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因材施教怎麼說比較好

因材施教怎麼說比較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7 03:21:08

因材施教怎麼說比較好(因材施教的真正含義)1

因材施教怎麼說比較好(因材施教的真正含義)2

我有一個中學同學,她和她老公當年都沒上過大學,兒子卻考上了浙大。

即便如此,她還是很擔心 ,覺得兒子讀書不夠上進,總是要管這管那。

我勸解她:你兒子比你們強太多了,你還這麼操心;我兒子學習上隻要能和我差不多,我就阿彌陀佛了。

我同學對我說:那難了。

誰叫你這麼優秀,你兒子能達到你的水平很不容易,我兒子要超過我們,就容易多了。

其實我同學嘴裡的“優秀”,隻是特指我當年成績比較好,雖然高考發揮一般也超過清華北大錄取線。但是我沒選擇清北,主要是當年要軍訓一年。

同學這句話,就如迷霧中的一陣清風,讓我突然看清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學霸媽媽這個存在的本身就給孩子壓力太大了……

有時給娃數學題糾錯,看他要麼漏乘系數,要麼忘記變号,還屢教不改,我就有點抓狂。

現在我明白了,畢竟像他這樣的小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一水兒都是985211大學生的并不太多,我們就像6座大山,既把門檻提太高了,又把他壓麻木了。

1

為什麼林青霞女兒不如她自己好看?

馬拉多納的兒子隻踢到意大利丁級聯賽,林青霞的兩個女兒顔值比起媽媽都有一定差距,愛因斯坦的孩子不是精神有疾患就是資質平平……

因材施教怎麼說比較好(因材施教的真正含義)3

林青霞和兩個女兒

不管從外表身高、運動能力還是到學業水平,父輩的水平越高,他們孩子的成就即使比常人高一些,離他們的父輩還是會相去甚遠……

這在統計學裡叫做“均值回歸”。

舉個簡單的例子:

除掉運動、營養等後天因素,純從遺傳學上來講,孩子的身高水平不會簡單的是父母身高的平均。如果父母身高比較高,遠大于均值,那麼孩子身高将會往均值回歸,也就是說要打個折扣,這個折扣系數是2/3。

類推到考試水平上:

1)如果父母都是清北畢業的,比平均值高出3個标準差(偏離平均值的單位),那平均來說,孩子隻能考上比均值高出2個标準差的985。(3個标準差乘以2/3=2個标準差。)

2)如果父母都是985,比平均值高出兩個标準差,那麼孩子平均來說會上較好的一本,大概是211。

3)如果父母都是一本,比平均值高出一個标準差,那麼孩子隻會比均值高出0.67(2/3)個标準差,平均來說,一本畢業的夫妻的孩子會上比較好的二本和稍微差一些的一本。

那清北、985、211空出來的那麼多位置給誰?—— 給普通人的子女啊。

因材施教怎麼說比較好(因材施教的真正含義)4

選自趙昱鲲微博

從統計學來說,逆襲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這就是為什麼每年高考發榜時,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名校錄取通知書送到田頭農民的子女那裡;衡水中學每年也有不少學生能考上清北。

作為非學霸的子女,雖然他們孩子能考上好學校的概率低于清北、985、211的子女,但是因為這些人群的基數遠大于那些學霸的孩子——非一本要占到考生的90%,那麼,在這個大池塘裡,即使新學霸出現的比率不高,絕對數量也是驚人的。

2

家長是否很難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凡?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叫做“部分家長是否很難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

因材施教怎麼說比較好(因材施教的真正含義)5

有一個叫做“果子米”、自稱是“一枚人民群衆”的媽媽,分享了她的心态。

果子米

一枚人民群衆

7,296人贊同了該回答

娃11歲了,女娃,從她出生起我就知道她會很平庸。我和她爹都不是出挑的人,智商普通,情商匮乏,社交更白搭,過着最最平凡不過的生活。

她上幼兒園時,任何方面都非常一般,吃飯不行,身體孱弱,講話有時都結巴。娃爹說我們使勁攢錢,學習不好就去學技術,咱陪嫁個門面,開個小店。我說好。

小學後,成績尚可,但也不是最好。娃爹說看這樣興許能考上咱市的大學,咱們在大學對面買房子,中午可以回家吃飯。好,三年前,我們買了大學對面的房子。

眼瞅着她上六年級了,成績穩步上升,我們不用盯着,自己知道學習。我和老公怕給她壓力,每每考試,從來不問成績,但次次簽字時看着都還挺好。娃爹說隻要她願意,考到哪兒咱都供。我說好。

我們就這一個孩子,也沒有生二胎的打算,從她出生,我們的願望隻有倆:身體健康,天天開心。這個初心,從未變過。

我覺得這個媽媽就很有科學精神,能認識到自己的平凡和娃的平凡。

如果用數據說話,2016年中國全國考生940萬人,985高校共招18萬7346人,如果娃能考上985,那他就是考生中的前2%。

再看清華北大,那一年清華北大共招7300人,如果考上清北,那麼娃就是考生裡的前0.075%,也就是一萬個人裡面不到8個人。

這隻是參加高考的考生,考慮到農村和邊遠山區的孩子也不是人人都完成9年義務教育;再加上在大城市裡結束9年義務教育後,還有40%左右的孩子不能考上高中,(深圳這個比例是54%),那麼在中國所有的孩子裡,能考上清北的人比例估計也就在萬分之二左右。

