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為何會成為一件羞恥的事?/colorhub.me
“飛行羞恥”之下,我們的環境變好了嗎?
文/穎寶
春節到來之前,生活總是不經意地被打亂。
即便你已經吸取往年春運的教訓,提早請假、網上訂票,但看似完美的計劃仍追不上變化。
今年,有30億人跳入這場瘋狂的歸鄉浪潮中。“競争”太激烈,任憑你甩出光纖網速搶票,也不管用。
在春運期間搶到車票,是一件做夢都能笑醒的事。/圖蟲創意
所幸,随着生活條件變好,出行工具不再局限與鐵路和客運,我身邊幾位覺悟高的朋友,春節前兩周早早悟出“我是不可能搶到高鐵票的”,轉頭買了飛機票。
“長痛不如短痛,與其冒着回不了家的風險,并在路途上耗費十幾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坐飛機。”
這般潇灑的人,一點也不少。據中國民航局預計,今年春運40天期間将有7900萬人坐飛機歸鄉、日均起飛1.6萬架飛機。
“飛機是遠途旅行最好的選擇。”
這句話是全球大部分人的共識,卻把作為剩下一小部分的歐洲人氣哭——
“你們一點都不環保!”
歐洲人的憤怒,要從2019年熱門的詞彙“飛行羞恥(Flight Shame)”說起。
坐飛機竟成為一件羞恥的事情?
“因為飛機會産生溫室氣體、有害污染物,所以為坐飛機這件事感到羞恥。”
這句邏輯擰巴的話,就是“飛行羞恥”入選《2019年牛津年度詞彙》候選名單時,被賦予的含義。
盡管因由、目的已解釋清楚,甚至情緒也渲染得煽動人心,但這個詞仍然令人感到迷惑:為什麼将坐飛機這種日常行為,上升到“羞恥”的高度?
荷蘭航空在2019年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倡議遊客減少飛行次數、要“負責任地飛行”。/荷蘭航空
深感不适甚至憤然反駁的人,當然不在少數。戲劇性的是,據牛津語料庫收集的語言數據,這個詞在2019年的使用率同比上升182%。
如果一邊倒的支持或反對,不可能引起這麼大的聲浪,這恰恰意味着“飛行羞恥”運動在備受争議的同時,存在着讨論價值,且支持與反對雙方始終處于僵持狀态。
支持者認為,飛機巨大的碳排放量,會加劇全球氣候變化,在找到“碳中和可持續”方案前,必須先掐斷問題的根源、即人類對飛行的需求。
作為“飛行羞恥”運動的擁趸,英國搖滾樂隊Coldplay宣布無期限暫緩全球巡演。樂隊主唱表示:“巡演肯定要坐飛機的,這一點都不環保!”任憑粉絲在網上一片哀嚎,也無法動搖偶像的環保決心。
早前,瑞典“環保女孩”Greta Thunberg受邀參加聯合國活動時,選擇搭乘賽艇橫跨大西洋、前往活動場地美國。
從瑞典到美國,坐飛機本隻需8個小時,賽艇卻要耗費14天,艇上淡水和食物緊缺、沒有洗手間等因素,都會讓這趟行程難上加難。Greta卻表示這一切很有意義:“飛機太費油了,賽艇卻能做到零碳排放,大家一起坐船出行吧!”
在瑞典,很多追随者表示被“環保少女”的誠意打動,決定霸坐飛機。/unsplash
更有激進的支持者提出“增收常旅客稅”建議,希望用強硬手段削減人們坐飛機的需求。
與“飛行羞恥”挂鈎的種種行為之荒誕,頗有“何不食肉糜”之風,令人不禁懷疑這是一場為了博取關注的行為藝術。
唯一的區别是,行為藝術占道,“飛行羞恥”妨礙正常的生活。
即便是曾經立場暧昧,或對環保事業抱有一分情懷的人,也經受不住長期被“羞恥”“忏悔”等情緒尖銳的詞彙威逼,發出歇斯底裡的怒吼——
“若不是為了生存,沒有人願意一年365天在空中飛。”
“請想想人類曆經千辛萬苦發明飛機的初衷吧!”
