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德爾地闆好還是菲林格爾地闆好

德爾地闆好還是菲林格爾地闆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1:32

作者:大材研究,鄧超明

提到地闆行業的上市公司,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六家:

聖象、大自然、德爾、菲林格爾、升達、揚子

大材研究暫且叫他們“地闆六虎将”,雖都是虎将,然則各自的戰鬥能力天壤之地别。

放到10年前,大家的起跑線差不多,但是現在,相互之間的差距拉得實在太大了。

德爾地闆好還是菲林格爾地闆好(差距怎樣拉大的)1

壹 | 數家底

從曆史來看,“六虎将”創辦的時間相差在7年以内,代溝算不上特别深。

聖象地闆1995年,大自然地闆也是1995年,升達地闆1996年,德爾地闆2000年,揚子地闆2002年。

菲林格爾是一家德國品牌,1996年進入中國,亞洲總部設在上海。

上市場所集中在上交所、深交所及港交所,還有一家新三闆,上市時間的差别也比較大。

菲林格爾選擇的是上交所,2017年才上市。聖象地闆挂牌的是深交所,1999年以大亞名義上市。

大自然家居登陸的是香港聯交所,2011年以中國地闆控股有限公司挂牌。

升達地闆的上市公司名叫升達林業,上市很早,2008年登陸深交所,一度是強化地闆行業的老二。

揚子地闆僅僅在新三闆挂牌,2014年,這就比較晚了,融資通路也不夠寬。目前準備轉向深交所中小闆,還沒有确定的消息。

上市時間早,也不代表就能領先一步。菲林格爾2017年才上市,“六虎将”裡上市最晚的,但它已經力壓升達、揚子。

從營收來看,這六家上市公司之間的差距,已經是很多倍,升達2017年的營收僅夠大自然地闆的零頭。升達地闆被上市公司踢出了。

以2017年為例,聖象地闆的母公司大亞聖象,營收剛過70個億,其中地闆幾十個億,光淨利潤就有2.88億元,這塊趕上絕大部分地闆公司的營收。

另一個耀眼的數據是,到2017年底,聖象累計賣了6億平方米的地闆,用戶規模超過1500萬戶。

聖象的地闆專賣店将近3000家,同時主攻天貓、京東、蘇甯三大在線分銷平台,在網點布局上,主流渠道一個也沒有缺席。

大自然家居營收超過25個億,跟大亞聖象的差距在45個億,這個距離要想抹平,不是幾年就能完成的。

不過,這筆25個億的銷售額不光是地闆貢獻的,還有木門、櫥櫃衣櫃、壁紙等産品。

就門店數看,由于大自然多品類布局動作快,門店已有3000多家,跟聖象差距不大。

升達地闆曾經是地闆上市公司裡的王牌,2003年就是西南市場當仁不讓的老大,2011年營收9個億,曾請過劉翔代言。

可惜跑輸了,輸到地闆已經被上市公司升達林業剝離了。現在的升達集團,居然是做能源的。

而做地闆的升達家居, 主要市場區域局限于西南,在西南地區還是有一定認可度,還有機會跳出目前的市場局限。相反,如果繼續破罐子破摔,未來不容樂觀。

德爾地闆的上市公司名叫德爾未來,營收16.11億元,同比增長41.42%,光看增長速度,能夠跟大佬們一拼。

不過到2018年上半年,營收7.87億,同比增速明顯降低,增長隻有12.94%。淨利潤也在降,這個值得警惕。

大材研究梳理後發現,德爾旗下家居與新材料産業版圖下,已掌控多家公司,包括百得勝、蘇州雅露斯、韓居實木定制、河南義騰、烯成石墨烯等。

細看德爾的業務闆塊,家居線營收加起來,占比9成以上,其中木地闆又占到将近6成,定制衣櫃占到3成左右,密度闆有幾個百分點,市場集中在華東、華中、華北三個地區;西南、西北、華南、東北四大地區也有一定的份額。

旗下所有品牌的網點加起來,公開資料顯示有3000家左右,這個跟大自然、聖象差距不大,但跟營收還不在一個段位。

再看去年在上交所挂牌的菲林格爾,2014-2016年分别實現營收6.55億元、7.10億元、6.95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别是4171萬元、6723萬元、7018萬元。

