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約評論員 易之
今天我們打開任何一款視頻APP或者一場直播,總能看到許多精緻的生活——有精修過的身材與面容,有格調的生活與氛圍,還有珠光寶氣的名牌與裝飾。但是,如果放出來的是灰頭土臉、狼狽不堪的真實生活,還有人看嗎?
答案也許會讓人意外。最近,B站上火了一位UP主“大猛子ym”。他今年8月開始發布視頻,内容主要都是工地生活,多是搬搬磚、打打灰(澆築混凝土),但視頻播放效果卻出奇得好,動辄上百萬的播放量。
帶着疑問,我也去看了好幾期大猛子的視頻,我的總體感覺是他的視頻很真實,一點也不獵奇。他對工地生活的刻畫,不是戲劇化的,更傾向于一種細節描述。
比如他會發視頻談談工地上怎麼要“華子”;也會告訴觀衆其實現在工地上大學生工資可能還不如農民工,因為農民工比大學生更少了;他的收入也不算低,吃住待遇都還不錯,但都是辛苦掙來的。
總之,和很多光怪陸離的短視頻氣質不太一樣,他的視頻讓外界看到了工人群體真實的生活紋路,這可能是他的視頻大受歡迎的原因。
他的視頻裡的工地生活,不再有那些标簽化、臉譜化的工人形象。描繪工人,不一定非得單純苦情化叙事,他們的生計未必窘迫,更多的還是工作環境的相對單調和精神生活的相對單薄。
比如大猛子也想去看EDG(一支電競戰隊)的電競比賽,可惜最後三輪車壞了,連結尾都沒趕上。這真是辛酸的一幕,工人們那一點點文化需求,有時也是“奢侈”的。
如果沒有大猛子的視頻,大多數普通觀衆可能很難看到工人真實的生活狀态。在輿論場上,要麼對工人不吝贊美,要麼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同情。但不管是同情還是贊美,都有可能是錯位的,因為很多人也并不知道工人們需要的是什麼。
大猛子的出現不禁讓人聯想到另一位粉絲衆多的Up主何同學。其實他和大猛子是同一屆本科畢業生,當然并不是同一所學校。不過從形象氣質上,卻很難讓人想到他們是同齡人。大猛子粗糙黝黑的膚色,很有迷惑性,一下能把他的“目測年齡”拉高個十幾歲。
不過,把何同學和大猛子放一塊比較,也是個有意思的觀察視角。何同學可以和蘋果CEO對話,代表着中國年輕人充滿想象力、創造力的一面;大猛子則代表着中國年輕人吃苦耐勞、生活不易的另一面。
這并不是要分個高低,每個人境遇不同是自然的,但如果我們隻能看到任意一面,那就成了巨大的缺憾。互聯網有時天然是個濾鏡,打開相機軟件就開始美顔了,但我們依然想從中看到真實的世界。這就需要更多像大猛子這樣的創作者,把生活粗粝的一面展示給公衆。
直面真實,才是改變的開始。比如大猛子所代表的“土木老哥”們,在崇拜精緻的互聯網上長期失語,他們的苦與累相當程度上“隐沒”不見了。我們在看了視頻後才發現,原來這些年輕人渴望的是工作環境的改善、休息權利的保障、精神層面的舒緩等等,這何嘗不是一種人文關懷。
無論如何,大猛子的視頻用無可争議的流量證明了一件事:雖然可能有些粗糙,有些土味,但真實的生活,永遠是最有力量、最有穿透力的。
責任編輯:李勤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