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庭作業減負?目前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如何“給學生和家長減負”成了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話題,為了在培養子女方面盡量減少家長負擔,甚至有觀點要求直接“取消家庭作業”來解決這一問題當下家長的負擔在哪些方面?對于學生的作業、輔導,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責任邊界在哪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學生家庭作業減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目前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如何“給學生和家長減負”成了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話題,為了在培養子女方面盡量減少家長負擔,甚至有觀點要求直接“取消家庭作業”來解決這一問題。當下家長的負擔在哪些方面?對于學生的作業、輔導,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責任邊界在哪裡?
目前,在控制學生作業量方面,學校具體的實施情況如何?學校如何落實學生作業的批改問題?新京報記者采訪多位家長和校方,試圖理清各種矛盾,尋求解決之道。
“困”在作業裡的家長
因為輔導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寫作業,秦華(化名)兩口子下班後的時光都被困在“預習”和“作文”裡。一人崩潰,換另一人頂上,循環往複。
提到孩子的家庭作業,秦華像講段子一樣吐槽平日裡的各種“雞飛狗跳”。她和丈夫每天晚上7點半左右才能回到位于北京通州區的家中。來不及扒拉一口飯,便一頭紮進兒子的小屋——陪學,隻為晚上9點左右能完成學習任務,把孩子哄上床睡覺,“但每次都耗到九點以後。”
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對各學段作業明确要求,小學階段作業不出校門,随堂作業在校園内完成,初中階段作業不超綱,高中階段作業不越界。
但是對秦華而言,“作業不出校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問題不在于“量”而在于孩子。秦華的兒子生于8月,在班裡算年紀小的,又是男孩,認知方面會比同齡人晚一些。雖然學校有課後服務,但指望孩子在學校主動做完作業很難。
孩子放學回家後,老人并不能輔導作業。秦華隻能以巧克力作為“誘餌”,要求小朋友在晚上6點前寫完作業,這樣等她到家後,就可以直接進入下一個環節—— 按老師的要求一科一科預習。秦華每天先花一個多小時檢查作業,幫孩子預習語文、數學,再将“接力棒”遞給丈夫,讓他輔導孩子預習英語。
雖說培養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對以後的學習大有裨益,但秦華覺得,老師對預習的重視還與現在的“内卷”有關。秦華說,老師在授課中發現,學生超前學習的情況 很多,尤其是英語,有些學生的英語水平甚至超過普通家長,為了保證上課效果,将孩子的水平拉齊,就要求學生一定要預習,“老師會把沒有預習的孩子名字發進 群裡,家長就得督促孩子預習。”
與幫孩子“預習”相比,秦華覺得,更難的是輔導“作文”。“一篇作文得耗兩個晚上,孩子不會寫,家長不會教”,秦華說,因為輔導孩子作文,孩他爸“都快得心髒病了”。
剛過去的春節,為了完成作文《出遊》,秦華一家特意約了三五好友包下北京房山區一個小院子,讓幾個孩子“出遊”了一次。玩也玩了、鞭炮也放了、火鍋也吃 了,但臨到動筆,小家夥還是不會寫。最後,為了湊字數,孩子這樣寫道,“我們三個小朋友玩鬥地主,一人出了一個四,另一人出了一個五,另一人出了一 個……”
秦華覺得,兒子到了小學三年級還不會寫作文是因為家長沒幫孩子把基礎打好。于是,在秦華的努力下,正上幼兒園大班的老二,已經提前學會了拼音,并開始閱讀不帶拼音的書,認字量大大領先于同齡小朋友,新一輪“内卷”又開始了。
“負擔”并不僅限于作業
“孩子作業在學校就寫完了,四點左右回家可以在小區裡盡情玩一個小時。”張潔(化名)的女兒目前在北京朝陽區上小學一年級。
但是,作為全職母親,她主動“增負”——給孩子做課後的學習規劃。張潔家裡有一個大大的表格,詳細列出了十幾項任務計劃,比如每天晚飯後要做多少道口算 題,每天閱讀一首唐詩,每天閱讀一本課文等,隻要小朋友每天選擇三四個任務完成,就會獲得獎勵。張潔認為,雖然學校不給孩子布置任務,但是培養孩子一個好 的學習習慣,對于她今後在高年級學習中,更有自主能力,不會感到困難。
提到當下熱議的“家長負擔”、“學生負擔”,在北京市東城區培新 小學天壇校區執行校長張莞霏看來,目前北京學生的壓力和學業負擔更多的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庭,來自家長的焦慮。家長存在的誤區之一就是“怕孩子不如 别人”,互相攀比、給孩子報班不斷升級,造成孩子的壓力。
有時,這種攀比甚至讓家校合作“變了味”。2019年,北京有小學家長爆料, 稱一位家長主動為班級打掃衛生,沒想到班主任将這一“事迹”發到了班級微信群,并且愉快說“這樣的家長給我來一打”。于是,緊接着,“要強”的家長們争先 恐後地在群裡排起了值日班,引發了另一部分家長的思考,“學校的衛生需要家長做嗎?”