“坐飛機本來也沒多舒服,現在還要背負心理壓力,太糟心了。”unsplash
“飛行羞恥”說得再好聽,
也隻是一場任性的過家家
在謾罵與質疑聲中,讓運動支持者堅持高喊“飛行羞恥”的,或許是一個個被尋常現象誘發的災難性事件。
例如澳洲那一場已經燒了4個月的大火、格陵蘭島上一天融化120億噸的冰川,以及在近40年内數量減少了60%的野生動物。
氣候問題駭人聽聞,人類、動物的情緒随之變得尖銳。
“飛行羞恥”的對立詞彙,是“坐火車驕傲(瑞典語:tågskryt)”,也是運動支持者所倡導的替代方案——
若全民拒絕坐飛機、改坐火車,就能緩解氣候問題,因為“火車的燃料消耗低于飛機”。
澳洲的山火,還在熊熊燃燒;澳洲的天,漫天猩紅。/unsplash
我們不妨把“飛行羞恥”的針對性暫放一邊,将它看作“環保運動”的突破口,繞過紛繁的争論,探讨一下這份“羞恥感”的本質。
“飛行羞恥”的概念,無非是基于這個論點:
“咱們的地球,情況不太好。”
這個概念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細節。
買茶飲時,看到菜單自定義欄的“紙質吸管or塑料吸管”,我們會立刻想起這種概念,二話不說選擇紙質吸管;
倒垃圾時,想必大家都有過“垃圾分類又髒又麻煩,今天就偷一回懶”的想法,但當看到樓下整齊擺放的黑、藍、紅、綠四個垃圾桶,又愧疚得隻扇嘴巴:大家都在努力做好垃圾分類,我哪能這麼自私呢!
我們做不到心系地球,卻總在無意識中被引導着,去保護這顆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
但文明社會中的科技生産、生活行為,難免會産生大量的碳排放和污染物,如果照着“羞恥”的邏輯走下去,是不是除了“飛行羞恥”之外,還會催生出“汽車羞恥”“生産羞恥”和“裝修羞恥”這樣各式各樣的“羞恥”?
徹夜通明的寫字樓、川流不息的汽車、快餐店裡的外賣盒……都會産生污染,難道都該被抵制、全民回歸原始社會?/pexels
以犧牲社會發展為代價的環保運動,連“拆東牆補西牆”都算不上,也許最終隻能停留在喊喊口号的層面——就像鐵路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為飛機的替代品。
首先,火車的速度比不上飛機,也不似後者一樣能橫跨大洋。
從北京到廣州,直飛隻要3個小時,坐高鐵要8-10個小時、坐火車更動辄耗費二三十個小時,這其中的排放量,怎麼算?巨大的時間成本背後折損的金錢和幸福感,又該怎麼算?
更别提跨洋長途旅行了——如果按照“飛行羞恥”者的理論,沒有海底隧道的行程,火車駛不過去,坐飛機又要背負巨大的心理壓力,那這趟行程還走不走?
火車的局限性很大,沒有鐵軌的地方,它就沒辄了。/unsplash
其次,凡事都講“邊際原則”,火車也不例外。
以中國為例,當火車的運營維護成本達到車票的銷售邊際收益,即實現利潤最大化時,就不會增加班次。
這意味着,一味崇尚“飛行羞恥”的人們,很快便會面臨殘酷的現實——
買不到火車票,也不會選擇坐飛機,結果便是哪兒都不能去。
在效率相當的替代交通工具出來前,一切用“羞恥感”脅迫得來的環保運動都是耍流氓。
流氓耍久了,總有一天會觸及容忍底線。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新晉熱詞,叫“非理性情緒”,指人在精神壓力過大的情況下,爆發不理智、不受控的情緒。
當我們被所謂的“環保衛士”進行道德綁架,羞恥感暴增、幸福感下降,是不是也會爆發負面情緒,變得戾氣十足甚至産生極端情緒呢?
