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癡心不改堅守貧困村?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訊位于安甯市縣街街道的甸心村,曾被人戲稱是無資金、無項目、無區位、無資源的“四無村”現在,這個“四無村”已逆襲成為安甯市鄉村振興的樣闆、周邊縣區學習的榜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年癡心不改堅守貧困村?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位于安甯市縣街街道的甸心村,曾被人戲稱是無資金、無項目、無區位、無資源的“四無村”。現在,這個“四無村”已逆襲成為安甯市鄉村振興的樣闆、周邊縣區學習的榜樣。
黨員帶頭 讓村莊美起來
近日,記者來到甸心村。沿着幹淨平整的道路向村内走去,随處可見綠植和鮮花,不見一點垃圾。81歲的村民張在鳳說,10年前的村子可不像這樣好。那時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由于沒人管,村裡路難走,又髒又亂。
2019年,甸心村黨支部決定讓黨員帶頭,對村裡的旱廁進行改造,對道路進行擴建。
“村裡的路兩邊有的人家種竹子,有的人家堆磚塊,有的人家種菜。動員他們拆除,很多人不理解。”甸心村黨支部書記張奉華坦言,當時修路的壓力很大。
“壓力大,也要幹。”張奉華帶領村裡的黨員,一家一戶地走訪、動員。他們先給村裡的老人做思想工作,做不通就去找他的子女,要是他的子女也做不通工作,就去找他的孫子孫女,總之就是要取得大家的支持,把村裡的人居環境搞好。
村裡道路改擴建要征用一戶人家的菜園子。由于這戶人家的排水溝被鄰居家的竹林擋住了,一下雨家裡就淹水,因此他提出“隻要讓排水溝暢通了,家裡的菜園子要占多少就占多少。”于是,黨員們輪番上陣做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于解決了問題,讓道路順利擴建。
為了改善村容村貌,甸心村把整治及維護村裡的環境衛生寫入村規民約,并定期進行民主評比。村民可通過評比獲得的積分,兌換大米、食用油及生活用品。村民如果違反村規民約,就會被曝光,并取消評優評先資格。
“剛開始一些人覺得這些規章制度不近人情,但随着環境不斷改善,全村村民都認同了這些規章制度,并成了鄉風文明的支持者和維護者。”張奉華說。
村民張阿姨認為,村裡的衛生死角都清除了,亂丢垃圾、亂貼亂塗等現象都不見了,環境好了,大家也舒心了。
現在,甸心村已率先在縣街街道實現“群衆100%擁有安全住房、100%改建無害化衛生戶廁、100%綠化美化惠及到戶、100%能把車輛開到家門口”的“4個100%”發展目标。
産業支撐 成鄉村振興樣闆
很長一段時間,甸心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外出打工。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回來,發展家鄉、振興家鄉?張奉華認為,甸心村必須要有産業支撐才能發展起來。
“要讓每一畝土地都産生很好的效益,讓村民有持續性收入,才能把人吸引回來。”于是,甸心村黨支部與村民代表多次協商,通過土地流轉方式激活村莊發展活力。
“以前能流轉的土地都流轉了,現在剩下的都是不成規模的,要想流轉現有土地,可能要協調很多戶村民。”張奉華發現,要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個接一個。
要流轉土地,必須要有資金。按銀行的貸款政策,村集體要有資産抵押,但是甸心村沒有。怎麼辦?
“實在不行,就以個人名義去貸款。”說幹就幹,張奉華以自己的房産作抵押,貸款160萬元,流轉來村裡閑置的土地,開始了産業發展的探索。
“先試種葡萄,把高品質的甸心葡萄産業先做起來,結合‘二代紅梨’種植,再把高附加值的紅梨産業做起來。”張奉華相信,利用甸心村良好的環境,還可以打造民宿、餐飲等鄉村旅遊業态,讓遊客不僅可以觀賞鄉村美景,還可以采摘新鮮瓜果、體驗農耕樂趣,從而促進村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
甸心村鄉村振興的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村民也都相信,甸心村的幸福日子,來了!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書勇 實習生:戴龍進
責編:畢群
編審:李星
終審:周建軍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