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寫文章獨步天下,寫詩也非常厲害,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名篇佳句。韓愈寫過許多首關于春天的詩,很多都成為了經典,比如,寫春雪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寫晚春的“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等等。其實,韓愈還有一首寫春天的作品,更是千古絕唱,是他小詩中的佼佼者,這首詩便是寫早春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此詩寫于唐穆宗長慶三年,即公元823年,當時的韓愈,已經56歲了。在此前不久,韓愈由于奉命宣撫,說服了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所以穆宗便将韓愈從兵部侍郎的位置上,上調至吏部侍郎。此時的韓愈,可以說位極人臣,且在各個方面都有極大的建樹,無論是文章詩詞,還是複興儒學方面,都名聲極響。
這一年早春,韓愈想邀請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好友張籍出遊(張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稱為張十八),可張籍卻沒有那個遊興,以年高事多為由,婉拒了韓愈的邀請,于是韓愈便寫下了這首詩寄給了張籍,極言早春的美景,希望能夠激起張籍的出遊興緻。其實這首詩有兩首,從第二首中,我可以看到韓愈對張籍婉拒的再邀請,詩曰:“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當然,這第二首遠遠不如第一首著名,所以此處我們隻介紹最著名的第一首。
韓愈的這首詩,以近乎口語化的語言,描繪了早春景象的美好,風格清新自然,平淡中有無窮餘味,深受後人的喜愛,傳唱度非常高。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首句描述早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詩人的比喻非常新奇,以“潤如酥”來形容初春細雨的柔媚潤澤,将春雨的特點緊緊抓住,帶給人溫柔美好的感受,杜甫也有一首《春夜喜雨》詩,其中有句雲:“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兩者似乎可以相互參照。
第二句是緊接首句而來,“草色遙看近卻無”,寫春草被春雨沐浴後的景象,當真是傳神之極。要知道,春草剛剛發芽的時候,稀疏、矮小,遠看的确是綠油油的,但是如果近看,不仔細看的話,很難發現,可不就是“無”嗎?王維曾有句,“山色有無中”,韓愈此處,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疑,這是全詩最佳的一句,詩人就像一個高明的畫家,以如椽的妙筆,絕妙的布局,将春早傳神地“畫”了出來,相信有過生活經驗的人,一定都贊成韓愈的這種描述,遠看一抹青痕,近看卻不易察覺,更何況這種早春嫩芽的背景,是在如酥的綿綿春雨之下,當真是唯美之極。
後兩句是詩人的抒情,也是對早春的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中春光最妙的事物,比起那晚春的滿城煙柳來,美太多了!要知道,大多數詩人寫春天,都喜歡萬紫千紅的晚春,但是韓愈卻别出心裁,認為早春比晚春的景色更美,所以他極力贊美早春。
詩人在這裡是采用了對比的手法,要知道,北方的冬天是嚴酷的,一旦冬天過去,小草開始萌芽的時候,就意味着,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其欣欣向榮之意便逐漸開始了。一旦到了暮春三月,雖然花紅柳綠、姹紫嫣紅,但春光反而不那麼珍貴了,“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即便是到時候再好看,人們也無心觀看了,因為春色太濃,早已失去了新鮮感。
韓愈的這首小詩,以平淡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早春獨特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于早春的熱愛和贊美,全詩細膩生動、構思新穎,帶給人一種早春的新鮮感、清新感,尤其是一句“草色遙看近卻無”,極攝春草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詩人以高超的觀察力和概括力,将早春自然之美凝練成了絕佳的藝術之美,的确是一首極妙的千古佳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