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初三文言文曹刿論戰閱讀

初三文言文曹刿論戰閱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18:29:57

初三文言文曹刿論戰閱讀?原創 願做佛前一束青蓮 樂終古而未央人莫予毒,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初三文言文曹刿論戰閱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初三文言文曹刿論戰閱讀(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1

初三文言文曹刿論戰閱讀

原創 願做佛前一束青蓮 樂終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我記得我是初中在語文課裡學習背誦的這篇《曹刿論戰》,現在讓三年級的小朋友背誦好像有點太早了,我也忘了當時為什麼要讓孩子背了,可能是覺得他不聽話,要懲罰他一下吧。

《曹刿論戰》選自《左傳》,也就是《春秋左氏傳》,是左丘明為《春秋》這本書做的注解。之前學習背誦《司馬光砸缸》時,裡面說到“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這裡面講的《左氏春秋》,就是左傳。司馬光從小就喜歡聽人家講左傳。

我覺得《左傳》是中國古文的一個高峰,左傳的文字幹練簡潔,不尚浮華,非常有力度。

我們先來看原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将戰,曹刿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齊人三鼓。刿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将馳之。刿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們可以看到,整篇文章,沒有一絲一毫多餘的成分,就像把血肉都去掉的骨架一樣,完全是在對話中塑造人物,而且對比性極強,我們逐句來分析拆解。

十年春,齊師伐我”,十年春,指的是魯莊公十年的春天,因為左丘明是站在魯國的立場上寫這本書的,所以“齊師伐我”,也就是說齊國派軍隊進攻魯國。

公将戰,曹刿請見”,魯莊公将要帶軍隊與齊國作戰,曹刿請求觐見。曹刿在曆史上留下的資料信息不多,我們對他沒有更多的了解,有一種說法曹刿就是曹沫,《史記》中的《刺客列傳》中有關于曹沫的記載,當然這個說法不一定對,姑且存疑。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刿的鄉裡人說,這種軍國大事是當官的人操心的事,你又何必跟着摻和呢?肉食者用來代指權貴,看來老百姓隻能吃糠咽菜。晉惠帝聽到老百姓沒糧食時說,何不食肉糜?吃肉和吃糧食的區别就是兩個階級之間的界限吧。這個鄉人的話翻譯成現在的語言就是,你一喝地溝油的命操什麼中南海的心啊?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刿說,當官的目光短淺,沒有什麼深謀遠慮。這是曹刿下的一個論斷,在後文中,一直在論證這個論斷。

乃入見。問:“何以戰?””,于是曹刿去觐見了魯莊公,何以戰,就是“以何戰”,憑借什麼來與齊國作戰?現在我們對于左傳的文字的精煉應該有所了解了吧,難道曹刿跟魯莊公就沒有一句客氣話嗎?肯定有,但是左傳都給省略了,舍棄了,直奔主題。

魯莊公按照他心中的重要性說了三條他認為可以去和齊國作戰所憑借的資本,我們可以看看他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以及曹刿是怎麼看待這三條的。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這是魯莊公心中的第一條,他說,我所享用的吃的穿的我自己都不敢一個人享用,我都會賞賜給我周圍的人。從這一點看,魯莊公還是一個不錯的君主。

那麼曹刿怎麼看呢,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曹刿認為這種小恩小惠并沒有能遍及所有的人,所以人民不會跟從魯莊公去作戰。

然後魯莊公說了第二條,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犧牲,不是現在我們理解的犧牲了,死了的這個意思,而是指祭祀祖先的豬牛羊,玉帛,指的是玉器和絲織品,都是祭祀用的東西。魯莊公說,我祭祀祖先神佛的東西,都不敢虛報數量,有一說一。這是魯莊公心中第二重要的事情,祖先或者神佛的保佑。

曹刿怎麼看呢,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說,這些都是小信用,還沒讓神靈信服,所以神靈也不會保佑你。

最後,魯莊公說了第三條,這一條在他心中分量最輕。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他說,大大小小的案件,我雖然不能一件件都親自察看,但肯定都是按照實際情況了來處理,絕不會有徇私枉法,弄虛作假的情況。

雖然魯莊公認為這條分量最輕, 曹刿反而是最看中這一條,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刿說,這樣做人民就會對你很忠誠,可以憑借這一條去和齊國作戰,如果作戰,我請求跟着您。

魯莊公對于去和齊國作戰自己可以憑借的資本的認識,可以說是第一次表現“肉食者鄙”。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魯莊公和曹刿一起乘車,與齊國軍隊在長勺作戰。這裡兩個字的讀音有分歧,乘,應該讀SHNG,還是CHENG,我自己覺得應該是SHENG,表示車輛的意思,那時候作戰還是作戰車,四匹馬拉的戰車叫做乘,因為魯莊公和曹刿是在戰車上,所以應該是SHENG,還有長勺的勺,應該讀SHUO ,還是SHAO?我覺得應該是SHUO。

下面的文字就是表現魯莊公和曹刿的軍事指揮能力了。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魯莊公要擊鼓命令軍隊進攻了,曹刿說還不可以。這是第二次表現“肉食者鄙”,同時也是第一次制造懸念。

齊人三鼓。刿曰:“可矣。”齊國軍隊擊了三次鼓,曹刿說,我們可以擊鼓了。為什麼可以了?沒說,第二次制造懸念。

擊鼓好像是都要擊三次,京劇中張飛對關羽說“城樓上助你三通鼓,十面旌旗壯壯威嚴”。

下面緊接着四個字,齊師敗績,完全省略了如何交戰的過程,因為這個過程不是作者想要表現的。

公将馳之。刿曰:“未可。”魯莊公想要宜将剩勇追窮寇了,曹刿又攔着了,不可以。為什麼?沒說,第三次制造懸念,同時也是第三次表現“肉食者鄙”。

”下視其轍,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下車觀察地上的車轍,等到車把上遠望,說可以了。于是才追擊齊國軍隊。為什麼呢?還是沒說,第四次制造懸念。

這裡出現了轍和轼這兩個字,我們應該能聯想到蘇轼和蘇轍,不知道他們的名字為什麼要起這兩個字。

既克。這描述追擊齊國軍隊打了勝仗隻用兩個字,比上邊“齊師敗績”還簡略,一筆帶過,根本不說追擊的過程和情況。

公問其故。魯莊公問曹刿為什麼這麼作戰的原因以及能打勝戰的原因。這也是第四次表現“肉食者鄙”了,當然了,我說的這是第四次表現“肉食者鄙”,主要是說,戰鬥結束了,魯莊公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指揮戰鬥,以及勝利的原因。

魯莊公其實還是很不錯的君主,首先他對于曹刿開始的質問很耐心,并沒有惱怒,其次,在作戰時,他能夠聽從曹刿的建議,第三,雖然他不明白為什麼曹刿要這樣指揮以及能打勝戰的原因,但是他能不恥下問。

下面曹刿是對這次指揮的總結,回答了魯莊公的問題,也解答了所有的懸念。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這篇曹刿論戰的妙處了,除了文字精煉,毫無廢話,一句多餘的話沒有,甚至一個多餘的字都沒有之外,它的整體行文結構也是非常精妙,先是從曹刿口中說出“肉食者鄙”的論斷,然後後面處處在論證這個論斷,同時也處處制造懸念,随後在結尾時,一次性把所有懸念解開。這就是著作者的功力,也是我們應該揣摩學習的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