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離不開棉衣,如今的棉衣式樣種類多得數不勝數。有的人一個冬天都要買好幾件棉衣,有的大半新的棉衣就不穿了。看到這些就不由自主的就想起我們小時候的穿的棉衣。
我們那個年代都是用自家種的棉花加工成柔軟的成片狀的絮花,然後請裁縫回家用布裁剪縫制,便就是可以禦寒的棉衣了。
我十八歲以前是沒有做過棉衣的。都是哥哥姐姐穿小了的給我穿,那時候家戶戶差不多都是這樣。一件棉衣一家孩子全都穿過了,還是好好的沒破。有的也隻是袖口衣邊破了一點而已。
棉衣容易破的地方就是袖口和衣領以及衣邊,母親通常都是用不穿的舊衣裁成條狀将這些容易破損的地方包上,包的布條磨破了再包上,棉衣穿的時候,外面還要蒙上一件外褂,洗的時候隻洗外褂,一件棉衣穿一個冬天都不用洗,到了不用穿棉衣的時候,才洗好曬幹收起。
我十八歲的時候,已經流行買來成品的滑雪衫了,滑雪衫顔色鮮豔,造型美觀。條件好一些的人家孩子都買了。其實我也很想買那漂亮的滑雪衫的。
一貫比較守舊的父母覺得那衣服輕飄飄的很薄不暖和還很貴,硬是堅持用棉花給我做了一件棉襖,這是父母為我做的第一件也是唯一的一件棉襖。
棉襖做得很厚,不到三九天特冷的時候我都不穿,不太冷的時候我情願穿毛衣,因為穿上這麼後的棉衣就像pudong一樣的臃腫,活動不太方便。
穿過滑雪衫的人們,覺得滑雪衫好看但不太暖和。于是又流行活膽式的棉襖,仍然用棉花做成活膽,洗的時候隻洗面料,裡面的膽可以卸下來然後再裝上去,這種樣式的棉衣我覺得挺好的,裡面的膽不下水洗,保暖效果不會改變,面料破損了或者不喜歡了可以換,這設計方便實用,還大大的增加了衣服的使用價值,延長了衣服的使用壽命。
可不知為什麼僅僅幾年之間這種樣式的棉衣就被淘汰了。我不由得一聲歎息,真是時代的潮流如滾滾車輪啊!不管是好的不好的統統都一碾而過。而我這個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人,常常也因為一些老套的行為,被人嘲笑為老古董或者不入時的人。
那是因為結婚時,婆家買了一件秀紅色帶金絲的軟緞面帶駝絨膽的棉襖,這件棉襖是我自己選的,無論花色樣式,質量在當時都算得上是一流的,這也是我平生最喜歡的一件棉襖,年輕時舍不得穿,隻是走親戚時偶爾穿一下,外面還要蒙上一件外褂,生怕不小心弄破了。我把這件具有紀念意義的棉襖當寶貝一樣的收藏着。
直到2000年以後,看到各種不同款式的棉襖,穿在别人的身上是那麼的靓麗奪目。我才意識到被我放在櫃子裡一直珍愛的棉襖,已經被時尚的潮流淹沒了,它在不經意間就悄悄地過時了。管它呢?反正我喜歡就好。
當我把它拿出來穿着,認為它穿在身上依舊是那麼的好看的時候,有人拉着我的棉襖說:“結婚時買的吧!舍不得穿,現在不入眼啰”。我毫不客氣地回答道:“我的衣服不需要入别人的眼,我喜歡就好”。
話是這樣說了,可心裡一直在問自己,我這個人為什麼這麼沒有出息呢?一件衣服都舍不得穿,到舍得穿時,怎麼就跟不上時代了呢?
看到現在多種多樣的服飾,我想起了我的父母那一代人生活,母親生前說她一生隻做過兩個棉襖一個是結婚時父親給她做的黑咔叽的面料,藍色花絨的裡子,是過去那種大襟布扣的樣式。
那件棉襖母親一直穿到五十多歲,隻是袖口和裡子破了一點補了,母親說不太暖和了,才做了一件新的,也是黑咔叽的面料,黃格子的裡子,仍然是過去的樣式。
雖然有了新棉襖,但舊棉襖母親一直舍不得丢,在家還是一直穿着,那件新棉襖母親到去世時一共也就穿過兩三次。有時候想想我們父輩的生活,眼淚不禁潸然而下。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人生活好了,吃穿用鋪張浪費的過多。如今要是再對孩子們講老一輩人的節儉,他們是聽不進去的,因為時代不同了,他們沒有經曆過過去的艱難歲月,所以無法接受。
寫這篇小文,我想說的是不管社會如何發展,生活怎樣變好,我們都要記住先人說的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請記住節儉不僅是興家之道,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美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