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球的故事講給宇宙#
一直疑惑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為什麼道理規律不可以講出來呢?
上
今天浏覽網頁,好友一篇文章精摘于下:
老子《道德經》,上卷說道,下卷論德,共八十一章,包含了老子一生對道德學說的感悟。它涵蓋治國、治家、治身之常理,也是萬事萬物之根本。
巜道德經》看似至深至奧,玄之又玄,實則至簡至易,易懂易行。道隐德顯,道體得用,德不離道,道亦不離德。無德不能顯道,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如茶杯為體,喝水為用。器為實心不能用,空心為用。空即無也。
人合于道則德,物合于道則序,不悖不逆,則人心安,天下治。學習道之十性,學習道之三寶,受益匪淺。
物合于道者則序,反之則為悖為逆。
人德物序則天下正,人悖物逆則天下亂。
道有十大特性:虛無,自然,清靜,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争。參悟到了任何一個,就入了道。
道還有三寶。
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一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将救之,以慈衛之。”
具體來說:
1.慈性自然。如以人我一體,萬物同源之心感化。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國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2.儉性清靜。無妄為之行,順天應人。道不貪心,儉以養德。物物收益,人人受益。儉安能不廣?
3.不敢先為水性。謙卑處下,不炫己長,置身于後,不為人先。水善利而萬物不争,此性為不争。
舍此三性,貪心必生,争強好性,争權奪利,争先恐後,仁慈皆無,如此相争,離道遠矣!
守此三性,執此三寶,就能守住天下,守住道。用于戰争必然戰無不勝,用于守業必然堅如磐石。心中有慈愛者,天将救之,以慈衛之。
真乃世界大道,吾欣然接受之。
下
一直疑惑,老子的道可道,非可道,為什麼道不可以講出來?為什麼道不可以講清楚?現代科學規律,不都可以講出來嗎?
如果說每一條規律都有局限性,講不出來,這個問題可以接受。那還有後繼人,接着講呀!正像牛頓之後有愛因斯坦,對稱之後還有非對稱。現在也有敢為天下先。也許老子那個年代,限于生産力水平,他隻能講到他的那一層,所以他說道非道,不可道。世界萬事萬物是可以認識,也是可以總結的。世界早已打破不可知論。所以我們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牛頓愛因斯坦都是思想巨匠,最後限于自我,也認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與老子的哀歎,異曲同工吧?
孔子的仁政禮學思想,不是一樣繼承了老子周禮,而後世又将它發揚光大嗎?一個人的能力智慧是有限的,但我們都要把它發揮出來,貢獻出來,這個世界的文明,才能源源不斷,永續向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其實它必然存在于那兒,有對稱必然有非對稱,有狹義相對論必有廣義相對論,有拒絕必然有接受。人,以探索世界為天職,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定看得更遠。我們敬仰權威,不是為了僅僅停留在權威這一層。打破權威,接受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我們一定可以看見更大的世界,一定可以發現更多的奧秘。
生活就是一座富礦,無論是先賢老子,還是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還是亞裡士多德,都是在生活中不停開掘,結果發現了真理,品出了滋味。如果我們一樣努力,也可以掘到真金,獲得成功幸福的。
文明無止境,生活無限美,努力吧朋友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