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已成為汽車行業公認的主流趨勢,并逐步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為了彰顯中國汽車産業在核心智能科技領域的進步,汽車觀察傳媒聯合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共同舉辦“2022中國汽車智能創新技術評選”活動,并重磅推出“智無不言·中國汽車智能創新技術”專題報道,以期通過深入采訪本次評選的重量級專家評委及不同技術領域的優秀企業代表,洞察中國智能汽車産業鍊的發展現狀,展現中國自主原創的底層核心技術,進一步推動汽車智能化的持續快速發展。
當前,在“新四化”浪潮的推動下,自動駕駛已進入風口期。有機構預測,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系統的市場規模将達到6000億元,而中國市場的規模接近1500億元。巨大的市場想象空間使自動駕駛成為汽車廠商的必争之地。眼下,棋至中局,誰掌握了更先進的裝備,誰便能擁有更多勝算。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角逐中,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都不約而同地将激光雷達車型作為殺手锏。 據了解,2022年以來,包括奔馳S、寶馬ix、蔚來ET7、小鵬G9、理想L9等多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高級别智能車開啟交付,平均激光雷達搭載量約為2顆。
那麼,被越來越多的車企當成殺手锏的激光雷達技術,在整個智能汽車産業鍊中究竟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國産激光雷達處于什麼水平?不同的技術流派之争是否有定論?
帶着諸多疑問,日前,《汽車觀察》專訪了亮道智能CEO劇學銘博士。
激光雷達前裝上車中國最火
談及激光雷達的發展現狀,劇學銘指出,從目前市場上已發布的情況看,已有近20款車型宣布搭載激光雷達。雖然目前激光雷達還沒有到大規模量産的階段,但已經處于前裝量産的熱潮期。
其中,中國是全球激光雷達前裝上車最火熱的區域市場。“國産激光雷達在全球市場份額的占比上,并不落後于外資産品,這得益于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以及國内車企最優智能化的看重和加大的投入。”劇學銘進一步表示。
同時,劇學銘坦言,在核心芯片方面,我國仍和國外有一定差距。“目前主流激光雷達的芯片以外資産品為主,受到全球芯片短缺、斷供的影響,短期内大規模激光雷達産品的交付也存在一定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自動駕駛汽車的逐步量産,作為自動駕駛汽車關鍵傳感器的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也将在未來5年保持高速增長。
根據國信證券預測,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将由2021年的21億元增至2025年的54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26%。
不同技術路線将長期并存
衆所周知,智能駕駛涉及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層。其中,感知層是汽車獲取駕駛環境信息并作出有效決策的重要模塊,由多類傳感器組成,包括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以及慣性導航設備(GNSS and IMU)等。其中,雷達相當于汽車的一隻“眼睛”,攝像頭則是另一隻“眼睛”,但兩隻“眼睛”的成像原理、數據形式都不同。
正因如此,業内存在着不同的技術路線之争。如,馬斯克是激光雷達堅定的反對者。特斯拉一直堅持使用攝像頭的純視覺感知方案,不僅不要激光雷達,甚至要把毫米波雷達都去掉;而國内的主流路線,如,蔚小理則均采用搭載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
支持特斯拉路線的人認為,激光雷達最終必然被拿掉,多傳感器融合不如純視覺。“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是智能汽車的兩根拐杖,高精地圖負責提前展開‘戰場迷霧’,激光雷達負責複雜場景下的避障補盲,但随着CMOS和算力、算法的進化,純視覺必然是蔚小理最終的唯一選擇。”業内人士表示。
支持蔚小理路線的人則認為,視覺方案在很多場景下是存在缺陷的,而且很快就會觸達它的能力天花闆。如輔助駕駛進出隧道,光學發生很大變化的場景,視覺方案基本是失效的,即便是特斯拉,也僅能保持20%的能力。
那麼,不同的技術路線究竟誰優?誰劣?
