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前 預 習
一、作品梗概
本文選自《所羅門王的指環》,這是康拉德·勞倫茲專門為大衆介紹動物行為的一本科普著作,書中将科學知識與文學趣味巧妙結合,将讀者引入有趣的動物行為學世界,使人們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好,認識到動物行為學的意義所在。
關于書的命名,作者說:“所羅門王能夠和鳥獸蟲魚交談,但他需要借助一枚指環。這事我也會,雖然我隻能和幾種我特别熟悉的動物交談,可我不需要魔戒的幫助!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須借助魔法,便能對我們訴說至美至真的故事。”
二、作者簡介
康拉德·勞倫茲(1903一1989),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科普作家,經典比較行為研究的代表人物,世界動物行為學研究的開山鼻祖。在生理醫學研究上的巨大貢獻,使他在197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代表作有《所羅門王的指環》《狗的家世》等。
知 識 重 點
一、字音詞義
哺bǔ乳:用乳汁喂,喂奶。
羞怯qiè:羞澀膽怯。
寫照:對事物的描寫刻畫。
匍匐pú fú:爬行;趴着。
原委:事情從頭到尾的經過,本末。
溫馴xùn:溫和馴服。
禁锢gù:束縛,強力限制。
餘晖huī:傍晚的陽光。
嗔chēn怪:對人表示不滿。
蹒跚pán shān: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怪誕dàn不經:離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徑jìng庭:形容彼此相差很遠。
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二、主題概述
課文通過寫“我”做水鴨子的實驗和養鹦鹉的有趣故事,展現了作者與動物親密無間的關系,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的尊重和熱愛之情,以及探求真理的執着精神。
三、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研究動物行為時,觀察者會有怪誕可笑的行為表現。
第二部分(2~9):寫“我”做水鴨子的實驗時的怪異表現。
第三部分(10~19):寫“我”養鹦鹉“可可”的經曆以及趣事。
四、鑒賞品讀
1.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本段開篇點題,總領下文。“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後文即圍繞“逗笑”講述了兩個“怪誕不經”的故事。
2.“他在脖子上挂個鈴铛,嘴裡發出哞哞的叫聲,小牛就以為他是母牛。”此處引用布什的詩句有什麼作用?
引用布什的詩句有力地說明了作者得出的結論,也豐富了文章的内容,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富有感染力。
3.“可是,等我一旦站起來試着帶它們走,它們就不動了;它們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卻不會朝上方看,沒有多久,就像被棄的小鴨子一般,發出細細的尖叫,哭起來了。”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有什麼表達效果?
這句話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鴨子們找不到“媽媽”後焦急的樣子,表現了它們的可愛。
4.“猛一擡頭,卻看見園子的欄杆邊排着一排人,他們全都臉色煞白。”此處寫欄杆外人們的反應有什麼作用?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作者專注于動物行為研究,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類的“高貴身段”,與動物們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卻把這種行為視為怪誕或發瘋,極富喜劇效果。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5.黃冠大鹦鹉“可可”由“我”養後有什麼變化?從中你看出了什麼?
從長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複過來;由不知道可以随意行動,想飛不敢飛,變得活潑而神采奕奕,對“我”戀戀不舍。從中可以看出“我”對它十分關愛,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反襯出它以前所受的精神虐待的嚴重。
6.第⑬段的心理描寫有何作用?“我”為什麼會有這種矛盾心理?
第⑬段的心理描寫,是“我”反複的思想鬥争,體現“我”當時猶豫不決、左右為難的心理。可可飛得高,肯不肯聽話無從确定,因為鳥通常不喜歡直直地從上往下飛;如果可可不理“我”,“我”無法向旁人解釋。
7.文章通篇采用第一人稱叙事,有什麼好處?
本文的内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的,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叙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同時也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8.本文語言诙諧,充滿情趣,充分體現了題目中的“笑”字,請舉例賞析。
示例①:“要是這時我不繼續叫喚,它們就要尖聲地哭了。好像隻要我不出聲,它們就以為我死了,或者以為我不再愛它們了。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用風趣的語言寫出了小鴨對母親的需索不休和“我”哭笑不得的心理。
示例②:“我跑到‘犯罪’現場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來了,而且還整整齊齊地排在地上”活化出鹦鹉可可聰明、調皮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9.本文多處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動物)的形象特征,凸顯了文章的主旨。請找出幾處加以分析。
①作者用外地來的觀光客的震驚,側面烘托了“我”這個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精神和為了科學研究不顧尊嚴的優秀品質。
②用小鴨子和大鹦鹉對“我”的親熱态度來襯托“我”對動物的愛心。
③用老教授的“生氣”和客人們的疑惑來襯托大鹦鹉的聰明、機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