産品線涉及強化類地闆、實木類地闆、整體櫥櫃、系統收納等,門店數1000多家。

揚子地闆2017年營收4.2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6%,淨利潤超過0.59億元,同比增長13% ,采用經銷商 工程直銷的模式,目前還是主做地闆生意,沒有大規模地進軍大家居。

貳 | 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綜觀六家上市公司的情況,差距拉開的因素不外乎四點:

1、能不能拿出有爆發力的明星産品,比如聖象的F4星、康逸三層實木、M系;大自然的零醛智造、梁志天整裝套餐、邱德光ARTDECO木門、戴昆系列地闆等。

2、能不能借助強勢的營銷手段,快速鋪設營銷網絡,撬動銷售,比如主力品牌都開發了數以千計的門店;大自然的萬人瘋搶、跳繩大賽;聖象的全民地闆節、免費維修等。

3、能不能快速順應市場趨勢成功轉型,以主業為核心不斷調整布局,比如抓住環保、整裝、電商、新零售、設計師品牌、服務升級等各種風口。

4、能不能獲得擴張所需的資金,無論是外部的戰略投資、風險投資,還是内部核心業務的自我造血。

聖象、大自然、德爾等,在抓好上述四點關鍵問題上,表現得相對更好。

從1995年問世,佘學彬一直沒有離開大自然地闆的掌門人位置,2011年以中國地闆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在香港聯交所主闆成功上市。

早在2015年底的時候,大自然當年營收超過20個億,這已經是德爾的将近3倍。但是,2017年營收才過25個億,客觀來講,增速比小弟們快一些,但離聖象的差距在增大。

2015年時,大自然各種家居門店數已有3538家,比2014年增加了134家,并且形成了多種業态的門店,比如大自然美學館、大自然專賣店、大自然第一空間,以及國外進口品牌門店。

特别提醒的是,多業态的銷售終端,顯然是目前包括地闆在内的家居建材行業一大趨勢,大多頭部品牌都在這樣玩,按照不同地區情況、不同客群需求、不同購物體驗等,設計對應的門店業态。

時間再往回推幾年,2012年,大自然收入大概在11.18億元;2013年,14.89億元,同比增長33.2%,而且淨利潤也有1.38億元,同比增長了12.5%。

而且,在2013年的時候,大自然已經連續搞事,比如辦“萬人瘋搶”落地活動,推行線上線下結合的O2O運營戰略,搭建O2O、零售終端、促銷、工程等四大平台。

而且當年就提出要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到位的家居裝修解決方案,一年後将大自然地闆控股的名稱,改成了大自然家居控股;同時提出DFC主張,設計 工廠 消費者,建立從材料、工廠直供、客戶定制,到消費者服務的鍊條。

整體的經營邏輯很清晰,先是主攻地闆市場,在全國範圍内鋪網點,發起各種爆破營銷活動,提振銷量,拿下地闆前三強的位置。

進而,在那些跟地闆有關聯的産業裡,比如木門、櫥櫃衣櫃、整體家裝、進口地闆等,力圖重建新的明星品類。

尤其力推的進口地闆業務,大自然旗下已引進多款國外地闆品牌,已經是這個領域裡的國内前三甲,另兩家是得高、必美。

聖象似乎是天賦異禀,從成立後開始,就一路高歌猛進,據公開資料,到2008年時,他們在地闆這塊保持了10多年的領先優勢。

本來,聖象的前身是不做地闆的,1999年的時候,公司名叫大亞,主營鋁紙複合、鋁塑複合、真空鍍鋁、鋁轉移等新型包裝材料,還有聚丙烯絲束、有色金屬壓鑄件等産品,甚至還有印刷業務。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亞聖象的業務可以概括為:地闆、人造闆、汽車輪毂、以及煙草包裝印刷。

2006年時,收購大亞科技的三個人造闆公司75%的股權,主營業務調整為地闆和人造闆。從此走上人生開挂路線。

早在2005年時,聖象地闆的營收就高達12.2億,之後一路上漲,14.6億、18.4億、18.4億、23.4億、24.5億、28.5億、38.4億、40.4億、43.1億、42.3億,到2016年時,已增加到46.1。

