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人的所有行為都伴有相應的禮法,即使是稱呼别人和自稱時也不例外,這一方面是為了表現自己的修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對别人的尊重。
我國古老的禮文化,為上至國家大事、下至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參照的标準。我國古人對别人的尊稱,一般都有擡高和追捧的意味,而對自己的謙稱則通常帶有貶低的含義。這可以說是出于和諧交往的需要,是一種精氣内斂、涵養豐富的表現。
令,尊稱,基本可以理解為“你”,但通常後面還會跟着别的稱呼,一般是對方的親人。比如令尊,是對對方父親的尊稱;令堂或令慈,是對對方母親的尊稱;令兄,是對對方兄長的尊稱;令弟,是對對方弟弟的尊稱;令郎,是對對方兒子的尊稱;令愛,是對對方女兒的尊稱;令正或令阃(“阃”音同“捆”),是對對方妻子的尊稱。
高,尊稱。高足,指對方教授的弟子;高見,指對方的意見;高論,指對方的見解;高壽,尊稱對方的年齡(特指年紀比較大的人);高就,尊稱對方的工作。
不,謙稱,特指對自己,如不才,不佞,不肖等。其中,不才是對自己才能的謙虛,通常是在别人要求自己做事時使用;不佞是對自己言辭能力的謙稱,通常在别人要求自己說話時使用;不肖,是對自己盡孝道的謙稱,基本隻用于對自己的父母。
小,謙稱,常用于年紀比較小的人。小人,通常用在官場中無官職者對有官職者的自稱;小弟,對年齡比自己長的人自稱;小兒,對别人稱自己的兒子;小女,對别人稱自己的女兒;小生,讀書人的自稱;小可,吏職卑微的人的自稱,通常是文職小吏,如果有官職,在品級比自己高的官員面前,通常稱下官。
老,謙稱,用于年紀比較大的人。如老夫,老年人通用的自稱;老朽,老年人通用的自稱,有謙虛之意;老身,老年婦女的自稱。
敝,謙稱,指稱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事物,如敝人、敝舍等。
家,主要用于對自己家人的第三人稱,而且通常指尊長。如稱呼自己的父親為家父、家嚴、家尊、家君;稱呼自己的母親為家慈、家母;稱呼自己的兄長為家兄;稱呼自己的姐姐為家姐等。
舍,也是對自己家人的第三人稱,但通常是指小輩。如稱呼自己的弟弟為舍弟、稱自己的妹妹為舍妹、稱自己的侄子為舍侄等。
古代的諸侯國君稱自己為孤,如果是重視德行的君主也會稱自己為寡,如果是重視仁義的君主會稱自己為不谷。秦始皇以後,各朝代君主統稱自己為朕,而臣子對君主的自稱為臣,但在集權嚴重的朝代,也有臣子對君主自稱奴才的。
學生對老師稱呼自己,則可以用晚生、晚輩、晚學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