在劇學銘看來,目前,整個行業仍處于各種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的階段,還未到收斂期,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仍會共存。“現在的技術路線,不存在哪個技術路線一定要把其他的幹掉,而是大家共同合作,把激光雷達從0到1推動起來,這個是更關鍵的。”
劇學銘強調,不同類型傳感器各有優劣,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之間有很強的互補性。“激光雷達有高精度的感知,不受自然光的影響,抗幹擾能力強,成本在快速下降過程中;視覺方案有豐富的語義信息,但高度依賴于自然光線;毫米波雷達有很好的穿透性,在惡劣天氣環境中依然可以有穩定的感知輸出,但是探測精度較低。不同傳感器之間需要依據車輛不同功能開發需求進行組合配置。”劇學銘進一步解釋道。
總之,對于不同的技術路線之争,劇學銘的觀點是:“視覺、毫米波、激光雷達,三者長期都要配合使用,如果要實現L3及以上高級别自動駕駛,激光雷達不可或缺。”
正因為不同技術路線的同時存在,劇學銘預計,在激光雷達真正實現規模化量産以後,市場會往頭部聚攏,但業内不會出現寡頭或者隻有兩三家壟斷的情況,預計全球會有十家以上的頭部玩家存在。
側向激光雷達:專為近距場景設計
縱觀業内,目前,全球範圍内激光雷達的主要玩家既有Velodyne、Luminar、Aeva、Ouster、Innoviz等國際大牛,又不乏速騰聚創、華為、大疆等國内知名企業。對于中國激光雷達企業而言,如何在多樣化的發展路徑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進而形成獨有的競争力至關重要。
亮道智能作為激光雷達系統供應商,不僅提供激光雷達硬件,還提供感知功能開發、測試驗證和量産後數據服務在内的全棧式服務。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5月,亮道智能發布了自研的國内首款純固态側向補盲激光雷達LDSatellite™産品系列。
劇學銘介紹,該産品采用純固态Flash激光雷達技術,通過芯片化的發射與接收器件,無任何運動部件,是真正的全固态激光雷達,兼具性能和成本優勢。此外,該産品體積小巧,可靈活嵌入車身,且具有超大垂直視場角,近場盲區最大範圍覆蓋,非常貼合主機廠客戶高級别自動駕駛的感知需求。
“基于目前Flash激光雷達發射和接收端芯片可實現的水平,Flash技術非常适合做補盲(覆蓋範圍在30-50m),其感知覆蓋範圍足以支持補盲需求,和前向主雷達可實現很好的感知互補。 ”劇學銘補充說道。
不僅如此,其可靠性高、壽命長、易于生産,更容易實現全自動化大批量生産。據悉,該産品将于2023年下半年量産。
劇學銘指出,相較于國内絕大多數激光雷達企業而言,亮道智能具備三大核心競争力。
第一,亮道智能團隊橫跨中德,具有豐富的國際量産項目積累。核心技術團隊曾帶領軟件量産開發團隊參與Scala全球首款激光雷達在奧迪A8車型的量産落地。國内團隊自2015年開始創業,經曆了自動駕駛從0到1的過程。基于對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客戶的自動駕駛需求的深刻理解,亮道智能可結合客戶需求,定制提供一整套軟硬件一體化的系統解決方案。
第二,亮道智能自研的激光雷達感知算法,可針對不同類型的激光雷達硬件組合提供相應的感知融合算法,并實現基于主流算力平台的算法集成。“軟硬件解耦的适配能力,是亮道智能獨特的核心競争力之一。”
第三,在測試驗證能力的建設中,亮道智能積累了很強的從硬件到軟件、從開發到測試的全棧式系統交付能力和對于場景的深刻理解,這對後續基于激光雷達大數據閉環訓練,感知功能持續叠代奠定了基礎。
據悉,亮道智能于今年初完成了A 輪融資,并已開啟B輪融資,目前正處于與客戶商談量産項目的階段。
對于行業的未來,劇學銘預測,在2-3年内,激光雷達有望成為一個系統解決方案。在他看來,激光雷達不僅在車載方面,在智慧城市、商業化等應用方面都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亮道智能緻力于與合作夥伴一起,攜手将激光雷達系統廣泛地應用于智能駕駛和智慧出行領域,用安全可靠的技術與産品為未來智慧出行保駕護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