同一時期,整個大亞聖象也是高歌猛進,在2016年拿下65.3億元營收。其中一個高峰期是2014年,大亞聖象的營收沖到84.4億元。

又一個轉折發生,2015年時,大亞聖象直接将煙草包裝印刷、汽車輪毂、信息通信等非木業資産,全部置出上市公司體系,全力押注木業。

當大亞聖象在收縮戰線、聚焦主業時,另一家上市公司升達,卻在剝離主業,邊緣化地闆生意,做起了新能源。光從戰略選擇來看,結局也許就是注定的。

在剝離非主營業務之前,聖象大家居戰略啟動,以木業為核心進行擴張,涉足門、衣櫃、整體廚房等多品類。

人生開挂的路上,強有力的營銷打法貢獻不小,一個典型的現象是,很多地闆公司都在實施大客戶戰略,但聖象地闆的大客戶名單相當耀眼,出現了萬科、碧桂園、恒大等,大概60家房地産企業,2017年工程類銷量增長40%。

近幾年裡,聖象、大自然等,砸了不少機場與高鐵車站的廣告;聖象辦了315中國聖象行、聖象北美硬木節、聖象力量618、1118等多種上活動。

非常可惜的是升達,本來是第一撥上市的地闆公司,2011年營收就有9個億,不出意外,像聖象與大自然一樣奔跑,它完全有可能成為引二個聖象的。

現實中沒有如果,上市募資之後,升達并沒有集中資金将主業做大做強,反倒是不斷萎縮,主動邊緣化,營業外收入不斷增加,主營業務利潤逐年下降。

從2011年到2014年間,利潤為負數,營業外收入與投資收益反倒成了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直到後來,管理層做出跨界轉型決策,主營業務調整為清潔能源。

其中的2013年,升達林業以自有資金收購天然氣業務,通過并購、自籌自建等方式,在四川、内蒙等地掌握了幾家能源公司。

多元化并沒有錯,形成第二支柱産業可以降低經營風險,不過對主業的忽視,自然讓升達嘗了苦果。

為什麼說對地闆等家居主業忽視了,給大家提供一個指标就可見一斑。

大材研究發現,從2011年開始,一直到2018年中旬,升達地闆的百度指數不增反降,僅僅在2016、2017年間有複蘇的迹象,之後又一路下滑。這個可以反映出品牌知名度的變化情況 。

德爾地闆好還是菲林格爾地闆好(差距怎樣拉大的)2

名氣都沒提升,作為大衆消費品牌,還能怎麼賣貨?

綜合多個渠道的公開資料看,升達的銷售網點也沒有明顯增加,不像大自然、聖象等品牌,動轍就是兩三千家這種規模。即使是菲林格爾,也有1000多家。

在核心技術、創新産品、電商、大家居戰略等方面,升達也缺乏出色的表現,甚至連喊喊口号的行為也非常少。

之後經曆多次坎坷,升達地闆就如同一枚被随意擺弄的棋子,現在變身升達家居, 同時做起了木門、櫃體等生意,但它跟聖象纏鬥的能力已然喪失,那幾年可能做大的黃金時間一去不再有。

一家本來可以跟聖象、大自然鼎足而立的四川地闆品牌,就這樣雨打風吹去。

德爾2000年創立,到2011年上市,11年時間,這個速度在家居行業裡,算不上高鐵,但跟特快還有一比。

當時主營業務包括強化地闆與實木複合地闆,2011年到2015年,營收分别是5.19億、4.24億、5.52億、6.8億、8.4億元。

看起來體量不是很大,但整個增長還是比較平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向上,堅韌地活着、生長着。

跟大自然、聖象們相比,差距基本上就是這幾年拉開的。

其中一個插曲是,2012年時,德爾突然走了一年下坡路,幸好在第二年又扭轉過來。揚子地闆、升達地闆等,也曾經曆同樣的局面,誰又不會遇到一些坎坷呢,可惜未能快速突圍。

到2016年時,德爾調整前的營收是11.31億元,比2015年調整前的8.44億元,多了快3個億,但是2015年調整後的營收是11.21億元,這樣去比較,變化又不大。

這一年,德爾發生了很多事情,全資收購百得勝,啟動大家居計劃,布局衣櫃等定制家居業務;投資設立韓居實木定制等等,為之後的“小家居”計劃做了鋪墊。也正是這一年,完成了廈門烯成石墨烯的收購。

之後,德爾擴大版圖的步伐再也沒有停過,期間與丹得櫥櫃、松博宇全屋原木定制、雅露斯軟體家具、榮字興門窗、柏爾地闆等聯手,形成了衣櫃、木門 、櫥櫃、門窗、軟體家具、地闆等十大品類。

