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國人的生活有許多息息相關的地方。
象是八卦,被視為有驅邪鎮煞的神聖作用而無所不在,特别是在各種宗教場合與器物上:道士的道袍、帽子上,廟的天花闆上……甚至在廟宇的上梁、開廟儀式中也要有裝八卦的儀式。一般家庭的大門上也會裝上八卦鏡。
其他與天文、曆法,醫學的關聯就更為深奧與專業了,對于許多中國的科學來說,《易經》都是最為基礎的聖經。易學之于中國文化,可以說相當于數學之于西方科學,也可以說是中國的科學之母,以及各種應用之學的基礎學術。
這裡彙整一些我們常見的成語,希望大家在了解這些成語的由來之時,也同時能夠吸收一些簡單的易學知識。至于一些比較瑣碎而片斷、較不直接或少人使用的辭語,這裡就不采錄。
一元複始
一元指的是乾元,或為陽氣,複為(複卦)
一元複始原意是指複卦那一個陽爻,該陽爻也是乾元的歸來,象征一個卦氣循環的再次開始。
因此要了解一元複始除了要了解複卦,還要知道卦氣理論,以及十二辟卦(又稱十二消息卦)
就卦氣來看,複卦是繼坤卦而來,坤為極陰之卦,六爻皆陰。至複卦,陽爻(乾元)在初位歸來,所以稱複(複就是歸來、回來、回家的意思)。複也是十一月之卦,于時為冬至,這個時候正是天寒地凍,萬物俱寂的時候,所以《象》曰:(雷在地中,複,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就卦象來看,雷在地下,雷為動、為春生,是萬物的生機、生命。生機藏于地下,為冬眠之象。
簡單說:複卦大約在冬至,為萬物冬眠之時,不是春天。所以,春節時春聯寫着(一元複始,萬象更新),其實有些誤解了這句話的原意了。
另(複)也有(周而複始),也就是事情完成一次循環而重新開始的意味。
三陽開泰
三陽指的是泰卦下方的三個陽爻。這也是從卦氣理論而來的。
和一元複始一樣的,三陽開泰也必須了解十二消息卦。複為乾元歸來,至臨卦,底下有二陽,為陽氣增長。臨卦之後再增一陽,一共三個陽爻之後,内卦就成了乾卦。外卦為坤卦陰氣在外,内卦為乾卦陽氣在内,為(小往大來)之象,小往指的就是外面的三個陰爻,即坤卦。大來即指裡面的三個陽爻,即乾卦,所以小往大來之象即三陽開泰之義。
于時節上則泰卦則是春季建寅之卦,萬事通泰。
否極泰來
否 、泰 ,是一對卦,也是易經中少數同時既是反對卦,又是旁通卦的一對對卦。
否卦為七月之卦,講的是閉塞不通的時候。泰卦則是一月春天之卦,為萬物通泰。
就卦象來說,泰卦為小往大來,陰氣離去,陽氣歸來。小人退散,君子當政。陽氣下降,陰氣下行,天地交泰。因此萬事通泰。
反之,否卦為大往小來,陽氣離去,陰氣歸來。君子遠退,小人當道。陰氣下沉,陽氣上亢,天地不交而萬物閉塞。
否極泰來意指閉塞不通到極點之後,就會轉為通泰。就《周易》經文來說,否卦六爻發展,至外卦時的确呈現否極泰來之勢,即外卦三爻開始有通泰之義。反過來,泰極則否來,泰卦六爻發展到外卦時,則開始漸漸進入否卦的閉塞不通。
大往小來 / 小往大來
大往小來指的是否卦,小往大來指的則是泰卦。
《易經》中大指的是陽,小指的是陰。
當然陰陽與小大所喻指的意義有很多:陽與大可喻指君子、正義;陰與小可喻指小人、不義。
(往)是指從内(内卦)至外(外卦),或是由近到遠,引申為離去的意思;來是指從外至内,或是由遠到近,引申有得勢的意思。若以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往)與(來)可分指(在野),與(在位)
就卦象來看,否卦為乾卦陽氣(大)在外,坤卦陰氣在内,所以說是大往小來,引申為君子離去,小人得勢。正義不存,邪惡流行的局勢。
反之,泰卦為乾卦陽氣至内,坤卦陰氣至外,所以說是小往大來,引申小人退散,君子得位。邪惡受挫,正義得申的局勢。
九五之尊
易經每卦中都有六爻,六爻從下到上的名稱分别為初、二、三、四、五、上,這六個位置都有不同的意義。
其中(五)是最尊貴的位置,也可象征君王之位,正所謂(初民二士三大夫,四作公侯君在五,六為宗廟社稷神)
《易經》有崇尚中庸的思想,而五的爻位在兩方面體現了中庸。首先,五是上卦的中爻,上卦也就是上面三畫,五居于中間(二則是下卦的中爻)。其次是,五的位置雖然高,但并不會過高,到了(上)就是過高,所以乾卦就五說(飛龍在天),然後上九說(亢龍有悔),亢就是高的意思,孔子說(貴而無位,高而無民)
如果陽九居于五這個尊位,也就是(九五之尊),那麼又是尊貴中的尊貴。因為爻位有陰有陽,陽剛居陽位就是(當位),為吉,居陰位則不當位,為兇。五為陽位,陽九居之,當位而吉,貴而不亢。若是六(陰)居之,則不當位,為兇。
不三不四
這個說法值得商榷。
不三不四最早出自《水浒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
不三不四也出現于羅貫中的《三遂平妖傳》,在後來的明清章回小說中更是經常可見《水浒傳》作者雖一般認為是施耐庵,但若以此句為線索,或許多少也可印證羅貫中為《水浒傳》作者的另一說法。
《水浒傳》為何以(不三不四)來形容人不正當,目前并無有力的考證,或許是當時已有的口語。但總之,後世認為這與易學是有關的。好吧,我們就假設真的與易學有關,那麼要怎麼有關呢?
