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趙匡胤未完成的一件小事

趙匡胤未完成的一件小事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01 18:14:15
前言

自幼膽識過人的趙匡胤,有着一身好武藝,家族時代為将。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開始投靠郭威,郭威通過軍事政變篡奪了後漢政權,建立了後周。趙匡胤憑借自己的智勇雙全,能征善戰,很快受到了郭威的賞識,因此得到了火速提拔。

趙匡胤替郭威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些功勞自然沒有白費,公元959年趙匡胤就坐到了殿前都點檢的位置,相當于現如今的總統衛隊隊長的職務,也積攢了不少人脈,認識了許多大将軍。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大年三十,當朝廷百官歌舞升平之時,接到了北漢、契丹聯合入侵的加急戰報,時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接到朝廷勒令抵禦入侵,可趙匡胤拖言兵少将寡,不能前往,朝廷随調派全國軍隊聽趙匡胤委派,趙匡胤也從此踏上了成王路。

趙匡胤未完成的一件小事(三個典故看趙匡胤的)1

陳橋兵變爆發——巧借流傳,暗渡成倉

趙匡胤出征時,都城就流傳“将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的流言。

意思就是在出兵打仗的時候,将冊封點檢成為天子,說明了趙匡胤早已經為兵變埋下了伏筆,就等着皇帝派自己出京城打仗。城外已經紛紛攘攘,各家各戶都預感到戰争的氣息了,可是朝廷在趙匡胤的禁衛軍的封鎖下,竟然和平時一樣,可見預謀已久。

衆所周知,五代更疊的命運都來自于軍事政變,郭威當年率兵攻入開封時,下令屠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讓老百姓苦不堪言,而趙匡胤卻下令禁衛軍嚴守宮門,出征路上也沒有劫掠的現象發生。

一切都一反常态,趙匡胤率領軍隊到達了距離都城開封二十公裡處的陳橋驿,下令軍隊安營紮寨。

陳橋驿的地理位置是怎樣的呢?靠近黃河,是兵家必争之地,軍隊如果渡過黃河就離如離弦之箭,很難受到京師控制了。

《宋史》:“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省,衆将皆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

将士們圍坐在一起,高聲談論,小皇帝年幼無知,朝政不穩,應該早早地廢除,還是擁點檢為皇帝吧。都押衙李處耘,詢問各将領的意見,迅疾将消息告訴了趙匡胤胞弟趙普。

趙普深知勢不可擋,便告知趙匡胤将領們的意見,趙匡胤提出“約法三章”誰若背叛,人人得而誅之。随後便密令通知把守宮門的石守信,嚴加防範,密切注意宮中态勢,不能走漏消息。

趙匡胤未完成的一件小事(三個典故看趙匡胤的)2

趙匡胤的智慧就在于,知道不能莽撞行事,假借酒醉昏睡了過去。

誰知第二天一早,聽得軍帳外軍士呼叫,響聲隆隆,趙匡胤來不及穿戴便跑了出去,哪曾想是将士們列陣跪拜,高呼“萬歲”,趙匡胤表面忐忑,心中大喜,慌亂中被将士們簇擁馬背,大軍向京城進發。

說到底,趙匡胤對于後周的小皇帝和太後留了許多情面,在陳橋驿的時候,就對大軍将士約法三章,不對百姓燒殺搶掠,不對後周朝廷趕盡殺絕,三軍将士服從命令,而且難能可貴的是,趙匡胤當時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也為後來宋朝依法治國的推行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掌權之後,巧奪兵權

“千秋疑案陳橋驿,一著黃袍便罷兵。”

北漢和契丹聯合入侵也沒有了消息,先前趙匡胤和将士們的約法三章也都一一兌現,對年幼的皇帝、老百姓和府庫絲毫不犯,聽令者重賞,違令者立斬。公元960年,趙匡胤定國号“宋”,年僅三十四歲。

  • 趙匡胤對未來的執掌政權憂心忡忡

《續資治通鑒·卷二》:“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

趙普:“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有一天,趙匡胤詢問大臣趙普:“自從唐朝末年以來,幾十年的時間裡,帝王不停地更換,原因到底在哪裡呢?如果我想要國家長治久安應該怎麼去做?”

趙普聽聞趙匡胤的話後,立即說出了趙匡胤憂心忡忡問題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奪取将士的權力,控制他們的金錢和糧食,收回他們所擁有的精兵,那麼天下自然就安甯了。

趙匡胤未完成的一件小事(三個典故看趙匡胤的)3

宋太祖自然是采取了趙普的建議,對統帥禁軍的韓立坤,外派當節度使,因為自己當初的任職殿前都點檢,所以去掉了這個職位。

趙普的建議可以說是正中趙匡胤下懷,也起到了顯而易見的效果,但是礙于些許情面,并沒有在開始向石守信等将領開刀。本以為他們會有自知之明的卸任相關職務,可是并沒有這些情形的端倪,這就為杯酒釋兵權埋下了伏筆。

  • 對擁戴自己當皇帝的将領依舊不手軟

趙匡胤因為石守信等功勞卓著,并沒有立即奪取他們的兵權,而是約了他們一起飲酒,所宴請的都是幫助他奪取天下的有功之臣。

酒過三巡,趙匡胤趁着酒興對這些臣子說:“你們都是功臣,沒有你們的鼎力相助,我也不會當上皇帝,哎呀,你們現在享福了,可苦了我呀,現在當皇帝還不如當節度使來的痛快!”

