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天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每天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4 09:17:36

【原文】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 王建

每天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1

【注釋】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樣子。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懷人的思緒。

每天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2

【見解】

這是一首描寫八月十五中秋節,望月思人的詩。地白,指的是月光灑在庭院中,使地面的一片潔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僅僅地白二字便創設了一個凄清的環境,這時詩人又突然聽到遠處鴉雀回巢。夜很深了,又十分寂靜,因為鳥兒都已經回巢休息。而詩人還是沒有睡去,靜靜的,靜靜的望着中秋的明月,看着凄婉的月光,灑滿空曠的庭院,聽着鳥雀回巢與親人團聚,就好像其他的人啊,也因着中秋佳節,與故友親人久别重逢,反襯着自己隻能靜靜的看着,聽着,羨慕着。各中滋味,怎一愁字了得!

下一句詩人的目光的陡然拉近,好像是不忍再看鳥雀回巢萬家團圓的場景,卻又看到桂花漸漸的,無聲的被中秋冰冷的露水浸濕。如果讓我們進行大膽的揣摩,桂花被露水所浸濕,那麼詩人的内心,是否就如同這桂花一般,悄無聲息的被點點愁緒所蠶食,被對友人的思念,一點一點的浸染?愁緒慢慢蔓延開來,詩人的内心也漸漸的凄涼起來,直到,心涼如冰……

第三句,中秋望月的習俗自古便有,中秋節這一天,大家都在舉頭望着天空中那皎潔的明月。但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這裡也是一樣的,那些合家團圓的人望着秋月,内心自是無比的喜悅與滿足。可是詩人呢?詩人孤寂的的望着秋月,内心充滿了對朋友的思念。他想,他的朋友也一定跟他一樣,孤單的望着秋月。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詩人癡癡的望着秋月,就好像看見了他的朋友,聊以解懷。

最後一句,從“不知”,“誰”中可以知道,這是一句問句。不知道啊,這中秋的愁緒,落到了誰那。那麼這句問句,是疑問句還是反問句?就我拙見,二者皆有。先說疑問,這是詩人向他的友人發問,我在凄清的中秋夜晚裡,思念着你。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望着皎潔的明月,聽着萬家團圓,鳥雀歸巢,聞着那濃濃的桂花香氣,随着那月光的灑落,桂花的飄落,思念着我?再說反問,秋思落在誰那?秋思落在我這。讓我們回轉目光,再看第二句,盛放的桂花被露水所打濕,常常飄落下來。再讓我們想象一下那個場景,凄婉的月光灑在地面,庭中一片潔白,帶着冰涼露水的桂花點點飄下,無聲的占滿了整個庭院。詩人的内心或許也是如此,愁緒一點點的産生,蔓延,充斥着整個内心。這樣,整首詩上下關聯,渾然一體,宛若天成。

唐代詩論家司空圖在《詩品二十四則·含蓄》中寫道“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就我認為,這首詩已經達到了這種境界。詩人并沒有進行過多的抒情,僅僅通過幾樣景物,便表達出了如此豐富内斂的情感。着實是神來之筆。寄情于景,全詩沒有寫過一個愁字,但是那種淡淡的愁緒卻充斥着整首詩。實在是妙哉!

每天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3

唐代詩論家司空圖在《詩品二十四則·含蓄》中寫道“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就我認為,這首詩已經達到了這種境界。詩人并沒有進行過多的抒情,僅僅通過幾樣景物,便表達出了如此豐富内斂的情感。着實是神來之筆。寄情于景,全詩沒有寫過一個愁字,但是那種淡淡的愁緒卻充斥着整首詩。實在是妙哉!

(作者:程俊超 校稿:遊金地 何良慶)

本文屬于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賬号并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别字,歡迎指出,我們将積極改正!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