《系辭》: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将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叠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系辭傳》與《說卦傳》這兩段都是在說明為何易卦中每卦都有六畫,因為是源自于天、地、人三才(或稱三材)(兼三才而兩之)就是六。為何要(兩之)因為天、地、人之道都有正反的對應,如天道有陰陽,地道有剛柔,人道有仁與義,所以總共有六爻。
更具體的來說,易卦六爻的初、二代表的是地,中間的三、四兩爻位是人,五、上則是天,人在中間,頂天立地。所以不三不四,相當于拐着彎罵人(不是人),不仁不義,不人道。
群龍無首
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易經》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六爻,《易經》經文的體例裡,一般來說每卦都有一條卦辭,再加六條爻辭(每爻各一條),一共有七條(6 1)吉兇的論斷。但是乾坤兩卦卻分别多出一條(用九)和(用六),這是怎麼一回事?
《易經》原本就是一本古代占筮的工具書,而在解卦時主要是以最後所求得卦中的變爻為占驗,若是陰爻為六(而不是八),陽則為九(而不是七),就是變爻。所以在解卦時隻要依卦名,爻位來查閱即可。例如(乾卦初九),就是揲蓍結果為乾卦,然後初爻得到九這個數字,其餘為七,那麼就是(潛龍勿用),諸事不宜。
然而當變爻很多個時,占法就不會如此單純。例如,若遇到六爻都變時,那麼一般卦的話是以變卦來占斷。
但乾、坤兩卦是易經的陰陽基礎卦,所以有(乾元)和(坤元)的稱呼。這兩卦若遇到六爻都變時,就會有不同于其他卦的占解。乾卦若六爻都變,也就是(乾之坤),那麼應該采用乾卦的(用九)。若是坤卦六爻都變,也就是(坤之乾),則采用坤卦的(用六)。
乾卦各爻原本就以(龍)取義,初爻說潛龍勿用,九二說見龍在田,九四說或躍在淵,九五說飛龍在天,上九說亢龍有悔。至于六爻都變時,則說(見群龍無首),也就是六陽(龍)用事,所以說是群龍無首。
現在成語說(群龍無首)都是不好的意思,好像一個團隊或組織缺乏一個統一的領導者,因此團隊亂成一片。但事實上在《易經》中群龍無首是好事,所以乾用九說(見群龍無首,吉),而《象傳》則說(天德不可為首也)。因為天德忌首,所以無首是好事。
自強不息
乾卦的《大象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行健)應該寫做(天行,乾),天行兩字是用來解釋乾卦。(健)為乾卦的古卦名,如帛書《易經》就把乾卦寫作(鍵)。就《大象》解釋易卦的體例來看,就可知(健)是卦名,不是修飾(天行)的副辭。
解易的十翼之中,有兩本稱為(象)的,一是針對大象(或是以上下二體卦象)做解釋的,也就是我們在閱讀經傳合一的《易經》讀本時,附挂在卦辭下面,被排在(《彖》曰……)文字之後所見到的(《象》曰……),也可稱為《大象傳》。
另一是針對小象,或者是六爻而分别作解釋的《象》,也就是附挂在各爻爻辭後的(《象》曰……),也可稱為《小象傳》。
《大象》解易卦的體例大抵皆如此:上下二體卦象+卦名+勵志文(多數以(君子以……)開頭)的格式。
如坤卦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屯卦(雲雷,屯,君子以經綸),蒙卦(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需卦(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訟卦(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不信者可自行讀完六十四卦卦辭後的的《象》曰即可印證。隻是(君子)有時候會改為大人、先王,或後(君王的意思)。
所以現代許多學者将(天行健)解釋作天體運行強健不已等等諸如此類的,也就是把(健)當作是修飾(天行)的副辭,實在是不懂易學所造成的誤解,(健)者就是乾卦的古卦名,古代另也有以健為乾卦卦德者。
(天行,乾,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大概是這樣的:
(天行)是以天體運行解釋乾卦,因為乾卦以(天)為象,就如坤以地、震以雷、坎以水、離以明、兌以澤、艮以山為象。君子見到天體運行,那麼應當反思而勵行的是(自強不息),就有如天體運行從不停歇一樣。
匪夷所思
