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加冠之年即秦王位,三十多年後還沒能親政。他的母親宣太後攝政時尚能照顧些他的面子,母親去世後,他的舅舅丞相魏冉當國,權欲大于親情,使得秦昭王有名無實。秦昭王為此有苦難言,幸好身邊有個心腹王稽在默默傾聽。
王稽官爵不高、才能一般,卻跟随了秦昭王幾十年。當年秦昭王母子在燕國做人質時,王稽是随行管家,給予了秦昭王母子不少幫助。回到秦國後,秦昭王本想在官爵方面給予王稽一些報答,然秦法明文規定,除非有大功勳,官仆出身的家臣是不能委以顯要官職的,因而王稽隻得到谒者的職位。不過王稽對刀筆以及文劄事務不太上心,幹的還是管家的活。但由于在國君身旁,大臣們也不将他當作普通吏員看待。
宣太後去世後,秦昭王權力漸大,賜王稽大夫爵位,職領長史。長史全面執掌國君事務,算是一等一的實權大臣,然而此時秦昭王還未實際親政,一些大臣對此也不那麼計較,秦昭王既然力主,魏冉等顯貴也就當陪秦昭王開心了。
可真登上了高位,王稽才能的局限就放大了許多,尤其是他對文事幾乎不懂,基本不能勝任本職工作,做了長史,仍舊隻是總管具體事務,王室典籍書令等文案實際上都是副手在管。朝野對此議論紛紛,秦昭王隻好将他撤職,做了長史府下的谒者傳書,專門執司文書傳遞,當了秦昭王的專職交通員。
秦、趙兩國會盟于韓國,秦昭王讓趙王鼓瑟,還讓史官記下“令趙王鼓瑟”,使趙惠王鬧了個大紅臉。蔺相如拿出個盆兒讓秦昭王敲,秦昭王讓他走開。秦國保镖正想前來幹涉,蔺相如當即從靴子裡拔出短劍,作抹脖子狀,聲言秦昭王如果不敲就濺他一身血。秦昭王無奈之下十分勉強地伸出手指彈了一下,蔺相如也讓趙國史官記下“秦王為趙王擊缶”。此輪算是打了個平手。
看着老闆讓人用劍指着鼻子逼着擊缶,站在一旁的王稽想出頭找回點顔面,說秦昭王壽誕臨近,請趙王以15座城池為秦昭王祝壽。又是蔺相如挺身而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請秦昭王以鹹陽一城為趙王祝壽。秦昭王隻好打着哈哈左顧右盼而言他,但心裡卻像吞了隻蒼蠅,惱王稽自不量力。
這念頭也就一會兒工夫,秦昭王是不會記恨王稽的,因為每當他感到憋屈的時候,王稽就會默默地出現在他身邊,雖不會有什麼好主意,但有這麼個心腹在側,心裡多少會有些慰藉。
毫無疑問,君王身邊需要各色人,勵精圖治者更需要能幹的文臣武将,因為要靠他們安邦治國,但同樣少不了忠誠又不添堵的近臣。這種人能力不足以開疆拓土,但他們會心無旁骛勤于王事。對君王而言,能臣可以成為戰友,平庸近臣則可以成為心腹,王稽便是後者。
秦昭王不想當一輩子名義上的秦王,可繼位快四十年了,前面依然橫亘着魏冉這座大山,他決心找一個有大本領的人來輔助自己對付魏冉。他派王稽作為特使出使魏國,表面上是與魏國結成戰略夥伴關系,實際上卻是為秦秘密尋訪名士大才。
走門路搞關系對在秦王身邊服務了幾十年的王稽來說,可謂輕車熟路。經過上下打點,多方運作,王稽還真找回來一個人,此人就是範雎。正是這個範雎,隻出三計便鬥敗魏冉,幫助秦昭王實現了親政夢想,繼而領導秦國開始二次變法,使秦國在商鞅之後,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強國之路。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彭廣軍
來源|《百家講壇》雜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