修是怎樣的呢?

所謂的修行,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是對于自身的反省,在這種認真的反省當中,大家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我是誰?”之類的疑惑,進一步的說,父母未生我之前,我在哪裡?如果沒有我,那我就是虛幻的、無中生有的,沒有必要修行,如果生命是永恒的,就是常、樂、我、淨,那麼修行的意義又何在呢?

佛教的五種智慧圖解(佛教之中悟後起修)1

因此,真修所反省所追尋的就是這些内容,所以,真修往往會經曆以下這三個階段,也就是說,佛教之中,“悟後起修”的三個階段,如何理解:

一、在修行的過程之中,一般會經曆佛教中所說的“離執禅定”,即真修後的第一個階段。那麼,何謂離執禅定呢?顧名思義,出離一切所執,不住于一切外境,進入得定的狀态,不受外境的一切幹擾的意思,也就是說外在的一切客觀的存在,已經不能對其形成任何幹擾,他已經有部分自由自在了,這就是“離執禅定”。

佛教的五種智慧圖解(佛教之中悟後起修)2

很多人到達離執禅定,認為已經是究意了,于是就住于這樣的境界(禅定)之中,不再出來,這種人所能成就的最高果位就是阿羅漢。

二、超越了阿羅漢的果位,也就是能夠拔掉執着于“定”的這個病根,也就是在“定”中修行,在“定”中破“定”,最終一無所住,也就是拔掉了“無執禅定”之後,就不再有執着了。沒有任何執着就是大解脫。這也是禅宗“桶底脫落”的道理,意為挑水的兩個桶底都掉了、沒有了,你想裝東西也裝不了,裝不了任何東西那才叫真自在,若是還有東西可裝、能裝,那就不徹底,就還會有所執,換句話說“執定”也是執。

佛教的五種智慧圖解(佛教之中悟後起修)3

修到這個程度,就是第二個階段了,也就是菩薩果位了,但這個果位并不是佛的果位,因此,還得繼續修,因為還有衆生要度。

三、經過菩薩這個果位,才有了第三個階段,也就是說如果你以為桶底脫落就是心裡什麼都不要裝,那你還是錯了,因為如果桶裡什麼都不裝的話,桶底是為何要脫落呢?你有見兩個空桶,桶底會自己脫落嗎?

佛教的五種智慧圖解(佛教之中悟後起修)4

因此,還是有裝的,有裝就是有所執,所以,修行的最大目标就是破一切執,隻有破一切執,才能到達大解脫的境地。

而我們修行最大的障礙有兩個,一個是我執,一個是法執,執于佛法。認為有個道理或真理在那,永恒不變,颠撲不破,認為有個我,怎麼會沒有我呢?其實,你自以為的我,并非真的是我,如果真正去掉自我,我、法二執都去掉,法無我、人無我,能做到這,就必須要能桶底脫落,不但是要桶底脫落,還要連桶都不了,那才是真正的自在解脫,才是最高的成佛果位,這就是真修的第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其實也是成佛的階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