衆臣子覺得挺奇怪的,問趙匡胤為何,趙匡胤又答到:“這還不明白嗎?皇帝位子就隻有一個,有誰會不想當呢?”

衆位将吓得領頓時沒有了酒意,跪倒在地,求趙匡胤給他們指一條生路,趙匡胤依着趙普的建議,僅僅用宴會就解除了兵權,對于維護國家統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趙匡胤未完成的一件小事(三個典故看趙匡胤的)4

巧用“半部《論語》”的力量

趙匡胤在大部分事情上,對于趙普是言聽計從的,趙普因為讀書不多,自稱半部論語治天下。

其實趙普雖然讀書不多,卻對于吏治十分了解,因為這是他的童子功,趙普自幼學習吏治,後來青年時代也一直從事司法推官、掌書記這樣的文官。

在宋朝初期的時候,還是四分五裂的國家,北方的北漢,南方的南唐、後蜀、南漢都嚴重的威脅着宋朝中央集權統治,趙匡胤有攻打北漢的想法,殊不知北漢是遼的歸順國。

趙普建議先不動北漢,先南後北,最終趙匡胤如願以償的在公元九七九年平定了北漢,至此中原得到了統一。

公元964年,趙匡胤采取了趙普的建議,在财政上增強中央集權,設立專門的三司衙門,掌管地方向中央輸送的金銀财寶。不僅如此,趙普在軍事體制上也進行了改制,在宋朝初期高效的軍事,避免了冗官的現象出現。

《鶴林玉露》:“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隻《論語》而已。”“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緻太平。”

宋朝初期的宰相趙普,人們傳言他僅僅讀了半部《論語》,趙普對宋太宗說:“微臣所知道的知識,真的就是這些了,當初憑借半部論語,輔佐太祖平定天下,今朝還是用半部論語,輔佐陛下天下太平。”

趙匡胤未完成的一件小事(三個典故看趙匡胤的)5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趙匡胤還是受不了相權與自己皇權的抗衡,說白了就是趙普管的事兒太多了,受到了趙匡胤的嫌棄,深刻揭示了一個道理,人可以同甘苦,可是不能同享福。

半部《論語》的力量,終于被趙匡胤給終結了,也不怪趙匡胤,古代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演變就是針對相權不斷擴大皇權的。在一定程度上趙普的高光時代已經結束了,雖然後來宋太宗兩次拜趙普為相,可是怎麼也不如宋朝剛剛建立那會兒風光了。

趙匡胤在位期間,社會矛盾是較為緩和的,因為自身經曆對于武将十分不重視,在社會上形成了“右文抑武”的理念,其實這在相當的程度上是轉變了武夫治國的現象,對于制度政策的建立也少了許多過于專斷。

不僅如此,趙匡胤前期對于趙普意見的采納,減輕賦稅,依法治國上流傳有不少的典故。

其實趙匡胤的人緣是很不錯的,為什麼說陳橋疑案呢?有部分史學家認為趙匡胤是個小人。

為什麼這樣講呢?第一點,北漢有沒有要攻打後周,為什麼一開始要打,到了後期又不打了,十有八九是趙匡胤使得壞。

第二點,趙匡胤裝醉酒上馬,批龍袍的行為太能演了,你想當皇帝就當,先給将領們好處,到後來杯酒釋兵權又抛棄了别人。

第三點,忠臣良将趙普就是想替你分憂解難,還被你給罷黜了。這三點哪一點不是都可以證明趙匡胤這個人人品不行。

趙匡胤未完成的一件小事(三個典故看趙匡胤的)6

當然了,評說曆史,要有曆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宋朝是經曆了五代十國的割據而統一的,但是統一後的文學、科學包括經濟水平的領先程度,不得不說創造了一個奇迹。

宋朝的法律也非常發達,尤其是對于案件的偵破,從包公斷案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當時的刑獄手段。

總結

趙匡胤在一定的手段方式上是正确的,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排除了威脅君權的不利因素,從陳橋兵變到杯酒釋兵權,可以看做是一個經典的案例,在封建社會,通過不流血的鬥争達到預期的目的是可貴的。

趙匡胤知人善用,把趙普當做軍師,為他成就霸業減輕了不少障礙。陳橋兵變讓趙匡胤直接獲得了稱王的資本,雄厚的軍事實力,也為後來平定南方小國和打敗北漢奠定了基礎。杯酒釋兵權,為宋朝建立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提供了可能,避免了軍事政變的可能,也減少了百姓痛苦,維護了趙匡胤的統治基礎

參考文獻:

《宋史》

《續資治通鑒·卷二》

《鶴林玉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