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在法國上映時,連續十周獲得票房冠軍,同時兩位男主角也分獲法國恺撒獎和東京電影節的影帝殊榮。"時而歡笑,時而淚下,人生何求。"說的就是這部治愈系電影—觸不可及(又名無法觸碰)。
影片改編自真實故事,即法國人菲利普所寫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講述的是一個法國貧民窟出身的黑人德裡斯由于想去領取政府的救濟金而應聘一位富有白人貴族的全職護理,兩人之間漸漸産生濃厚友誼的故事。這是一個極端化的戲劇營造,白人與黑人、富有和貧窮、高雅生活與市民自娛,種種對比強烈的元素結合在一起,但是這個故事原型卻真實地存在于生活中。
照說如此強烈對比的戲劇元素應該可以制造出更為緊張刺激的故事情節,但是與此相反的是,電影除卻開頭飙車的極速行駛之外,全片給人的是濃郁的治愈感。而電影的片名之所以取為"無法觸碰"這就在于電影的核心主題。黑人小子德裡斯家庭破碎不堪,父母早已不在,隻有養母和一群養母撫養的隻會四處惹事的子女,他的内心是孤獨的,有時候隻能留戀于年輕黑人之間的"煙會",生活的不滿讓他隻能用堅硬樂觀的外表隐藏脆弱的心房。而白人貴族菲利普更是嚴重,他是一個因為跳傘而導緻脖子以下身體全部癱瘓神經麻痹的中年男子,雖然他在物質上絲毫不愁,但是失去愛人的心痛和全身不能動彈的困窘讓他像行屍走肉一般,整日活在别人的區别對待中。
直到德裡斯像對待朋友與正常人那樣對待他,他獲得了新的生機,他開始戀愛,開始打開心房,開始重新享受這個世界。本來兩個無法觸碰的心因為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交流而互相改變。
電影不是在用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來講述孤獨,那樣隻會顯得浮誇而不真實,隻有真正在觀影者的心中種下孤獨的種子,讓電影中的鏡頭和故事緩緩地将它這顆種子以它相反的一面培育成長,那種因孤獨而消除孤獨感,因孤獨感的消除而倍加珍惜此時的對方,這才是本片的主旨所在吧!
電影本是一連串的畫面拖拽,無所謂人性的解剖和治愈,隻是因為電影創作者用人性中最本質的一部分嵌入進去,才會呈現給我們每個人最可能遺忘的那一面。電影如此,人生亦如是,光影如是,孤獨亦如斯。可以說,兩位演員的精彩表現,是這部電影獲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雖然電影沒有在中國上映,但通過豆瓣和時光的評分我們也可以看出,好電影是沒有國界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