到2018年時,以百得勝為主的小家居版圖初步成形,主推品牌包括:百得勝櫥櫃、韓居麗格、百得勝門窗、百得勝定制軟體家居、橙舍的畫、柏爾地闆等。

雖然三年前德爾涉足石墨烯被解讀為不誤正業,有可能把主業做砸,但事後的情況表明,德爾并沒有放松對家居主業的深耕,反而投入重金布局,如果不出意外,其前景不可限量。

從2018年上半年的情況看,半年營收7.87億元,同比增長12.94%,這個營收體量已經趕上4年前的全年規模,不過淨利潤下滑了21.68%,德爾依然不輕松。

叁| 連電商的差距也成了鴻溝

線下失去的,本來可以在線上找回來,甚至借助電商的力量,扳回幾局。

現實卻是,幾大上市地闆公司裡, 出色的依然隻有大自然、聖象、德爾、菲林格爾這四位。

其它席位則經常被如下品牌占據:貝爾、安信、倍康、SCHOLAR、财到、金鋼鉑林、書香門地等。其中大部分都不是上市公司。

揚子、升達兩位的身影,在前10強裡基本沒有看到過。

大自然出手電商不算特别早的,2013年才提出電商戰略,同年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運營中心,入駐天貓。其天貓店顯示是6年店。

出乎意料的是,3年後的雙11,成交2.7億元,拿下地闆品類與家裝主材第一名,同比增速5倍。

無論這裡面有沒有水分,單看這個All in電商的勇氣,就值得加分。

随後的2017年,成交額有所下降,2.29億元,依然是地闆行業的冠軍。

有人要問了,大自然的電商怎麼如此強悍,這裡面可能有幾點原因:

一個是大自然本身名氣比較大,隻要在網店上多投幾款比線下實惠的産品,再加上大量曝光,就可能引發可觀的成交。
另一個可能性是,大量經銷商在天貓店下單提貨,推高網店的成交。

整體營收規模更大的聖象,在天貓的旗艦店,已經是9年老店。

據大材研究2018年9月中旬統計,天貓店總銷量上萬件的商品至少有9款,上5000件的至少有7款。在1000件到5000件之間的商品有40多款。

在最近幾年的雙11榜單上,聖象基本上能穩坐前三強。

德爾下手電商相對較晚,動作卻很猛。

不過,他們的天貓店才開了3年,與線下打通,聲稱有2000多家專賣店,提供全程服務。

就銷量來講,比聖象有點差距,總銷量上萬、上5000的都隻有1款;1000件到5000件之間的商品,大概在10款左右。

大家可能記得,2016年的雙11,天貓辦了一場狂歡晚會,德爾不僅亮相了, 同時還投了浙江、北京與深圳三家衛視廣告;天貓雙11官方爆款清單裡,德爾作為地闆行業的代表品牌入選。

還推了天貓專供爆款,搞手淘直播;線上拍特權,線下門店體驗下單;線下辦雙11落地活動,請到韓雪、烏蘭圖雅等明星助陣。

當年具體排名沒有公開宣傳,但2017年時,騰訊家居有個統計,德爾地闆排在第三。

在最近幾年的雙11排行榜上,菲林格爾往往能坐穩電商前10強。

其天貓店顯示是7年店,大材研究初步統計了其天貓店的銷量情況,比德爾又差了一些,總銷量5000件以上的隻有1款,1000到5000件之間的大概有4款。

不過,2017年雙11的時候,菲林格爾公布了天貓平台戰果,總銷售額突破1億元,為線下1200家門店引流3521筆,全渠道總訂單1.5萬筆,平均客單價7800元。

在地闆業務領域,這六家上市公司很難再重新洗牌,大自然要想超越聖象,難。德爾要擊敗大自然,除非大自然在打瞌睡。升達家居要想恢複往日榮光,道阻且艱。

當然,不排除重新脫穎而出的可能性,比如重建第二強勢業務線,走出地闆,尋找新品類;
也可以考慮重點發力功能地闆,比如天格、久盛等主攻的地暖地闆,還有新興的負離子地闆等,畢竟這些市場的品牌格局沒有定。
還有一種方向,定位于某種人群的地闆,比如兒童地闆,畢竟像兒童家具都能做成獨立的品類,地闆也是有可能的。

大材研究,泛家居老闆經營決策内參,實戰精英們的每日讀物!有用的洞察與見解,建材家居與裝修人正在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