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在後台留言,想要了解新能源電池使用壽命的問題,還有電動汽車快充和慢充的原理和區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想要搞清楚上面幾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動力電池的工作原理
電池的充電和放電,本質都是化學反應,锂電池的充電是把锂離子從正極“搬到”負極,放電則是把锂離子從負極“搬到”正極,在“搬運”的過程中,會産生電流,為汽車提供電能動力
當锂離子全部跑到正極後,就意味着電池沒電了,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外接電源到正極,把锂離子“搬回”負極,锂離子全部到達負極,也意味着電充滿了
而快充和慢充的區别,其實就是搬運锂離子的速度
傳統的慢充,采用标準的交流電,由OBC車載充電機,把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充電功率的大小由OBC的功率直接決定
快充則是直接采用直流電,利用更高的電壓和更大的電流,加快锂離子的移動速度
這種充電方式對電池本身和配套的電池管理系統,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為快充會放大“電熱效應”,導緻電池組的溫度急劇上升,所以如果采用快充,一般會自動啟動電池内部的冷卻系統,當溫度達到一定值,會通過防凍液配合散熱器給電池組降溫
同時,為了确保電池的安全性,當快充電量達到80%之後,充電機會大幅降低電流大小,想要完全充滿反而比慢充時間還要久,主要就是為了防止電池過充或者過熱
所以快充一般适合趕時間的車主,比如跑高速到服務區充電,可以選擇快充,讓電池快速達到80%電量,足夠支撐到下一個服務區即可
如果是普通家用,一般還是采用慢充,慢充可以實現均衡充電,保護電池壽命,減緩電池組的容量下降
接下來再介紹一下動力電池的壽命問題
很多人在網上說,電池的壽命主要看循環次數,電池的循環,代表全部的锂離子在正負極之間做了一次往返,才能稱之為1次循環
但實際用車的過程中,極少有人會真的等電量徹底用完才會充電,大部分人都是第一天用50%的電量,晚上回家充滿,第二天再用50%的電量,然後又充滿,2天用了100%的電量,也可以稱之為1次循環
按照相關标準的規定,500次循環之後,不得低于初始容量的90%,1000次循環之後,還要維持80%。目前市面上三元锂電池的循環壽命在1000次左右,磷酸鐵锂電池可以達到2500次
按照滿電續航400公裡計算,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就是40萬-80萬公裡,一年跑2萬公裡,可以跑20年-40年
但實際上,這個循環壽命更多的還是廠家玩的文字遊戲。循環壽命是在理想的環境下,得出的最大循環次數
但是動力電池的壽命還會受到溫度、濕度、環境、自然衰減等等因素的影響,也就有了“日曆壽命”的說法,就是一塊動力電池,到底能用多久?在這方面其實很多車企都選擇避而不談。
雖然很多車企都推出了三電質保服務,但是幾乎每一家都會玩一些小套路,比如說某新能源品牌的非保修範圍中有一條“車輛使用過程中電池放電量高于電池額定電量80%”,也就是說車輛使用過程中,一旦車主讓電池的電量低于了20%,就不在保修範圍了
還有的車企規定“車輛任意連續12個月行駛總裡程超過3萬公裡”就無法再享受質保服務等等
很多人甚至會覺得電動汽車開了幾年,電池出現衰減,廠家會負責免費更換電池
但實際上有些品牌直接規定,正常衰減不納入質保
有的需要廠家把電池拿回去評估,評估的标準也是廠家自己說了算
想要真的免費更換,其實困難重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