通過關鍵詞搜索“家長執勤”、“家長值日”、“家 長做手工”,全國各地家校不乏引發熱議的案例。比如,2018年9月,天津某小學家長群裡發布了這樣一則通知:“應學校及教育局要求,每天都要有家長陪同 學校護導,所以每位家長都要輪值,執勤時間為7:40之前到8:00。”雖然學校最終回應是“保護孩子系家長自願”,但原本應該學校該做的事情如此“轉 嫁”給家長仍然成為了輿論聲讨的關鍵。“學校要求,哪敢不做。”
與此同時,日益便捷的通訊方式也模糊了家校之間的溝通界限。據媒體報 道,此次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娅就提出,網絡時代下,家校“作業矛盾”源于老師和家長對線上交流的依賴性,甚至 将作業也通過QQ、微信的方式線上交流。然而,線上交流方式越演越烈後,給家長和老師之間帶來了一些分歧和矛盾,同時演變為“部分老師把握不好工作量和作 業量”的問題,或使得作業量增加,從而導緻給孩子們加重了負擔。
家長李晟(化名)就認為,雖然作業減輕,但家長的其他麻煩并沒有減少, 最頭疼的就是“家長群”。“一個班級有N個群,1個集體通知群,1個英語通知群留作業,1個家長溝通群,1個集體學生體溫群,必須都置頂,漏看了哪個都很 麻煩。”李晟希望,今後家校間的溝通可以變得更簡單些。
鞏固學生知識與學生減負并不沖突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鳳凰小學校長嚴文桂表示,目前學校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控制在1小時内完成。作業應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講評。
在控制學生作業量方面,該校明确,作業應由年級統一部署,班主任統籌協調,并确定作業類型和完成作業時間。對于控制學生作業量的實施情況,嚴文桂表示“學校還是做得很好的,基本都能按要求。”
北京市東城區培新小學天壇校區執行校長張莞霏介紹,目前開學第一周,該校剛接受了東城區教委小教科“四不兩直”的檢查,針對四五年級孩子進行“作業時長”的調查,得出真實的情況是,大多數孩子半個小時左右能夠完成作業。
對于部分家長“控制學生作業量将不利于孩子提高成績、鞏固知識”的擔心,嚴文桂認為,鞏固學生知識與學生減負并不沖突。“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最有效的途 徑是保證課堂高效,而不隻是通過加大學生作業量來實現。學生完成作業也是為了更好的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如果課堂真正做到了紮實高效,課後的作業對學生來 說就不是負擔了。”嚴文桂說道。
列清單明晰學校和家庭責任邊界
“在學校布置作業的問題上,家長和校方是‘公說公有 理,婆說婆有理’,這種情況不能回避,誰的責任誰負,誰有問題誰改。”張莞霏認為,現在不排除個别學校和老師的做法讓家長确實有點喘不上氣,但需要厘清的 是,“學校究竟能否要求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是否應該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
“強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家長作為‘老師’不關注孩子的學業是否算失職?”張莞霏表示,家長應該正視“負擔”二字,不要簡單将學校要求家長做的事情當成“負擔”。
張莞霏認為,學校要求“家長做學校該做的事”是錯誤的,比如讓家長批改作業而非老師批改,但家長應該做到檢查孩子是否做完作業,作業完成的情況怎麼樣,哪裡是學習的短闆。“如果隻關注孩子生活、吃住,那是‘保姆’而不是‘父母’。”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也認為,不允許家長代勞學生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這樣的規定沒有問題,但是家長不能理解為 自己就可以不管孩子了,該家長承擔的還是要承擔。如果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校、社、政府協同育人的機制,家長也要參與到這種協同中,當小孩放學回到家之 後,家長應當了解孩子在校狀況,和學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這不能理解為是“給家長增加了負擔”。
那在學生作業問題上,家長和學校各自應扮演什麼角色?在嚴文桂看來,完成作業主要是學生自己的任務,家長在這個過程中隻是督促孩子及時完成,而涉及作業最終效果方面,則是由老師批改并反饋。
基于此,該校的作業管理規定中強調,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杜絕将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同時,作業應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講評,作業布置及批改情況納入每月教導處的常規教學檢查範疇。
如何明晰學校和家庭的責任邊界,在教育過程中做到家長不越位、老師不缺位?周洪宇建議,将各方的責任列個清單,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家長等各個主 體都參與到研究讨論中,将邊界劃分清楚,然後通過一段時間的評估再進行調整,不斷調整不斷明确,最終達成共識,這個邊界就越來越清晰。
多元化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
在2月23日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表示,鼓勵布置分層次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注重設計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作業、綜合性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
據張莞霏介紹,培新小學目前已經将“小課題”引入了小學教育中,比如讓四五年級的學生圍繞北京文化、生态做課題研究,課題可以把生物、曆史、物理等各個學科需要具備的知識和能力都調動起來,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主動搜集資料、提高學習能力。
“改變傳統作業以鞏固為主的單一功能,增加拓展性、探究性、實踐性為主的作業,讓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能關注時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要重視學生的個體 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安排彈性作業。”記者在《鳳凰小學減負工作實施情況》中看到,該校正積極探索作業的創新形式。
“拓展性、探究性、實踐性作業主要是指除了常規作業之外的多元化作業”,嚴文桂介紹,多元化作業包括語文學科的手抄報、讀書筆記、閱讀摘抄記錄卡等;數學 學科的課前調查表、數據分析統計表、學生當小老師錄制數學專題課題講解視頻等;英語學科的英語課外閱讀等;綜合學科包括科學動手操作實驗、親子制作手工布 藝等相關作業。
同時,嚴文桂也強調,多元化作業主要是以學生自願完成為原則,尤其為“吃不飽”的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這類作業受到了該校學生、家長的喜歡與支持。在嚴文桂看來,學生的常規作業是一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而拓展性、探究性作業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采寫 新京報記者 劉洋 吳蘋蘋 馮琪 校對 翟永軍
來源:新京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