語出渙卦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現在一般解釋,以夷為平,引申為平常。匪夷所思,一個人的想法不依常理,比較偏負面的意思。
但在易經渙卦中曆史上易學家對這句話的注解卻有些分岐,但多數是偏向正面積極的意思。比較主流的解釋為:這不是一般人依常理所能夠想到的。意指有非凡的思考。
例如,王弼是這樣解釋的:(猶有丘虛匪夷之慮,雖得元吉,所思不可忘也)前面說的大概是指君子負有渙散衆人險難的責任,就是解救群衆于苦海的使命,但是還有丘虛不平的憂心,雖然得到元吉,但内心所想的這個使命,不可以忘記。所以有點(毋忘在莒)的意思。
程頤的意思又不一樣,他這麼注解:(渙有丘,匪夷所思,贊美之辭也。…夷,平常也。非平常之見所能思及也,非大賢智,孰能如是)意思大概是說,解救群衆于苦海的偉大功業,隻有大聖大賢才做得到,因為他們所能夠想到的都不是平常人所能了解的。匪夷意指平常之見識,匪夷所思,不是一般人那種平常見識所能夠想到的。
宋明之後的解釋大概都是依程頤觀點,如朱熹:所散者聚而若丘,則非常人思慮之所及也。
不速之客
需卦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速為(召)的意思,引申為邀請。不速之客就是不召之客,沒有邀請他而突然自來的客人。速或作促,不催促他而自己來。
無妄之災
意外的災害。
源自于無妄卦六三爻辭:(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無)同(無)
無妄之災一般解釋為意外的災難,但對于經文中的故事,就不得而知。若隻直接就字義來看,有人把村民的牛給綁走了,行人得了牛,但邑人卻因此遭了災。這個災,當然是意外的災難。
見仁見智
出自《系辭》:(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這裡的知通智。
大道廣備而無所不包,所以聖賢因為才性不同而所見亦不同,但同樣通向大道。仁者見道,則說道是仁。智者見道,則說道是智。此亦顯示出大道的因時而變,不可為之典要。
枯楊生華
語出自大過卦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另一與枯楊生華相似的,則是(枯楊生稊),同樣出自大過卦:(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枯了的楊樹開花,這是回光返照之象,楊樹即将死亡而開出最後的花朵。枯楊生稊則是重生之象,稊為嫩芽,枯樹發出新芽代表樹已活過來,重新生根。
革故鼎新
源自于革卦與鼎卦。
革與鼎為意思相反而相成的一對對卦。《雜卦傳》說:(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卦的意思為去舊,所謂的(革故),鼎為(取新),也就是(鼎新)
革原本是皮革,也就是去了毛之後的獸皮,引申之後就是樣态改變。革故就是改革或革命的意思。革古文為三十年的意思,古代以三十年為一世代,因此革字意指曆經一世代的更替。
鼎為古代的烹饪的器具,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的象征。所以鼎卦有建立新王朝的意思。
自求口實
頤卦卦辭(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頤卦
卦象像一個空空的嘴巴,自求口實意思為,空空的嘴巴,人必需自己求得口養之實。
鄭玄注解認為,在看人如何求得自養之實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德行。吃相好看的,人品就好。吃相難看的,人品就差。鄭玄:觀其求可食之物,則貪廉之情可别也。
大快朵頤
語出自頤卦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朵為上下垂直朵動的意思。朵頤為嘴巴很快地上下朵動,傳統注解認為這是在講人吃東西的樣子。大快朵頤用以形容人的吃相。
烏龜則是指龜蔔,象征的是神明或是精神上的價值。(舍爾靈龜,觀我朵頤)意思大概是說,舍棄自己神靈的龜蔔(神的啟示)或者是自己精神上的充實,去羨慕别人的物質享受。
虎視眈眈
語出頤卦六四:(颠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形容老虎專注要撲殺獵物的樣子。眈眈,通沉沉,為眼睛視線下沉的樣子。
突如其來
離卦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講的是事情來得很突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