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領隊

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領隊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10 05:54:12

剛過去的中秋佳節,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阖家團圓的日子。而李志晶和他的團員們卻隻能在雪域高原上與家人“千裡共婵娟”。

今年35歲的李志晶是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的一名高級工程師,也是水利部第五批“組團式”技術援阿團(以下簡稱“第五批技術援阿團”)的團長。今年7月,他和14位來自全國水利系統的技術專家來到西藏阿裡開展為期3個月的技術援助工作。

“和此前的技術援阿團相比,我們團最突出的特點是年輕,15位成員中12位是‘80後’和‘90後’。他們大多數都是第一次來西藏,更是第一次來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裡,但在水利部援藏工作組和阿裡地區水利局的幫助下,大家很快克服了‘身體關’和‘心理關’,快速融入角色,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李志晶自豪地說。

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把青春之歌寫在雪域高原上)1

第五批技術援阿團抵達阿裡機場。

列出任務清單 組團攻堅克難

得知入選第五批技術援阿團時,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水戰略研究一處高級工程師李明亮既激動,又多少有些忐忑。

“這是我第一次進藏,雖然以前也參與過一些西藏水利相關的規劃和戰略研究,但具體到阿裡地區的研究不多,身體上也不知道能不能很快适應當地環境。”李明亮當時不無擔心。

阿裡位于祖國西南邊陲,地處西藏自治區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稱。阿裡境内有河流1200多條、天然湖泊200多個,主要河流有孔雀河、獅泉河、象泉河等,主要湖泊有紮日南木錯、拉昂錯、班公湖等。

雖然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著名河流的發源地,但阿裡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生态環境十分脆弱。做好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在支撐當地民生改善、經濟發展和生态建設方面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來到阿裡後,第五批技術援阿團成員對這一點有了更為直觀和深切的認識。

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把青春之歌寫在雪域高原上)2

第五批技術援阿團成員在雅江源頭考察。

“通過開展座談調研,我們積極與阿裡地區行署相關領導、水利局各個科室對接,提煉水利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列出任務清單并充分發揮各位團組成員的專業優勢,采取團隊攻關的模式對各項任務進行分工合作,”李志晶介紹,主要涉及水利規劃、水政水資源、農村飲水安全、河湖管理、水旱災害防禦、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質量監督與安全管理、水土保持等重點領域。

以水利規劃領域為例,第五批技術援阿團在阿裡地區水利發展調研基礎上修改完成“十四五”水利規劃思路報告(初稿),形成了8個方面的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庫,為“十四五”期間推動青藏高原生态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技術支撐。

“針對阿裡地區水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情況不夠清楚、部分地區用水矛盾突出和用水粗放并存的狀況,我們初步提出了阿裡地區水資源利用和保護規劃工作思路,為後續開展水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工作提供參考借鑒。”李明亮介紹。

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把青春之歌寫在雪域高原上)3

第五批技術援阿團成員在灌區安裝計量設施。

面對面手把手 傳遞技術薪火

受特殊地理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等因素影響,水利專業技術人才引進難、留不住,專業人才極為匮乏一直是困擾阿裡地區水利發展的一大瓶頸。

“我們了解到,整個阿裡地區水利局目前隻有1名高級工程師。由此可見,阿裡地區水利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相對滞後。”李志晶神情嚴肅地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發揮專業優勢、組團攻堅克難的同時,第五批技術援阿團通過座談交流、專題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新技術、新方法和先進管理理念,幫助當地培養水利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把青春之歌寫在雪域高原上)4

第五批技術援阿團成員對在建工程進行質量安全檢查。

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各地都在緊鑼密鼓的開展水旱災害風險普查工作。這項工作技術要求高、時間要求緊,對專業技術人才匮乏的阿裡地區來說無疑是一項難點工作。

“針對這項任務,我們團組建了技術專家組,對實施方案和相關技術要求指導把關,同時,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向當地工作人員介紹普及中小河流洪水淹沒圖編制、洪水災害風險區劃圖編制、洪水災害防治區劃等工作的技術方法。”李志晶介紹。

