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康德以後,形而上學可以說被連根拔掉,從科學的行列裡消失了。雖然康德批判形而上學的目的是為了重建形而上學,但從康德之後,形而上學無疑被哲學所抛棄了。
黑格爾也認為康德是形而上學發展中的一個分界線。康德之前的形而上學,黑格爾稱之為思想對客觀的第一态度。黑格爾說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一态度是一種樸素的态度,這時的思想還沒有意識到思想自身包含的矛盾,也就是思想自身和信仰的對立。
黑格爾認為這一階段的思維,由于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對立,總是停滞在有限的思維規定裡。這種思想最近的哲學體系就是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學。這種形而上學就是單純的用抽象理智的觀點去把握理性的對象。
黑格爾把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學稱為"舊形而上學",在舊形而上學這一認識階段,人們相信思想隻靠反思就可以認識真理,反思就可以讓客體的真實性呈現在意識面前。這樣,思想就直接去把握對象,再造感覺和直觀的内容,然後把感覺和直觀的内容當成思想自身的内容。
黑格爾認為一切初期的哲學、科學,甚至是日常生活和意識活動,都是與此類似的一種樸素的信仰。
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學認為思維的規定就是事物的基本規定,而且根據這個前提,堅持思想可以認識一切存在,因而凡是思維所想的,就是已經被認識了的。
雖然這種思維的立腳點好像比後來的哲學更高深,但是,黑格爾提出了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舊形而上學是孤立的思想概念,無法表達真理
舊形而上學認為抽象孤立的思想概念本身自足,可以有效的表達真理,這種形而上學以為隻用一些名詞概念和謂詞就可以得到絕對的知識。黑格爾認為舊形而上學的思想既沒有考察知性概念的真實内容,也沒有考察用名詞、謂詞去說明絕對形式是否妥當。
所以,舊形而上學的主要興趣,在于那些謂詞是否應該加給它們的對象。但這些謂詞都是有限制的知性概念,隻能表示一種限制,不能表達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是把名詞和謂詞加給被認知的對象。但這隻是對于對象的外在反思,因為用來稱謂對象的規定或謂詞,乃是表象,隻為外在的加給對象。
對于有限事物,必須用有限的名詞稱謂它,這正是知性施展功能的地方,知性本身是有限的,也隻能認識有限的事物。
有限的事物彼此有因果關系,如果用這些規定去表達他們,則就其有限性而言,他們就算是被認知了。但理性對象卻非這樣有限的謂詞,而希望用有限的名詞去規定理性的對象,就是舊形而上學的缺陷。
而且,舊形而上學的方法沒有超出單純的抽象理智的思維,它以為隻用抽象的思維規定就可以作為有效表達真理的謂詞。黑格爾認為一說到思維,必須把有限的,單純理智的思維和無限的理性的思維區别開。
舊形而上學的思維是有限的思維,因為它總是活動于有限思維規定的界限之内,并把這種界限看成是固定的,所以不再加以否定。黑格爾認為當思維停在有限規定裡是,思維才是有限的。
黑格爾說:"凡是直接的,個别的得來的思維規定都是有限的規定。但真理是無限的,它是不能用有限的範疇表達和帶進意識的。"
就形式上來說,有限之物是指有終點,它的存在到某種限度為止。當思想與有限之物聯系起來,因而受到這種有限之物的限制時,它的存在便宣告終止了。有限之物的保持和存在,在于思想和對方有聯系,這對方就是有限思想的否定,并表明這對方就是有限之物的界限。
要想得到一個對象的真知,必須由這些對象自己規定自己,不可用謂詞加給它。如果用,那麼這些名字永遠無法表達對象的意義。
思維是自己在自身之内,自己與自己本身關聯,思想自己以本身為對象,當我以一個思想作為思考對象時,我便在我自己本身内。
一般來講,對象就是思維的對方——我的否定者,當思維本身作為對象時,則思維的對象也就不是對象了,黑格爾認為這時思維對象的客觀外在性就被揚棄了,因此,純粹思想本身是沒有限制的。因此,我、思維是沒有限制和規定的,也就是無限的。
所以,無限的、思辨的思維,一方面同有限之物一樣有規定,同時又揚棄了規定的限制和缺陷。
2.知性的判斷都是片面的
