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編三絕中的韋指的什麼意思? 春秋時期,由多枚竹簡組成的文書,要按内容的順序排列竹簡,通過繩子編織将竹簡固定在一起,便于閱讀,一份完整的文書就是“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韋編三絕中的韋指的什麼意思?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秋時期,由多枚竹簡組成的文書,要按内容的順序排列竹簡,通過繩子編織将竹簡固定在一起,便于閱讀,一份完整的文書就是“冊”。
成語“韋編三絕”源出《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其中“韋”解釋為把竹簡編聯起來的牛皮繩,“韋編三絕”大意即編織固定竹簡的牛皮繩斷了很多次,表示孔子讀易很努力,以至于編織固定的牛皮繩多次斷開,後用來比喻讀書勤奮。
細細品味,“三絕”的主體是繩子,“韋”是牛皮繩,“編”是動作編聯竹簡,從語義看“韋編”的意思用牛皮繩來編,不管是編之以韋還是以韋編之,它限定的中心語是竹簡(書),而把“韋編”解釋是編聯用的牛皮繩,似乎不那麼順;
查“韋”與牛皮相關的例子,
1.“韋其皮為服”(《新唐書·北狄傳·室韋》),把皮圍在身上當衣服;
2.“以韋帶劍”(《漢書·東方朔傳》):把牛皮圍起來裝劍;
3.《後漢書·烏桓傳》:“婦人能刺韋作文繡”,在牛皮上刺繡;
4.《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西門豹急性子,所以佩戴牛皮(塊、條)自警不要急性子;
可見即使在漢代“韋”也沒有牛皮繩的用法,牛皮繩的解釋見于唐代李善在《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的注:“韋,皮繩,喻緩也”;
其實“韋編”還有另外一種解釋,編織物的編織方法:
緯,從“纟”從“韋”,“韋”本義為“圍”,“韋其皮為服”,即橫向把皮包住身體,“纟”表示絲線,故緯表示橫線, 《說文》中說“緯,織橫絲也。用作動詞時,也指紡織、編織之義,簡化後“緯”寫作“韋”, 緯編:用一根或多根線作橫向編織;
“經”:從“纟”,從“巠”,“巠”意為“縱向的”、“高低走向的”、“陡直的”,象“莖”、“頸”、“胫”等都包含有直的、立的意義,“纟”表示絲線,因此“經”字本義是“織物上的縱線”,經編:用一根或多根線作縱向編織。
現在“緯”、“經”字的本義和“緯編”和“經編”這兩種編織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地球的經、緯線;某些城市道路名字依然有經一路,緯二路。
以編(紡)織術語來解釋成語中“韋編”,從語義看似乎比解釋為牛皮繩更為合理,其意為用橫向的繩子編織、固定竹簡,它修飾限定的中心語是繩子。
“讀易,韋編三絕”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讀易經,很勤奮以緻編織書的繩子都斷了好多次,至于繩子什麼材質并沒有特别強調,牛皮繩、麻繩等什麼材質都是可以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