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22:09:55

為什麼選擇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态保護建設提出要求。

調研背景

濟南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邊緣,是山東省的省會城市,作為黃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會城市,濟南地處黃河生态走廊與京滬經濟動脈、黃河文化紐帶與“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交彙點位置。立足于濟南自身的資源禀賦,優勢特長,濟南市有信心有實力能夠進一步地深入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現黃河的生态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2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上古時期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誕生之地,早在黃帝時期,黃河就扮演了孕育文明的角色,千百年來,在黃河流域附近的文明生生不息,且不斷擴大下發展成為了現在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黃河給予我們豐富的灌溉水源,肥沃的土壤,宜居的氣候等衆多自然條件,對于國家的不斷發展是有些極其重要的作用的。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3

為了探索黃河我們做了什麼

1. 通過問卷調查法:

了解了民衆對于黃河生态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化、濟南區域相關的黃河治理與發展情況的了解程度,并依據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于之後的調研勾勒出建設性藍圖,輔助于之後的實地調查,半結構化訪談和宣傳工作。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4

此次調查的調查樣本主要集中在18-28歲,67.35%的調查對象為全日制學生,受訪者集中在黃河山東段主要流經區域,綜合以上條件,我們可以得到:受訪者對于黃河的基本認識掌握十分良好,前期的黃河的宣傳工作進展順利。部分對于黃河的基本知識選項,其選擇率一度高達94.56%。

2.通過實地調查:

見證了圍繞黃河流域生态保護,濟南提出加快打造黃河綠色生态走廊,實施“智慧生态黃河”工程,所取得的卓越的成績——黃河兩岸防護林、沿黃公園等規劃建設;改造提升堤頂道路;開展黃河灘區生态整治和景觀提升;打造183公裡黃河生态風貌帶;河道的改善于改道;黃河周邊鹽堿地變良田等等。

黃河馬拉松: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5

7月下旬,海大學子“尋黃河治理 探綠色發展”濟南實踐團全體成員在集合完畢後,進行了簡要熱身運動和身體拉伸,在确保身體狀況無誤的前提下,便随即開啟“探綠色治理,享黃河之美——巡黃河馬拉松跑”之旅。濟南段黃河所提供的馬拉松活動場地較為開闊,并且距離較長,對于參與者包容性較強,且十分契合三下鄉黃河主題調研。

本次巡黃河馬拉松活動讓團隊的全體成員切身了解了黃河的壯闊與綿長,感受到了黃河治沙人與沿岸綠化工程的艱辛與不易。雖然沒有投入到實際的治理工作中,但團隊全體成員用馬拉松項目實際進行了保護黃河生态環境的宣傳,讓更多的民衆們了解到黃河生态治理的困難,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意義重大。感謝這次“三下鄉”活動所帶給海大學子“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濟南實踐團全體成員的寶貴收獲!

了解“四橋四隧”工程:

“四橋四隧”跨黃通道工程是濟南市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和攜河發展的關鍵性工程,是濟南中心城市跨越黃河向北發展的交通要道,對優化黃河跨河通道布局、構建黃河兩岸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格局發揮着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團隊成員共同參觀了“大河潮起,時代強音”——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四橋四隧”跨黃通道項目展廳及調度中心。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6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7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8

參觀鵲華樓黃河展覽館:

在百裡黃河景區進行完馬拉松活動之後,我們小組一行人對國家在黃河沿岸的綠化工程以及綠色開發利用又有了新的認識,緊接着我們就來到了位于百裡黃河景區中部的黃河文化展覽館——鵲華樓,鵲華樓是一座棕褐色的仿古閣樓建築,散發着漢唐文化的古樸氣息。“鵲華”二字則取自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的作品《鵲華秋景》,該幅畫作主要描繪的是秋日鵲山與華不注山隔着黃河遙相呼應的美麗景色。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9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0

看到了黃河作為中華文明搖籃的一面,我們又見到了黃河泛濫的一面。曆史上黃河六次改道,留下面積極大的黃泛區,百姓深受其害,而先民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對黃河進行了漫長而複雜的治理:上古時期有大禹治水,用“疏導法”将洪水引向支流低窪處和湖泊;東漢王景“築堤“”理渠“系統的修築大堤,穩定了黃河河床;宋元時期黃河河道搖擺反複,除賈魯組織的治河大役取得較大成果之外,總體治河成效不大;至明清時期,潘季訓采用“束水攻沙”策略,收束河道增加水流沖力,以此沖刷河床泥沙,達到部分清淤效果。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1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2

山東省科學院生态研究所是從事生态環境基礎與應用研究的省級科研機構。下屬科研平台包含山東省應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與濟南市污染控制與生态修複工程中心。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3

8月3日下午3時許,中國海洋大學“尋黃河治理 探綠色發展”濟南暑期實踐團來到了山東省科學院生态研究所。為了踐行“綠色黃河”的生态理念,尋找改善黃河生态環境方法,實踐團預約了兩位相關專業的碩士生導師來講解學習。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4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5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6

黃河生态治理工程進展(尋黃河治理探綠色發展)17

在結束講壇環節後,為了更好的切身體會改善黃河生态的具體步驟,實踐團來到了生态實驗室進行觀摩。面對一排排令人眼花缭亂的試劑瓶和試驗台,同學們排隊有序進入,逐個了解不同機器的具體工作原理和實際應用場景。從細胞離心機到微生物培養冰箱,實驗室種種科技向我們展示了各種切實可行的改良環境方案。

3.通過半結構化訪談:

明晰了黃河治理現況與目前工作遇到的問題;黃河水系與其他水系的聯系以及水系污染對于調水工程的影響;黃河水質情況關系到水域附近民生情況;黃河下遊流域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如何減輕等等。了解了黃河高質量發展政策出台後對于當地民衆生活的影響,當地民衆對于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與參與程度等等。

我們的收獲

通過黃河馬拉松、對鵲華樓的參觀與了解“四橋四隧”工程活動,我們不僅對黃河的自然地理狀況有了了解,也對黃河流域輝煌的曆史有了新的認識。從古代先民們治理黃河,再到如今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無數的成果都是由人民群衆締造的。我們應該團結在黨的旗幟下,為黃河流域的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本次參觀研究所實踐主要圍繞兩項内容進行:聽取黃河流域現階段生态環境問題與對應解決方案的講座和實驗室實地參觀學習。本次參觀大大提高了實踐團的環保科學意識,擴展了黃河生态治理的知識面,加深了對于科學治理,綜合治理,跨空間治理的新治理理念。在我們為黃河環境改善的路上做好了知識儲備,使我們有了堅實的理論知識,科學的實踐能力和嚴謹治理方向。

(供稿:中國海洋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 海大學子“尋黃河治理 探綠色發展” 濟南實踐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