此外,在阿裡革吉縣郭藏布河道治理項目、噶爾縣門士鄉索多門河道治理工程、噶爾縣加木防洪工程等項目的現場檢查工作中,團員們仔細講解、耐心答疑,幫助當地技術人員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把青春之歌寫在雪域高原上)5

第五批技術援阿團成員對水利項目進行驗收前的現場檢查。

“三個月的援助時間雖然不長,但足以加深援藏人員、派出單位與阿裡水利之間的情誼。我們回到各自工作崗位後,還會繼續關注阿裡水利,力所能及的為阿裡水利發展和技術人才培養等做一些實事。”李明亮說。

李志晶也表示,後續不僅自己還要來阿裡,還将帶着長江科學院更多的技術人才來到阿裡開展工作,平時也将通過遠程信息溝通指導等方式,為阿裡水利技術人才培養等工作盡心盡力。

“選擇了水利,就是選擇了奉獻”

1991年出生的董章内是第五批技術援阿團中年紀最小的一名成員。由于工作的緣故,在長江委水文上遊局攀枝花分局工作的他,長期和家人分居兩地。

董章内的愛人是一名老師,帶着1歲多的女兒在雲南紅河州上班,一家人平常隻有寒暑假能在一起。今年來援阿的時間正好和暑假重合了。

“來之前,我和她商量,她說,‘你要去就意味着整個暑假都見不到女兒了,但援阿的機會很難得,趁年輕應該去鍛煉下,我支持你去’。”董章内眼圈有些發紅。

不隻是董章内,第五批技術援阿團中的不少成員,平時和家人都是聚少離多。今年是李志晶博士畢業後在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工作的第7個年頭。他算了算,平均一年自己至少在外出差100多天。“水利工程建設工地往往都在深溝峽谷的地方,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極其艱苦。這些年都是嶽父嶽母和愛人照顧兒子和家庭。”李志晶平靜地說,“選擇了水利,就是選擇了奉獻!”

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把青春之歌寫在雪域高原上)6

出差途中發生車輛抛錨。

面積34.5萬平方公裡的阿裡,相當于40個武漢市那麼大。這裡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氣壓和含氧量不到内地的60%,受氣壓變化和含氧量減少的影響,不少在内地生活的人,來到阿裡會出現鼻子出血、惡心、嘔吐、失眠,甚至頭部像帶了緊箍咒一樣疼痛的高原反應。

第五批技術援阿團深入阿裡各縣在建工程現場進行質量檢查和調研指導時,經常要連續坐10多個小時的汽車。盤山道路九曲十八彎,人坐在車上暈暈沉沉,胃裡翻江倒海。

因為工地偏遠,不能按時吃飯和休息是下工地的常态。李志晶的出差“秘笈”是,出門前不能吃得太飽,要不然坐車上想吐,但也絕對不能餓,餓了身體更難受,一般要随身帶好面包和泡面。

“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來到西藏,更是第一次來到阿裡,為了确保不耽誤工作,大家都努力克服身體上的困難,做到‘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李志晶動情地說。

工作雖然艱苦,但一些溫馨畫面也留在了援阿人員心中。有一天,李明亮去靠近邊境的一個村莊考察防洪和供水工程,從縣城坐車過去,山路崎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到了地方,李明亮目睹了感人的一幕:一位藏族老大爺提着一個熱水瓶和拿着許多紙杯,熱情而周到地招呼工作組每個人喝水。“雖然沒有言語交流,但大家能感覺到他濃濃的情意。”李明亮心頭一片暖意。

李明亮一行離開時,正在修路的藏族群衆自動停下了手上的工作,熱情地向工作組揮手送行。“我們也熱情招手,祝他們‘紮西德勒’。看到水利工程讓邊境地區藏族同胞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我由衷地為自己是一名水利人而感到自豪。”李明亮激動不已。

和李明亮一樣,第五批技術援阿團的多位成員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在阿裡工作生活的這三個月是他們人生中非常寶貴的一段經曆,這段經曆将不斷激勵他們不忘初心、奮力前行。(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記者:付麗麗)

來源: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