“飛行羞恥”運動支持者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永遠隻能是一群激進的環保主義者。
“飛行羞恥”也隻能是一場片面的、毫無實操性的運動。
比在火車站等一艘船更難的,是等一輛永不可能駛出的火車。/圖蟲創意
“飛行羞恥”的片面性,還體現在推行範圍過小上,例如在世界人口最大國、國土遼闊的中國,飛機的地位難以撼動。
據國内三大航空公司财報顯示,中國的航空事業連續十年盈利,2019年國内航空客運市場同比上漲8.5%——在中國,飛機仍然是大衆出行的剛需。
據“去哪兒”網發布的2019年飛行數據,中國老人與兒童占乘客總數的22%,這與生活條件變好、全家旅行次數增加有關。對這類身體較瘦弱的群體,飛機自然是優選。
老人、小孩占總旅客數近1/4,數量龐大。/去哪兒網
旅客不是傻子,綜合計算時間成本、出行頻次後,都能分辨出飛機與火車的性價比高低;環保的算法,也不是靠某單一指數粗暴算出來的。
除了中國,“飛行羞恥”還在印度、泰國等亞洲國家受阻,倡導者數量不多,效果便受限制,淪為一場小衆狂歡。
小範圍的“羞恥”,隻能折磨小範圍的人。
“環保”不具備全面性,隻會導緻碳排放的承受載體轉移,甚至增加其他領域的壓力,成為一場“左手打右手”的笑話。
早些年,有“磚家”提出,手機影響人際關系,所以要抵制手機。此言一出,網友一頓爆笑,紛紛表示:“反駁都嫌費電。”
“這項科技存在缺陷,所以必須毀掉,我才懶得計算損失!”
這就是激進環保主義者們的思維,即便作為論據的環境問題堅不可摧,論點依然荒謬得令人發笑。
環境問題,不是“1-1=0”能解決的。/unsplash
我們耗費大量時間、人力物力、金錢研發新科技,就是為了提高社會效率、改變老舊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為了被吹毛求疵地指責一番,成為環境、社會問題的抨擊槍口;
出行、社交、工作等觀念,也應該随着科技發展而改變,它們本無對錯之分。堅守傳統文化、觀念的人們,大可以找一個山洞隐居,過上歸園田居的生活,但請不要把“羞恥論”強加于别人。
環保,從來不是道德綁架的工具。
“各位環保主義者,在你們開口閉口談論環保前,請先睜大眼睛,看看民衆的真實需求,以及實際操作難度。”
與其四處“威脅”别人,不如周末出來撿塑料垃圾,工作、環保兩不誤。/pexels
才華橫溢的知乎網友寫過一個段子:
政客、修車匠與理論家一起開車外出,半路上,輪胎掉了。政客沖到大街上,求助路人;修車匠白了政客一眼,開始組裝新輪胎;理論家将兩人拉回到車裡,說:“我們先讨論一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那些高喊“飛行羞恥”,卻無任何操作計劃的人們,與段子裡的理論家有何區别?
環保,應該被鼓掌支持,毋庸置疑。
但環保不是一句空談,更不是在局部地區推行、充斥片面性的理想主義。
我們的地球、環境和人文社會,需要的是“飛行和諧”,而不是一刀切的“飛行羞恥”。
如何在保持社會效率的情況下,實現與生态需求的協調?在真正的優化方案出台前别用“羞恥”這般充滿威脅意味的詞咄咄逼人。
(如果你身邊還有人将“飛行羞恥”和“環保”混為一談,請給他看這篇文章吧。)
[1] “飛行羞恥”,不坐飛機真的會更環保嗎?|愛範兒
[2] What??坐飛機已經成為羞恥行為了嗎|BottleDream
[3] 牛津2019年年度詞彙正式揭曉|牛津辭典
[4] 去年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6.6億人次|人民日報
[5] 西方國家最新時尚:乘坐飛機羞恥,乘坐火車光榮!|貓眼看人
[6] 2019年民航全行業旅客運輸量同比增幅在8%,90後成為商旅出行主力|上遊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