形而上學的對象屬于純粹理性的理念,屬于共相的思維的對象,但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學家,把這些對象從表象中拿出來,當做現成的題材,應用知性的規定去處理它們。
這些表象既然來自表象,所以隻有用表象作為标準去評判那些謂詞,是否足以表達理性對象。例如,像靈魂、上帝、世界等等這些表象,必須要通過思維才能獲得固定的規定。
因為在邏輯學裡,表象的内容須要被思想的形式決定。如"上帝是永恒的",這一個命題從上帝這個表象開始,但我們在這個命題中仍然不知道上帝是什麼,還必須用一個謂詞(永恒的、存在的等)才能把上帝說出來。
而且,命題的形式,或者更确切的說,判斷的形式不适于表達具體的真理,因為判斷的形式總是片面的。從這一點來說,判斷就是不真的。
3.舊形而上學都是獨斷論
在哲學中,我們常把片面性的東西拿出來與全體并列。而且舊形而上學總是從兩個相反的論斷中做出孤立的判斷,例如肯定某一個論斷是真,那麼一定會認為另一為錯。舊形而上學就這樣流入獨斷論。
黑格爾認為這種絕對的論斷是不可取的,他舉了兩個例子,首先,他說靈魂——既非僅是有限的,也非僅是無限的。本質上,靈魂既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因此,不能像知性判斷那樣認為靈魂,是絕對有限的或是無限的,因為靈魂既非有限也非無限。另外,對感性事物,我們說它是變化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說它們是"有",同時也是"非有"。
對于知性的規定康德以前的哲學十分執着,總是把知性的規定當做是固定的,甚至當做絕對固定的思維規定。所以,那些彼此對立的規定永遠無法調解。而理性的鬥争即在于努力将知性所固執的分别加以克服。
舊形而上學的幾個部分
1.本體論
舊形而上學的第一部分是本體論。即關于本質的抽象規定的學說。
黑格爾認為,舊形而上學規定是經驗和偶然的并列,這種并列是無序的。因此,這部門形而上學隻尋求經驗的完備性,和符合語言習慣的字面分析的正确性。而沒有想這些規定自在自為的真理性和必然性。
另外,舊形而上學認為真和不真隻取決于表象的主詞和謂詞之間的矛盾。但是,黑格爾認為概念是具體的,每一個概念中必然内在的包含矛盾,關于為什麼包含矛盾,黑格爾認為是由于每一個概念都是許多不同規定的統一體,這些規定之間必然包含矛盾。所以,離開了矛盾也就無所謂真理了。
2.理性心理學
形而上學的第二部分是理性心理學或靈魂學。它研究靈魂形而上學的本性,亦即把精神當做實物去研究。理性心理學的研究是在複合性、時間性、質的變化、量的增減的定律支配範圍内去尋求靈魂不滅。
理性心理學的目的在于認識靈魂的内在本性。舊形而上學把靈魂理解為物,但是物這個詞很含混。所謂物,首先是指一個當前實存的物,是我們感官所能表象的一種東西。
黑格爾認為,如果說靈魂是感官能表象的物,那麼就一定會涉及靈魂是單一還是複合的,而抽象的單一和複合性的規定是不符合靈魂本質的。
3.宇宙論
舊形而上學的第三部分是宇宙論。宇宙論研究的對象,不僅限于自然,而且包含精神,精神的現象一般說來,宇宙論以一切有限事物的總體為研究對象。
在自然界,宇宙論探讨世界,以及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空中的限制,以及世界變化的形式的規律。關于精神自身世界中,宇宙論則研究自由、惡的起源問題。
黑格爾認為康德之前的大多觀點都不把宇宙論的對象看成一個具體的全體。它隻按抽象的規定去看,這種宇宙論的主要興趣是解釋普遍的宇宙規律。因此這種宇宙論隻研究:"是偶然性還是必然性支配世界?這世界是永恒的還是被創造的?"等等這類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的解答,黑格爾認為不可把抽象的知性規定堅持為最後的規定。即不可認為對立的兩個規定任何一方在孤立的狀态下就有真理性。
黑格爾的哲學以博學著稱,他在《邏輯學》中對曆史上的哲學進行考察,用獨特的方式将所有哲學融為一體。黑格爾的珍貴之處,在于他能夠獨立的思考前人的哲學。所以,黑格爾在他的哲學體系中,一方面總結前人的哲學,另一方面又改造傳統的哲學。這種方法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揚棄"。放在今天,我們也需要用"揚棄"的方法去學習黑格爾,所謂揚棄就是我們自己先有一個衡量的标準,需要對我們所學的哲學取其是,而舍其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