說實話,推導出這個數據我很絕望,憑什麼我就認為自己的孩子會是這萬分之二呢?是比别的孩子都特别聰明一些,比别的孩子都特别努力一點?還是說是比别的孩子都幸運一點。

其實,我和孩子生活在中國的大城市,已經非常幸運。

3

當我媽接受我是普娃,我成績就變好了

每個家長在拼命“雞娃” 的時候,也要有點數據概念,更要有點平常心。

對學習興趣不大、成績也一直很一般的“普娃”,最好的策略,并非是鞭策他和那些“牛娃”在一條跑道競争,而是“差異化生存”。

一開始就“不瞎折騰”,因材施教,培養一技之長,甚至做一個有技術的藍領,沒準還比從三本畢業在辦公室做一個月入4K的白領更強。

在知乎上還看到一條高贊答複。

匿名用戶

11,404 人贊同了該回答

娃爹:數競集訓隊,高二确定保送

我:高考理科大省排名前十

女兒:中等生。我覺得算中等生裡的戰鬥機了,但還是中等生。

我們對女兒,說起來就像前面很多回答:健康就好,快樂就好,等等。

開始我誠懇覺得我真的這麼想,後來發現還是不夠。

畢竟說說容易。

四年級的時候女兒在班裡大概十幾到二十幾名晃,确定無疑中等生。因為要小升初嘛,想着多少學點奧數吧,我自己教。結果,天天吼。

我覺得太簡單、太理所當然的點,她就是不會,或者她錯一次,再錯一次,再錯一次,還是會錯……錯四五次我覺得:這是态度問題!于是就吼。

後來我娘看不下去,站出來吼:你們是生得好!不是每個人都有你們的運氣!

我娘三十多年教齡的小學老師,吼功比我強。

我識時務,慫得快,這段前後也就一個多月吧,回想起來還好,回頭得快。我放棄,送她去補習班,之後我老老實實坐在教室後面聽課,聽老師怎麼講課。

回家再和娃爹一起開會讨論:第一步 ,我們先各自做題,對比我們的思路,看誰的更優,對,我們兩個人如果上來直接開會就會直接掐思路,所以我們先得各自理智地表達自己;第二步,我們讨論怎麼拆分這個思路讓女兒理解;第三步,我們還得讨論怎麼能讓女兒以後都能自然而然想到這個思路。以上,經常還得準備套備份思路,讓女兒自己選擇哪個對她來說更容易。

我老公開玩笑,說給女兒做道題死的腦細胞比發篇頂級多多了。

難的其實不是接受,我女兒三歲我就知道她不如我小時候聰明了,我娘說的。畢竟她見的孩子多了去了,直接告訴我大概是中等,頂多偏上一點點。

我覺得完全無所謂啊。

我覺得康莊大道在那裡,我肯定能領她走上去,走慢點不要緊,隻要認真努力,走還是能走的。

後來發現這也是不夠的。

真正要接受的是:我眼裡的康莊大道,她連入口都找不到,我拖着她到入口,她還是看不到——這個事實。接受她确實不能像我一樣思考,即使我告訴她思路什麼樣,她還是做不到這個事實。

直到我終于明白,我不能拖着她走我的路,我得站到她的立場,她的角度,為她找一條适合她的路出來,那樣才行。

這個過程大概花了半年,之後就很順利了。

女兒現在有自己一套思路,成績也穩定了,最讓我欣喜的是,她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因材施教四個字,我從小學就認識,但真正的含義,還得女兒教會我。

看到這個故事,我回憶起來,我也并非從小就是學霸:在初二前,我數學不好,計算能力也很差,也和娃一樣,漏乘系數,忘記變号,比他還不如。

那我是什麼時候變成一個學霸的呢?是我媽媽認為我是個平凡的孩子開始的。

媽媽是北京理工大學的天才,每次數學考卷都被老師貼到牆上當标準答案,所以她很自然地期待我也會是個理工奇才,但是現實一次次粉碎了她的期望,直到她認為我就是個“普娃”,也就順其自然了。

自從沒了家長的期待和壓力,我的成績反而慢慢變好了,雖然也沒能成為一個天才,但終究沒變成一個蠢材。

認清到孩子是個平庸的人不容易,畢竟每個當爹媽的,都擔心不能發揮出孩子的潛能——

萬一娃明明是塊清北的料,卻被我的“佛系”耽誤了咋辦?如果我和孩子拼命努力,即使考不到清北考上個浙大也行啊。

能認識到孩子平凡,不僅需要科學精神,還需要理性。而理性這種東西,可能是做上爹媽後我們最稀缺的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