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什麼佛經最好?學人當知佛法難逢,經典難遭難遇我們今天能夠得聞,皆是曆代祖師舍身舍命,曆盡千辛萬苦所得譬如般剌密谛破肉藏經而傳楞嚴,唐僧玄奘西行五萬而取真經所以,面對經典應生希有想詩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初學者什麼佛經最好?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人當知佛法難逢,經典難遭難遇。我們今天能夠得聞,皆是曆代祖師舍身舍命,曆盡千辛萬苦所得。譬如般剌密谛破肉藏經而傳楞嚴,唐僧玄奘西行五萬而取真經。所以,面對經典應生希有想。詩雲: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佛法從恭敬中得”。經典,是佛陀開示的法要,能導人超凡入聖。若有人能虔誠誦持,諸天護法也會随侍聽聞。若心懷恭敬,閱讀經典,可啟發無量的智慧;若無恭敬而緻亵慢,則轉增罪業。所以,能以恭敬心誦持經典的人,必常為諸天善神所護佑。
恭讀經典
若欲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讀經前須先至誠懇切,清淨身口意三業。身應端正而坐,嚴謹肅恭,如對佛面;口應緘默,不閑談、嬉笑、戲論;意應屏息雜念,放下一切外緣,不打妄想,專注于法。
1. 誦經前要将雙手洗淨,不可以污手觸經,勿用口水沾指的方式翻頁。且不論吃素或吃葷食,誦經前都應先刷牙漱口。
2. 選擇無人打擾之處,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打斷自己誦經。
3. 學佛的人宜戒蔥、蒜、韭菜等氣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飲酒。若剛食用過以上食物或飲過酒,不宜誦經。須刷牙漱口,在通風處待一陣子,待氣味散盡,才可持誦經典。
4. 所在處若有佛像,應先禮佛三拜;若無佛像,則以雙手持經書高舉至齊眉處。
5. 禮佛後,即端身正坐(亦可盤腿而坐),合掌;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号三遍及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稱念後即可開始讀誦經文。誦經時,除雙腳不可交叉、翹腳外,也不可邊誦經邊吃東西。切不可躺着讀經或在不淨處讀經。
6. 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将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後再讀。若有雜念、妄想,就要趕緊将心收回來,保持專注。讀經時若有無法抑制的惡念、雜念,可先合上經典,淨念後繼續閱讀。也可觀惡念本空,念念生滅,不去理它,将注意力集中在經文上,不斷地向下讀誦,久之惡念自消。
7. 誦經時,有人造訪或問話時,可以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将經典合起,起身迎客;千萬莫在經典合起之前,即對着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大笑不已,這是亵渎法寶的行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8. 經典未看完時,不可折頁、折角等做标記,或将書扣卧,擱置為“人”字形,應夾放書簽、紙條等作為标記記之。
讀誦經文時,對所誦念的經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以這樣的方式來誦經,既能回向功德利益一切,又能成就自己的道業,真正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門。
誦經佛經,不但可以啟發智慧心,也可以培養定力。最後回向時,不僅回向給自己、親友的冤親債主,更進一步回向無上菩提,且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衆生,都能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即在無形中與無量衆生結下善緣,不僅自利還能利他。
佛教經典安置
1. 應将佛典恭敬安置于清淨處,不可放于夫妻卧房等種種不淨處。若在單身居住的卧室放置佛典,晚上休息時應将經典置于高處,并用淨布蓋好;頭靠經典一側而眠,切不可腳沖經典。不可在佛典所在之處,有種種污穢的行為。
2. 佛典應按經、律、論的先後次第整齊擺放,由上而下的順序依次為:大乘經典、小乘經典、律藏、論著、經典注解、祖師著作、一般佛學書籍,世間的書籍、資料等放在一切佛典之下。
3. 如需随身攜帶佛典時,不得置于腰部以下,且不可挾于腋下。
4. 經典上若有灰塵當以淨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塵。經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放置經典的桌面上,不應擺放雜物。
5. 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後必須擦淨。
6. 擺放經書時,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當端正之。對經書與佛教法器,皆當恭敬處置之。
7. 經典無暇閱讀,應流通他人。
8. 經典所在之處,皆有龍天護佑,若任其損壞廢置,罪過無量。陳舊佛典若有破損,應速修補。如果嚴重殘缺,無法修補,應安置淨處存放。一句經文乃至一個佛字,都不可燒毀或丢棄。
佛法是真理,當我們在讀誦經典時,也就是在熏習,一遍、兩遍……不斷的熏習,加上平時藉由不斷思惟經中義理,反省檢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端正自己的知見,長久下來,自然有轉化種種煩惱、執着的智慧。進一步藉由熏習佛法,體悟本具的心性,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自己,能夠不随外境所轉,處處作主。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網絡,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